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美四年下美术教案第一课:聚聚散散课时:2课时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游戏、实验等掌握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在玩中体会聚和散的感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能力目标:通过欣赏吴冠中的作品和学生作品扩大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聚和散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聚和散的感觉教学难点:用各种形式表现聚和散教学思路:第一课时一、欣赏导入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教师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二、体会大师作品中的韵律:这里有作品欣赏,请大家欣赏后小组讨论:“你最想为大家介绍哪幅作品?作品描绘了什么?”在大师的作品中《春如线——疏、密》为我们描绘了不同的春天,你能比较一下这两幅作品给你的不同感受吗?“纤细的线条宛如少女长发般的垂柳传递了生命的信息。
宣纸上彩墨点点,如春雨播洒池塘;又如春花灿烂点点梨白桃粉、迎春黄。
”通过欣赏你能不能找出吴冠中老师绘画的特点,体会其中的精髓。
(板书:点线结合)在大师的笔下“点就是跳跃的音符,线就是舞动的长袖。
”他运用点和线歌颂了江南,歌颂了春天,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眷恋。
“大师与大师”:同样都是用点和线来作画,吴冠中和西方画家波洛克、凡高又有什么不同呢?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查阅画家资料和搜集他们的作品进行对比。
三、游戏体验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
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四、交流第二课时一、师生交流:1、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
2、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3、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二、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五、拓展:引导学生欣赏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现的聚和散的效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制作。
第二课:小圆点的魅力教材分析:本课是上一课的延续,一个黑点在纸中的不同位置,会给人不同的感觉,通过观察和分析、比较,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中的奥妙。
课时:1课时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纸上画摆放小圆点,体验各种变化,并组合出各种创意的作品。
能力目标在摆放圆点中发现有创意的圆组合会产生美感,给自己带来心灵的愉悦。
教学重点:让学生从大自然和生活的万物中发现线条的几种变化,发现圆点在纸上的不同位置产生的不同感觉。
教学难点:让学生有创意地玩小圆点,用圆点组合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思路:一、引导阶段教师出示一个圆圈,问同学,有什么感觉,然后在这个圆圈上再套几个圆圈,有没有不同的感觉。
(产生动感)结论:同一圆点在不同的位置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二、发展阶段:1、交流各自预先观察的结果,说说圆的种类有哪些(有圆的面,圆圈),在生活中圆是如何运用的。
2、欣赏教材上的图。
(1)三张有各有一个小圆点的图,请学生观察,这三张图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圆点在中间的图给人稳定的感觉,圆点在上面的给人下落感,圆点在下面的给人安全感。
(2)很多的小圆点并在一起会产生线的感觉(3)小圆点从小到大的排列会产生移动感。
3、欣赏教师带来的平面构成,说说是否喜欢这样的图,为什么,它是由什么样的圆来构成画面的。
4、教师拿出大小不一样的圆面和圆圈,请学生自己来摆一摆,看谁摆出画面更好看。
5、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材料,讨论要准备该如何组成画面。
三、学生动手制作,教师指导1、要求学生四人小组完成一张作业,可以是用多种材料进行拼帖,也可以用画的。
2、允许根据画面的需要,加入少量的线条。
四、展示评价1、比一比,哪个小组的作业最有创意。
2、给作业不够理想的小组提出建议。
第3课黑与白教材分析:黑白之间的相互转换,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只有尝试才能了解。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激发他们的灵感。
2.、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
3.、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教学思路:一、引导阶段1、引导学生欣赏有关的黑与白的图形,感受黑与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2、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谈谈各自的看法。
二、发展阶段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创作黑白正负图形的要领:1、不规则图形组成的正负形:图形简洁,线条流畅,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现。
2、对称法组成的正负形:黑与白都是一个完整的图形。
3、重复法组成的正负形:每个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简洁。
4、二方连续法组成的正负形:由一个基本形可以重复,改变方向组成正负形。
三、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准备用什么方式方法设计一幅什么方法组成的黑与白图画?四、作业要求:1、用黑与白表现正负形。
2、图形简洁,有创意,形式感强。
3、线条流畅,涂色均匀。
五、展示评价:1、学生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2、引导学生欣赏、评价,“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3、引导作者反思,说说“你觉得自己这幅画有何改进的地方?”六、课后拓展:鼓励学生根据这节课所学的正负形,体会其形式美。
板书设计:第4课主体与背景课型:造型"表现欣赏"评述教学目标: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范图、纸、水彩笔、油画棒、剪刀教学过程:1、引入师出示一幅画,问学生:图中出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和背景,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主次关系在哪里?学生答:人物(玩耍)---主体环境(建筑)——背景师揭题:主体与背景(课件1)2、讲授新课A、师出示四组同一主体、不同背景的图片进行欣赏:让学生说说他们的主次关系。
及对画面的不同感受B、学生思考: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情景?学校、家里、游乐场所等C、师出示一幅画完的主体,学生思考可用什么样的背景来衬托。
师小结:同一主体,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也反映出不同的意境。
不是任何的背景都符合主体。
(认真观察作品,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在一起产生和谐的。
)D、师生共同讨论作画步骤先小组讨论、思考主体要画什么主体在哪些情况下出现(背景)小组讨论分工问题。
可由一人或两人来画主体,剩下的同学画背景、上色。
要做到主体与背景合情合理。
最后画主体的同学剪下主体,帖于各个背景上。
完成整幅图。
(分小组讨论交流创作的内容,综合练习,相互学习,培养协调能力。
)3、作业要求: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以小组为单位,1人画主体,其余的画背景。
4、学生创作、师辅导5、作业展示、评价6、学生收拾与整理第5课冰川与晚霞课型:造型"表现欣赏"评述教学目标:美术知识:本课为色彩构成知识。
1. 让学生知道色彩构成的意义。
2. 理解色相及其推移变化3. 色相推移作业的画法要求。
美术能力:学会观察分析色相的顺序,并按照色相的有规律的变化来完成一幅色相推移练习作业。
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现代审美意识和设计意识,以及耐心有序的工作习惯。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做色彩明度推移学习。
教学难点:明度深浅对比的变化层次。
让学生初步掌握调色的方法和技能及掌握涂色的方法。
学法指导: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种颜色逐渐加黑,会逐渐变深,逐渐加白会逐渐变浅的效果。
2、初步学会使用水粉颜色,并初步掌握调色的比例和方法,能均匀整洁的涂好颜色。
3、运用明度推移的方法画出一幅具有推移效果的图案。
小结:色彩逐渐变深或变浅。
听讲,记忆。
二、讲授新课1、板书课题:《明度推移》2、反馈提问:哪位同学知道本节课要学习什么?3、展出示学习目标。
听讲,记忆,表述目标主要内容。
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理解什么是明度推移?按照明度推移的方法完成一幅作品。
知道什么是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即明度。
突出本课重点。
1、提问:什么是明度?什么是明度推移?2、组织讨论3、电视演示推移的过程。
观看录像,课本参考,小组讨论思考,表述明度推移的概念以及推移过程。
三、直观演示1、提问:如何绘制《明度推移》?2、解决学生预习中遇到的困难。
3、播放录像:明度推移的绘画过程。
思考问题:本课的作业要求,根据什么内容画?注意什么?画面怎么样?4、绘画重点是调色的方法。
思考,表述明度推移的方法。
四、提出预习当中的疑问五、回答作业要求:按照明度推移完成作业,注意调色的方法,画面干净整洁。
解决本课难点:逐渐加白色变浅,逐渐加黑色变深。
启发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1、展示教师作品2、比较学生作品欣赏、阐述自己的观点课上练习出示作业要求按照色相的有规律的变化来完成一幅色相推移练习作业。
开始绘画利用明度推移的方法进行绘画练习艺术实践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六、展示作品1、组织学生讨论2、归纳小结3、欣赏电视中的作品评析作品反馈本课所学知识,肯定成绩,培养成功。
六、板书设计教学语言一、同学们,在讲新课之前,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并思考一个问题:图中的色彩有什么变化?(放映录像)学生:色彩逐渐变浅或变深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冰川与晚霞(明度推移),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1、粘贴课题2、出示学习目标:A、理解什么是明度推移,B、运用色相推移画一幅推移效果的图画。
3、请看本节课将要完成的学习目标,哪位同学为大家读一遍:三、听一组有节奏感的音乐,注意音乐节拍的强弱关系.(出示电视问题)什么是明度推移?书中已经做了解释,请翻开课本,我们分组讨论一下,看看哪一组讨论得最快。
教师:色彩逐渐变深,深的地方即暗,浅的地方则很明亮,这是色彩的明暗程度叫做明度。
(电视出示文字)学生:一种颜色加白,逐渐变浅,一种颜色加黑,逐渐变深教师:请看一组色彩变化的图,(电视演示“心”分解图。
)色彩逐渐变深变浅的有序排列叫~ 四、我们完成了第一个目标,再看第二个:如何表现在纸上呢?(出示范画)这是老师的作品,好看吗?想知道老师是怎么样画的吗?(出示轮廓)和同学们一样老师也做了预习,着色时先涂上色相,再少量加白,按顺序上色,注意看老师的调色板。
老师只演示了“加白”,一会儿,我想请同学帮助我完成“加黑”的任务。
五、(出示学生作业)比较这两张作品哪张好?为什么?学生:(涂色乱,排序不正确,)那么同学在绘画时应当注意那些呢?六、请看作业要求(出示电视画面)七、学生绘画开始作业小结第6课: 画嗅觉课型:造型表现教学思路:本课让学生欣赏一些用点、线、面、形、色来表现的大师的作品,使学生从重受到启迪,理解如何运用点、线、面、形、色来作画,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