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之牛顿第一定律的获得、应用压轴题(有解析)力学之牛顿第一定律的获得、应用压轴题(有解析)一、选择题1.(2014茂名)如图所示,带轮的木块B随小车A一起向右运动,当小车被挡板C制动时,木块B将A.立即停止B.向右倒下C.向左倒下D.继续向右运动【答案】D考点:惯性的应用2.(2014佛山)汽车是人们出行的常用交通工具,涉及许多物理知识,如图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从汽车的速度表上只能得知汽车的速度B.安全气囊可以防止汽车启动时,人由于惯性受到的伤害C.平板货车的车轮比较多,可以减小货车对路面的压强D.汽车行驶要限速,是因为速度越大惯性越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汽车速度表上不但可以得知汽车的速度,还可以得知汽车行驶的里程,所以选项A错误;安全气囊可以防止紧急刹车时由于惯性使人前倾而造成的伤害,所以选项B错误;大型平板挂车装有多组车轮,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所以C正确;汽车的速度越大,汽车具有动能也就越大,越不容易刹车,所以要对车辆的速度加以限制,以免发生交通事故,所以选项D错误.考点:速度;惯性;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动能.3.(2014本溪)2014年6月8日海峡组合彭帅、谢淑薇在法网女双赛场上击败对手,再夺大满贯赛事冠军,如图所示是球拍与网球接触的瞬间,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球拍发生形变过程中弹性势能转化成动能B.球拍将球击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球离开球拍能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受到惯性力D.球对球拍的力与球拍对球的力是一对平衡力【答案】B考点:机械能、惯性、力的作用效果、平衡力。
4.(2014随州)以下表述不符合物理学史实的一项是()A.伽利略研究发现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牛顿第一定律正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概括总结而来的B.牛顿不仅发现了万有引力规律,他还发现了白光通过棱镜会出现色散现象C.中国古人发明了“司南”,认识到了利用磁石能确定地理方位D.奥斯特首先发现了“磁生电”的规律,而法拉第是第一位发现“电能生磁”的科学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伽利略通过研究发现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牛顿第一定律正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概括总结而来的,故选项A正确;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还发现了白光通过棱镜会出现色散现象,故选项B正确;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已经认识到了地磁场的存在,发明了“司南”,利用磁石能确定地理方位,故选项C正确;奥斯特实验表明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首先发现了“电生磁”的规律;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及发电机的原理,故选项D错误;考点:牛顿第一定律;光的色散;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5.(2014南通)如图所示,小物块A和弹簧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弹簧左端固定于竖直墙面,向左移动物块A并压缩弹簧至B处,静止释放物块A,此后物块的运动是()A.一直加速B.一直匀速C.先加速后匀速D.先加速后减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当压缩弹簧时,弹簧具有弹性势能,弹簧在恢复形状时,弹簧弹性势能转化为物块动能,使物块向前运动,在物块离开弹簧时,速度达到最大;物块离开弹簧后,因水平面光滑,它在水平方向不受力,由于惯性,物块将保持做匀速直线运动.考点:机械能、阻力对运动的影响6.(2014济南)汽车急刹车时,坐在车内倾倒的乘客会向前倾倒。
这种现象可以用以下四句话来解释:①乘客猝不及防,向前倾倒。
②汽车很快停止运动,乘客的下半身也很快随车停止运动。
③乘客的上半身由于具有惯性,仍然向前运动。
④坐在车里的乘客随汽车向前运动,司机发现情况立即刹车。
以上四句话最合理的排列顺序是A.④①②③B.④②③①C.④③②①D.④②①③【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结合惯性知识,正确的解释顺序为:④坐在车里的乘客随汽车向前运动,司机发现情况立即刹车.②汽车很快停止运动,乘客下半身也很快随车停止运动.③乘客上半身由于具有惯性,仍然向前运动.①乘客猝不及防,向前倾倒.故正确的顺序为:④②③①.考点:惯性7.(2014吉林)下列现象中利用惯性的是()A.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B.守门员抓住飞来的足球C.运动员撑杆跳高时撑杆变弯D.运动员游泳时向后划水【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利用惯性,使自己跳的更远,故选项A符合题意;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一)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二)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守门员抓住飞来的足球说明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运动员撑杆跳高时撑杆变弯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运动员游泳时向后划水是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考点:惯性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8.(2014深圳)李明同学在学习运动和力的知识后,对下列问题认识正确的是()A、两个力方向相同,大小相等则作用效果一定相同B、两个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则一定是一对平衡力C、运动物体突然不受力则它将永远运动下去D、物体受力越大则惯性也越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力的三要素包括了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选项错误;B、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那么这两个力是平衡力,选项错误;C、如果物体不受外力的作用,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运动着的物体若不受力的作用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选项正确;D、惯性大小的影响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即质量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选项错误;选择C。
考点:力的三要素平衡力力与运动惯性9.(2014自贡)下列关于力和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推墙的力和墙对人的力是一对平衡力B.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C.给正在运动的物体再施加一个力,物体就会比原来运动得更快D.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车厢里,竖直向上跳起的人仍然落回原地(不计空气阻力)【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人推墙的力和墙对人的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是平衡力,所以A错误。
B选项,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也可能是静止状态,所以B错误。
C选项,给正在运动的物体再施加一个力,如果力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物体比原来运动得更快,如果力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比原来运动得更慢,所以C错误。
D选项,火车匀速直线运动时,人从车厢地板上向上跳起时,由于惯性仍然保持与火车相同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所以会落回原点,所以D正确。
正确的选择是D。
考点:力和运动的关系10.(2014淄博)2014年5月20日在中俄海上联合军演中进行了实弹演习,若不计空气阻力,离开炮膛的炮弹在空中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则离开炮膛的炮弹A.由于不受力,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B.由于受到平衡力,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C.由于受到重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D.由于受到推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若不计空气阻力,离开炮膛的炮弹在空中只受到重力作用,炮弹已离开炮膛不再受到推力作用。
能够运动是因为炮弹具有惯性;运动轨迹是曲线,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选C考点:力和运动关系11.(2014青海)如图(a)所示,木块与小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观察到如图(b)的现象。
由此可以判断A.小车突然加速运动B.小车突然减速运动C.小车保持匀速运动D.小车可能做加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a)图中木块与小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观察图(b)可见,木块由于惯性保持原来向右运动的状态不变向右倾倒,说明小车速度变慢,对照各选项,B符合题意,选填B。
考点:惯性知识应用—根据惯性现象判断物体运动状态12.(2014无锡)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通过物理实验,展示了飞船内部物体在失重(相当于物体不受重力)情况下的物理现象,王亚平利用小球做了两次实验,第一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放手,第二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在放手时对小球施加一个垂直于悬线的力,下列四图表示小球在这两次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运动情况,其中符合实际的是()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飞船内部物体在失重情况,第一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放手,小球不受任何外力,根据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小球处于静止状态,甲图正确。
第二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在放手时对小球施加一个垂直于悬线的力,由于惯性,小球想继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它会受到细线的拉力作用,小球只受到细线的拉力作用,将做匀速圆周运动,丁图正确。
正确的选择是B。
考点:牛顿第一定律惯性13.(2014内蒙古)如图所示,木块竖立在小车上,随小车一起以相同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考虑空气阻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木块没有受到小车对它的摩擦力B.小车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也越大C.木块对小车的压力与小车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当小车受到阻力而停下时,如果木块与小车接触面粗糙,木块将向左倾倒【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是物体之间要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由于木块相对小车静止,不具备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所以它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故A符合题意.B、响惯性大小的因素只有质量,与速度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C、一对平衡力必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而木块对小车的压力与小车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力.故C不符合题意.D、小车突然停止运动,而木块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向右的运动状态,会向右倾倒.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考点: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惯性;二力平衡的条件14.(2014泰安)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将可靠的事实和理论结合起来,如图是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让小球从斜面AO 上某处静止释放,沿斜面滚下,经O点滚上斜面OB。
有关他的理想实验程序内容如下:(1)减小第二个斜面OB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能到达原来的高度,但这时它要运动得远些。
(2)两个对接的斜面中,使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3)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释放的高度。
(4)继续减小斜面OB的倾角,小球到达同一的高度时就会离得更远,最后使斜面OB处于水平位置,小球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直线运动。
有关理想实验程序先后顺序排列的正确选项是A.事实(2)→事实(1)→推论(3)→推论(4)B.事实(2)→推论(1)→推论(3)→推论(4)C.事实(2)→推论(3)→推论(1)→推论(4)D.事实(2)→事实(1)→推论(4)→推论(3)【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小球从一个斜面滚上另一个斜面,这是可以的,是事实,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到达释放的高度,这是推论,因为绝对光滑的物体是没有的,所以小球不能到达释放时的高度了,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如果没有摩擦,小球仍会到达释放时的高度,但运动的距离变长,这也是推论,仍然是建立在假设没有摩擦的基础上的,至于当第二个斜面的倾角为0,即变成平面时,小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也是一种理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