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和图书使用情况调研报告

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和图书使用情况调研报告

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和图书使用情况调研报告夯牢基础打造学生终生读书理念——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和图书使用情况调研报告按照局重点项目工作要求,结合单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紧围绕项目工作的开展,认真总结、分析、研究项目提出的问题,找差距、谋思路、定目标,对XX、XX、XX、XX、XX五县市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和图书使用情况进行了调研。

调研采用调查问卷、师生座谈等形式进行,共调研普通高中10所、初级中学41所、小学44所,发放调查问卷710张。

抓住项目要解决的问题,掌握了解全市图书配备与使用的整体状况,促进全市中小学校图书馆建设、管理;促进全市中小学校图书馆建设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张扬学生个性;推动全市中小学图书馆与新课程改革同步、协调发展,推动全市基础教育均衡、又好又快发展。

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中小学图书馆发展现状1、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有了较大发展。

近年来,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市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

图书馆建设。

全市中小学图书馆建筑面积基本能达到现行《城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的规定要求,具有防火、防潮、防虫、防盗、换气等条件。

阅览室建设。

阅览室采光、照明符合要求,桌椅适用,平面布置合理。

图书建设。

中小学图书馆馆藏图书册数和生均拥有量都有了较大幅度增长。

图书馆面积:普通高中93990m2,初级中学69443m2,小学79619m2。

藏书总量:普通高中3586680册,生均册;初级中学8775087册,生均册;小学9430552册,生均册;其中城市2132541册、县镇1738501册、农村5559510册。

2、电子阅览室相继建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校园的建设,许多城镇中小学拥有了电子图书,并建立了电子图书阅览室,配备了电脑。

如XX市:城镇中小学中有1/4的学校建有电子阅览室。

目前,全市共建立中小学电子阅览室846个。

电子图书藏量513691片。

3、图书馆管理进一步规范。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图书室建设,各校都成立了图书馆管理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图书馆工作,将图书馆工作列入学校工作日程,图书购置经费纳入学校全年财务计划。

调研的大部分学校有近期计划和长远规划,馆舍及设备条件每年有一定改善。

建立健全了管理人员岗位职责、书刊借还制度、藏书和资料室管理规则、阅览室守则、图书丢失和损坏赔偿制度、图书剔旧和处理方法等各种规章制度。

图书分类明确,摆放整齐。

按要求配备了专兼职工作人员,中学一般都不少于2人,小学至少有1人兼职。

4、图书使用阅览活动多样。

本次调研的中小学学校全部开设了阅读课。

70%以上中小学校实行了全开架借阅、半开架借阅或班级集体借阅方式,全天开放教师阅览室,课外活动时间开放学生阅览室。

读书活动形式多样,校园处处书香四溢。

5、图书馆的功能日益扩大。

图书馆的功能不再是简单的“借借还还”,而是提升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

许多中小学图书馆图书管理员主动向学生讲解读书的好方法;抄录、剪辑等图书信息的搜集整理方法;图书的分类方法;向师生推介新书等活动。

极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使学生不但会看书,更会利用图书增长知识,扩展视野,逐步养成良好文明的读书习惯。

二、我市图书工作的基本做法1、领导重视是中小学图书馆科学发展的关键。

图书馆是一个学校知识信息的心脏。

它直接面向师生,提供各种高尚的精神享受和各种信息服务,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师生进行教育,拓展师生的视野,提高师生的文化底蕴。

我市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图书馆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要求,立足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的战略定位,优先教育决策,优先教育规划,优先教育投入,把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作为提高办学条件、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中小学图书馆投入力度逐年增加。

如调研的XX市XX年投资资金万元,购买朝阳读书计划书目应配的图书和科技、文学、历史和主题阅读等书目万余册,电子图书约50多万册。

领导的重视和大量的投入使各县市区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每年都有新起色。

各县市区教育局、学校,也都把图书馆建设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图书馆建设大都有近期计划和长远规划,图书馆及设备条件每年都有一定改善,全市中小学图书馆向着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大步迈进,为新一轮教育发展夯实了基础。

如:XX世纪中学XX年自筹资金20余万元购置新书;XX立新初中XX年自筹资金40万元,用于购买图书和书架,满足师生读书要求;康城小学XX年新增图书10193册,价值元;XX 一中为教师发放购书补贴,每学期给每位教师报销300—500元的购书费,教师在书籍看完后,送学校图书室保存,不仅加快了图书的更新速度,也使学校图书室藏书的实用性大大提高,深受师生欢迎。

2、狠抓应用是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根本。

藏与用是图书馆建设永恒的主题。

历史上建设图书馆的最初目的是收藏和保存文献,而中小学图书馆则应是以藏为手段,以用为目的,高度重视馆藏资源的利用,是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根本目的。

从调研情况来看,全市中小学校高度重视图书馆藏书应用工作,在图书馆管理应用模式改革上做了大胆尝试。

一是努力探索并实践图书馆“超市式”管理应用模式。

目前,全市已有40%以上的中小学图书馆实行了“超市式”管理应用模式,最大限度地方便学生阅读。

XX一中学校领导积极为学生、教师读书创造便利条件,用读书带动教育教学改革,积极营造“书香校园”。

学校设有16个学生专用阅览室1160m2,1036座;2个教师阅览室140m2,128座。

这些阅览室都设置在教学楼顶层,学校大部分图书全部分类排放在各个阅览室,“全天候”、“全方位”、“全开架”服务,“超市式”管理,学生借阅方便,极大地调动了师生的阅读积极性,真正把图书室、阅览室变成了学生的第二课堂。

奎文区新华中学、XX市第二实验小学、高新区双语学校等学校则是把一部分图书摆在了教学楼大厅和走廊,由专职图书管理人员或老师、学生管理,学生课间休息可以随时取读或借阅。

良好的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巨大的,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徜徉于知识的海洋,体会读书的乐趣,日积月累,所获取的知识,培养的能力,受到的教育,是无法用数字来衡量的。

二是加强班级图书角建设,使图书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

全市中小学校在图书阅览室实行“超市式”管理、全天候开放的同时,充分发挥班级图书角、画廊的阵地作用,采取全开架借阅的模式,调动学生阅读兴趣,为学生创造了一种舒畅、自由、宽松的择书阅览环境。

图书角的书一般由图书馆负责提供,每隔两周更换一次,由各班图书管理员到学校图书馆办理借、换手续。

同时,各班广泛开展图书寄存活动,动员学生自愿将图书寄存班级“图书角”,实现学生之间的图书共享。

XX实验小学、XX第二实验小学、XX 担山中学还专门建立了“图书银行”,鼓励学生把自己购置的图书存入“图书银行”,学生收获的利息就是可以从中借阅其他同学的存书,使学生自有藏书资源全校师生共享。

三是强化宣传,读书活动形式多样,读书氛围浓厚。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知识于读书。

从市教育局拉开“朝阳读书计划”活动序幕的那一刻起,各县市区教育局、学校就积极行动起来,把教师、学生、家长等多种力量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班级图书角扎实有效地开展读书活动,力求达到增强学生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使学生的文化底蕴、语言感悟、文学素养得到明显提高,理解、分析、概括能力逐步增强,奠定学生终生学习的基础。

从这次调研的情况看,县市区教育部门、学校都十分重视“朝阳读书计划”活动的宣传。

XX县以“营造书香校园,打造成长阶梯”为题,制作了“朝阳读书计划”活动专题宣传片,把“朝阳读书计划”实施情况和教育书报刊的推荐征订情况及时进行电视报道宣传,使“朝阳读书计划”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各学校也都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管领导及班、科任课教师等组成的读书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制定了详细的读书活动方案,做到了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总结。

为鼓励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各学校积极创造优良的读书环境和条件,引导学生用更多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

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等,向师生介绍、推荐优秀书刊,调动师生和家长积极参与读书活动;定期举办的读书笔记展评、征文比赛、演讲会、报告会等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

提高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生读书活动已成为我市中小学校园文化的一大亮点,“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蔚然成风。

三、图书工作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1、图书陈旧、藏书结构不合理,投入不足的矛盾仍很突出。

调研显示,多数图书馆存有大量陈旧过时、无人问津的图书。

例如:XX、XX60%以上的图书是1994年“双基”达标时配备的,新近购买的文学、科普等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书所占比例较低,达不到10%。

师生调查问卷和座谈,有60%的师生反映学校图书质量不高,新书少。

虽然有统计数据显示,一些学校已达到《规程》要求的生均藏书量,但其数据的准确性值得商榷。

有的学校为了应付检查,凑足图书册数,大量购进便宜图书、教辅资料,复本图书量大,同一本书复本量有的能达到几十本,甚至超百本。

还有一些学校的图书是由有关部门或者单位捐赠的,这些图书并没有经过严格的筛选,有不少书不适合学生阅读。

购书经费不足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在调研过程中,几乎所有的校长都把制约学校图书馆科学发展的原因归罪于经费短缺。

的确,一般的学校公用经费都比较紧张,校长也就不愿拿出过多资金添置图书。

而图书馆规模扩大、设施改善、藏书数量不足、图书质量不高以及藏书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的解决,都必须有适量的经费来保障。

中小学都已实行“一费制”和“减免制度”,而财政投入往往又不及时或不到位,影响了学校对图书馆建设的投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

2、发展不平衡,城乡差别、区域差别较为明显。

主要体现在中心学校与普通学校,城区学校与乡镇、农村学校的配备情况差别较大。

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任务还很艰巨。

特别应注意的是中心学校与普通学校之间、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存在的差异。

以XX市为例,目前仍有5所农村小学没有图书室,9所农村小学没有阅览室,还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图书馆、阅览室面积不达标。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我认为不仅仅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投入不同而出现差距,它与一些领导、校长的办学理念和对图书馆建设的重视程度也有直接关系。

比如:有的领导在经费、设施配备投入上,锦上添花有余,雪中送炭不足;有的学校领导两眼只盯着升学率,害怕学生多看课外书,学习成绩下降而影响了升学率,根本不重视学校图书馆建设。

3、中小学图书馆管理队伍中,专业管理人员少,兼职教师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