如何实现职业教育实时化改革
摘要: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各领域。
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必须充分了解职业教育发展实际情况,加强现代化高科技教学设备和新型教育方法的推广普及,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水平。
通过教学计划和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信息时代改革
1、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
中等职业教育必须把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作为教育目标,提高学生职业技术能力,立足于素质教育、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让职业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学校应依据市场人才需求实际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尤其是加强当前企业急需的技术型优秀人才培养,立足于市场转变教学方式,构建科学合理且具有专业针对性的课程内容体系,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创新,拓宽教学思路,提高学校办学职业化、规范化水平,增强教学内容技术性,切实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依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职业学校应加快办学机制的转型,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体系,实现职业教育多元化、公开化,同时可以实行学分制教育模式,让学生半工半读、增加社会实践经验,加强学生专业计划性培养,实施个性化教学,扩大职业教育覆盖面,提升职业教育质量。
2、职业教育目前面临的现状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更需要大批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因此,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显得至关重要,这样才能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技术支持。
但与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相比,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仍处于较低水平,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要求。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基础比较薄弱、设施条件差,同时随着近些年来学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大大增加了学校负担,职业教育规模扩展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造成职业学校办学条件长期得不到改观,许多职业学校教学基础设施十分落后,甚至连实训基地都建不起来,主要原因在于投资力度不够。
因此,当前职校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缺乏足够的职业教育资金。
近些年来很多职校盲目扩大规模,竞相哄抬热门专业,学校往往就是“无所不办、无所不敢办”的做法,导致专业教育师资严重缺乏。
这样一来,职业教育与学校实际水平相脱离,东“聘”西“借”,由于教育毕竟有自身的规律,教师培训也有一定时间及过程,还有一些政策方面的原因,造成了教师队伍中的“人才”型教师流失,还造成教师队伍不稳定。
教师队伍中还出现了结构不合理、专业不对口,使得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因此提高职业教育师资的整体素质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
3、在现行条件下如何实现职业教育实时化改革的思路
3.1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要顺应技术发展
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逐步淘汰旧课程体制。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职业教育课程内容有着巨大影响。
因此,职业教育课程设计要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的职业课程教育,为企业提供更多优秀人才。
根据校企合作的指导,淘汰部分落后的课程和实验室场地,以腾出时间、空间和资源开设发展新的课程。
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重点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和理论创新学习。
课程设计应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协调好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关系,要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让学生亲身体验,真正掌握操作技能并能合理运用。
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课程设置关系到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和未来发展前途,应及时进行教学设备技术更新换代,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3.2 积极调整教学方式,有效地结合新技术
教学方式的实时化改革。
建立信息网络多媒体教室,要配备投影仪、音响设备、无线话筒等现代教学工具。
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应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引导学生更多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上,教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灵活地调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文字、图片、动画、课件等,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课堂结构也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
对于教学内容,学生在课前分组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小组讨论,深入研究,在课堂上,学生有特定的时间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小组的作品成果。
生动的教学方式,锻炼了学生搜集资料、团结合作、实践动手、口头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提高了综合素质。
推动现代化实验实训建设,创造良好的实践活动环境。
这有利于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专业人才。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加强素质教育倡导了很多年,但在传统的教学里,仍然是重理论教学和知识传授,轻实践教学和能力培养。
一直以来,加强校内实训中心的建设都是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要投入巨资购置和企业相匹配的实训设备,为学生营造先进的实践环境。
努力实现设备先进,与企业进行无缝对接,逐步建成集学生实训、技能培养、课题研究、技能认证的高起点的现代化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实训中心还要设立计算机网络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电工技能实验室等实训场所,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实验环境。
各专业都要安排充足的动手实践课程,教师精讲多练,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3.3 创造自主学习交流分享的平台
积极构建校园网络交流平台,这有利于师生学习模式转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师生沟通交流。
将校园网络覆盖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学校以及学校各部门、办公室都可以设立自己的网络主页。
让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备课工作、教学研究,及时更新有关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同时,师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到校内外各种信息,促进信息交流反馈,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进一步普及学生计算机网络使用,让学生能利用网络信息平台进行学习交流,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相比于普通高校,中职学校在职业教育方面更加专业,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更密切,同时这种趋势还在不断加强。
职业教育立足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最新实际需要,培养专业性技术人才。
同时,其课程教学内容和专业设置都紧紧依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调整幅度较大、比较灵活,逐渐形成一个开放的职业技术平台。
这些都得益于现代职业教育的订单培养、专业方向的设置以及“双师型”队伍结构和一体化实验教材建设等等方面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董丹虹.《中等职业学校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2]洪维明.《对中等职业教育现状及发展的思考》.职业,2008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