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况工程名称:工程地址:基础形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建设单位:施工单位: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HC-AB400(95)-13型330根,桩径D=400mm桩长13米;PHC-AB300(70)-13型110根,桩径D=300mm桩长13米,总桩数为440根;桩端持力层为第(4)-2强风化砂岩层,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R=800 kN (D=400mm) R=500 kN(D=300mm)b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所用材料如下表:二、施工方案的编制依据a.《桩位布置图》《承台平面布置图》b.《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21/T1565-2007 J11131-2008)c.《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d.《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e.《岩土工程勘察报告》f.《建筑机械使用安全规范》(JGJ33-2001)g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 —88 )h.《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三、施工方案(一) 施工仪器设备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和工期要求,打桩机械拟选用1台液压式多功能静压桩机,相应的接桩、吊装等配套机械设备及仪器见下表:(二)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⑴建设单位负责场地的“三通一平”。
施工前要探明和清除一切地面及地下障碍物:如旧房基础,地下管线及回填的建筑垃圾等。
保证施工时桩下无地下管道、无地下电缆、架空管线等;场地平整压实,场地平整度大于1%虚土压实,保证接地压力大于125kpa;保证桩机设备、运输车辆及吊车的安全运行。
⑵建设单位提供正式设计图纸及有关设计资料。
⑶建设单位提供水准点,将水准点引入现场,并请监理人员复核验收。
⑷进行拟建物轴线测定工作,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施工单位施放桩位, 监理复核施工桩位。
⑸根据工程要求,现场配足照明设施,以便夜间安全施工,水源须引至现场。
⑹在现场堆放点暂存部分管桩,堆放点主要分布在外轴侧,以尽量减少吊车运距,便于就位。
管桩分规格堆放,堆桩不得超过三层,以防压裂压断;桩堆与桩位保持一定距离,不得过近,以免影响桩机行走路线。
2、材料准备预制管桩进场后,经验收合格方能使用。
压桩前,将桩直接运至桩架前,尽可能随运随打,减少二次搬运。
但为了防止施工进度受途中运输不及时或其它原因的影响,在施工前先储存一部分,开工后边运边打,保证桩机连续作业。
预应力管桩的供应不得少于每天的现场施工需要量,施工中随施工进度及时组织管桩运输至现场。
工地仓库贮存一定量的零星材料,如电焊条,钢垫板、角钢等,避免停机待料,造成工期延误。
(三)施工流程测量桩位轴线T桩机配重T桩机就位T吊桩T检查桩的垂直度T初压桩(一般压入0.5〜1.0米)-复查桩的垂直度-压桩(至桩顶距地面以下0.5米〜0.7米)—桩机移位开始第二根桩施工(直到全部施工完毕)—灌入微膨胀封底混凝土-重新复压至满足设计终压力要求。
挤土桩施工机理所产生的挤土影响范围一般在1〜1.5 倍的桩长范围内。
只有合理的压桩流程及适当地控制沉桩速率,才能有效地减少压桩施工所产生的挤土效应。
因此在确定施工作业顺序时,必须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及场地地质条件,综合考虑对周围环境、以及对工程桩自身质量可能产生的影响,科学合理地进行安排。
(四)施工方法1 、测量放线定位⑴根据建设单位给出的建筑物轴线,再根据建筑物的桩位图放出具体的桩位,轴线和桩位偏差不大于20mm桩位经建设单位、监理复核后才能施工。
⑵为了避免因压桩产生侧向和垂直方向的变形,应在远离压桩区域(不小于30 米)设置轴线控制点和两个桩位控制点,施工期间每天对轴线控制点和定位点进行复核。
⑶桩位定位前应检查各轴线交点的距离是否与桩位图相符,然后使用全站仪通过直角坐标或极坐标法测放样桩,做好距离和角度的记录以便复测桩位。
⑷压桩机就位后应对样桩进行再次校核,确认无误后桩机对中、压桩。
压桩过程中测量员随时进行桩位复测,每根桩必复测,确保桩位准确。
2、桩材外观检验⑴桩在运入施工现场时,检查出厂合格证、生产龄期,细心检查起吊、运输、堆放等过程有否损伤,并做好验收交接记录,对不符合验收标准的桩不予接收(附预制桩外观质量检验标准表)预制桩外观质量检验标准表三层。
压桩施工前应再次检查预制管桩的质量,经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3、吊桩定位⑴桩运至现场后,单点起吊桩时,钢丝绳应绑在桩端0.293L(L为单节桩长)处,用吊机将预制管桩吊至桩机的正前方放置,待桩吊直后,放入桩机夹桩箱内扶正就位,然后用两台经纬仪呈90度角摆放,从正面和侧面观测桩身垂直度,其倾斜度的偏差不得大于倾斜角正切值的15%倾斜角系桩的纵向中心线与铅垂线间夹角) 以内⑵调整桩机位置及水平,使桩在铅垂状态下,桩尖能准确地对准桩位。
4、压桩⑴压桩刚开始时速度不宜过快,不得超过3m/mi n。
当桩尖插入桩位土体0.5〜1.0米后,压紧预制桩,再次用经纬仪进一步校正桩的垂直度,观测桩身、桩架是否垂直,桩机平台是否水平,符合要求后启动压桩油缸,将桩徐徐压入。
⑵压桩过程中要密切注意观察桩身是否发生位移、偏斜,若桩在初压时发生位移、倾钭应及时纠正。
必要时应将桩拔出,清理桩位下障碍后,再回填土重新压桩。
如桩机压力偏小,压不到要求标高时,采取措施增加配重,确保压至标高。
当桩压至设计标高后,应准确记录终止压桩时的压力表读数。
并认真填写压桩原始记录。
⑶压桩过程中应控制沉桩速率,以减小土体孔隙水压力的增长速率,防止对周围土体及相邻桩发生严重挤压,造成地面隆起及相邻桩产生偏移。
⑷桩位偏差和垂直度应符合GB50202—2002 规范要求,详见下表。
预制桩桩位的允许偏差(mr)5、异常情况的处理在压桩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桩的贯入情况,发现以下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沉桩,并向建设单位、监理等有关部门反映,共同分析研究处理。
压桩过程中压力突然减小或增大;桩身突然发生倾斜、移位或严重回弹;桩顶或桩身出现严重裂缝或破碎;地面显著隆起或沉陷;周围监测结果发生异常变化;荷载已达到设计要求却未压至设计标高;桩已压到设计标高,压力突然减小。
6、送桩⑴送桩器的外形尺寸要与工程桩的外形尺寸相一致,并且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端面要平整,最好具备防滑性能。
送桩时,送桩器的轴线应与桩身轴线相吻合,送桩器上还要用油漆标出送桩深度,以便准确地将桩送至设计标高。
⑵测量员应按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点和设计图纸给出的桩顶标高位置严格控制好桩顶标高,使用水准仪现场监测每根桩的桩顶标高,桩顶标高控制在0 士5cm,送桩过程中应及时记录压力表值。
⑶当桩下沉接近设计标高时,不可过早停压,否则会发生滞桩或难以送到标咼等问题。
⑷桩施工实行标高、终压力双控,以标高为主,终压力为辅。
7、静力压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防护措施⑴影响机理本工程所采用的管桩为挤土型桩,挤土效应较大。
静力压桩在饱水粘土地区会产生很高的超孔隙水压力,由于其消散速度慢,所产生的累积叠加,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邻近范围内土体隆起和水平位移,对周围的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产生一定的影响,严重时还会造成破坏。
本场区较为开阔,周围也没有重要建筑物。
地下管线应由建设单位调查,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处理措施。
⑵紧急情况与对策施工过程中若出现下列紧急情况,当班施工人员应立即报告工程负责人, 并通知有关单位研究处理。
四、施工管理1.管理网络图2、主要岗位人员五、施工工期及劳动力安排A1、施工工期中标后一周内进场试桩,年月日开始正式压桩施工,总工期天,2009年月日全部完成压桩施工2、施工进度计划保证措施详见《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3、劳动力安排详见《劳动力安排计划表》精品资料推荐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精品资料推荐劳动力安排计划表六、技术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1、质量管理体系及质量目标为认真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和“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做到精心组织,精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特制定以下现场管理体系项目经理质量目标:确保工程质量符合国家规范和设计要求,工程合格率达到100%2、质量管理保证措施⑴管理制度a:加强完善工程质量、技术管理体系、确立专检和班组自检体制。
b:组织施工技术员、质检员认真学习有关的施工规程、规范、工艺流程和质量标准。
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监督和管理。
c: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全面提高施工作业人员责任,贯彻各项标准、规范、制度,严格执行施工方案所规定的各项内容要求。
d:根据方案确定压桩流水施工。
e:认真做好原始记录,必须认真执行“三检制”(自检、互检、专检)。
f:持证上岗,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⑵施工放样a:认真做好建筑物的轴线,水准点的交接及复测工作,并在周围做好相应的标准b:根据总体施工要求及厂地情况认真安排压桩顺序,做好场地规划。
c:根据甲方提供的轴线,并经有关各方验收后,根据桩位设计图和测量基准点,由测量工程师测放桩位,轴线和桩位偏差不大于20mm。
d:严格按图纸放出轴线及桩位后,会同甲方、监理共同检验,严格把关。
e:施工过程中施工员应在每班前对轴线桩位进行复核校准,确保桩位准确。
f :在压桩影响区域外,设两个水准点,控制压桩标高。
(3)施工前场地处理当场地地面接地压力不能满足要求时,可用中粗砂或碎砖石回填地面,回填厚度不小于350mm用500吨钻机满载配重来回行走压实,使接地压力达到125kpa以上,保证施工时不发生陷机、桩位跑偏等影响施工质量的现象。
(4)桩的验收及堆放a:按设计要求,选择PHC管桩,要求管桩生产单位提供管桩生产原材料的合格证,管桩检验报告及产品合格证及生产厂家的营业执照和资质证书。
b :施工前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对PHC f桩进行验收,先由材料员进行初验,合格后报项目经理,并由质检员逐一详细检查,并填写原材料检查验收单,对不合格产品坚决退回,严把管桩质量关。
c:桩的堆放、起吊、运输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或操作规程执行,若发现断桩或桩开裂,超过有关验收规定,不得使用。
每班开工前经施工员验收合格的桩方可使用。
d:现场PHC管桩堆放场地应坚硬平整,最下层垫木应适当加宽,堆放层数不超过3 层。
(5)压桩控制a:施工前应对班组进行安全、技术、质量交底。
b:压桩时应对准桩位,使桩基调整准确位置,并保持桩机水平位置,垂直压入桩尖。
c :桩在初压发生倾斜,应及时纠正,必须把桩拔出,清理障碍后回填土再重新压桩。
桩压力偏小,压不到要求标高时,采取措施确保压至标高。
d:桩压下一定深度后,发生严重倾斜或位移时,不得用移动桩机来校正,应停机回有关部门联系找出原因后,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e:压桩时,根据施工设计图纸的压桩标高,严格控制好桩顶标高,施工员根据提供的水准点用水平仪测出各承台桩的压桩深度,记录在图纸上。
f :压桩过程中应控制沉桩速率,以减小地基土孔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