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浅析电视新闻娱乐化现象开题报告.doc
浅析电视新闻娱乐化现象开题报告.doc
从2000年开始,中国有关于电视新闻娱乐化的研究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这其中否定和批判的声音占到大多数。反对的声音认为:1、新闻媒介的主要功能是传播信息,要能够为受众的决策提供参考。新闻娱乐化可能致使电视新闻的新闻价值评判体系发生变化,“有趣的”代替“重要的”“夸张的”代替“客观的”,从而背离新闻传播最根本的社会需要。2、新闻娱乐化会让媒介失去“客观”、“稳重”的气质,造成公信力降低的后果,导致媒介舆论引导的功能减弱。3、娱乐化新闻看似“娱化”,实则是对人们的“愚化”,感官享受代替理性思考会导致受众的欣赏品味以及个人修养水平降低,失去对现实环境深刻、全面的认识能力。4、娱乐化的新闻占用了人们的信息空间,受众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会不自觉的受到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的影响,影响社会的健康发展。5、娱乐化新闻实际上是导致新闻低俗化以及假新闻的罪魁祸首,是新闻从业人员缺乏职业责任感及社会公德的表现,严重影响电视新闻未来的健康发展。纵然说批评的声音不绝于耳,但是这些似乎并没有影响电视新闻朝“娱乐至死”的方向迈进。不仅软性新闻“大行其道”,各家媒体在做“硬新闻”类的报道时也不忘在其中加入“软性因素”。2010年的两会报道中,明星代表委员仍然是各家媒体追逐的对象,女服务员、帅哥警卫、美女记者在新闻中也是频频出现。挖掘代表委员的八卦事件以及细节问题成了两会报道的又一特点,连代表委员住宿之处的温馨小贴士、马桶等都不放过。
由此可见,电视新闻是电视媒体的“拳头产品”,是立台之本。目前在我国的各大电视新闻媒体中,央视的电视新闻全国闻名,优秀的品牌栏目很多,凤凰卫视的电视新闻以全新的理念视角走出了自己个性化的道路,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等电视新闻节目以亲切自然幽默的新播报方式在一定范围内也相当的火爆,深受观众的好评。在一片火热的现象背后,人们不难看出电视媒介之间正在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电视新闻如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电视新闻娱乐化现象出现的原因何在?电视新闻娱乐化现象的出现对于电视新闻来说是福是祸?研究分析当今我国电视新闻娱乐化现象,辨证客观地看待娱乐化现象,可以帮助我国新闻传播媒介拓展新闻传播模式,使信息更好的被受众选择和接收,使得电视媒介在各种大众媒介激烈的竞争中更加具有生命力。本文就对此在视觉文化语境下对电视新闻娱乐化现象进行分析探讨。
美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在 1998 年底对美国 16 家重要媒体 1977 年与 1997 年的新闻报道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 1977 年传统的“硬”新闻与娱乐性新闻的比例为 32%比 15%,而 1997年则颠倒过来,比例为25%比 40%。
而当新闻娱乐化在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发展到了极端时,新闻的这种娱乐化现象势必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新闻娱乐化对新闻传播的有害影响包括对新闻价值判断的影响、公众消费新闻方式的影响、新闻生产形势的影响,由于电视依靠的是视觉元素构成的画面,它总是把注意力放在那些能够出好画面,戏剧性强的新闻事件上,这种戏剧化的画面通常把复杂和微妙的事件简单化。哈佛大学Stanley Hoffmann批评说,电视新闻正在用夸张的旁白、耸人的画面为人们思考问题提供食粮。
对于新闻娱乐化,不容否认,有其积极的一面,软新闻的增加及硬新闻一定程度上的软处理增强了新闻的贴近性,增强了公众对于社会公共事务关注和参与的热情,是新闻民主化的一种表现。《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总编辑JAMES FALLOWS披露,在他统计的 1990 至 1994 年间,约 500 集哥伦比亚电视网著名时事节目《六十分钟》节目中,超过三分之一是名人访问,娱乐报道或揭露丑闻,而真正严肃的政治内容不足五分之一。
我国新闻传播界对于电视新闻娱乐化的评价并不统一,搞实践工作的赞成者为多,因此,各类电视新闻节目都积极尝试娱乐化新闻报道形式,而理论界的学者们对此却痛心疾首,大声呼停。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社会时代,媒介受众对于信息的追求也日益强烈。有调查结果表明,在我国,电视观众最喜爱看的电视节目中,新闻以 63.6%高居榜首。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设计(论文)题目:浅析电视新闻娱乐化现象
学生姓名:马 骏学号:0866851009
系别:新闻传播分院班级:广播电视编导081班
指导教师:李 继 卫职称:主任编辑(副高)
填表日期:2 0 11年10月15日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教学部制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西方新闻界出现了新式新闻这一术语。新式新闻的主要表现是将信息和娱乐结合起来,这种结合使曾经疏远的新闻与娱乐的界限日益模糊,以至于西方媒介家本·巴路迪肯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infortainment(信息娱乐),它预示着当代西方新闻与娱乐融合的趋势———新闻如同轻度娱乐以追求轰动效应,这种现象一般被描述为新闻娱乐化现象。
20世纪90 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到 21 世纪,我国处在复杂的社会转型期,中国的社会充满了改革和变化。与社会转型及其带来的变化相适应的是,以娱乐性、商品性、消费性为主要特征的大众文化开始取代精英文化在中国大地上成为流行。大众文化是以大众传播媒介为依托的,随着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大众文化出现了新的视觉文化走向。以电视为主的现代视觉媒体改变了人类观察世界的角度,也改变了思想和决策过程。人们通过电视新闻来感知世界,越来越依赖于眼睛来接触世界了解真相。我们正身处于一个人类历史上空前的视觉富裕和视觉张力的时代。人们开始习惯依赖视像去把握和了解世界。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文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趣味和休闲活动也越来越丰富,在拥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和选择自由后,娱乐逐渐成为时尚。加之,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传媒业开始由“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的转变,为了满足受众日益多元化的需求,我国的电视新闻媒介开始出现了娱乐化的现象。新闻娱乐化现象的出现引起了众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
随着当代社会人们工作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人们从内心期望摆脱刻板的、教条式的节目样式,而渴望看到富有刺激性、消遣性、轻松活泼的节目。同时,随着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电视媒体不可避免地与包括互联网在内的众多媒体之间产生剧烈的竞争,为了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各家媒体也都在新闻的内容、形式和编排上不断创新,在极大地推动了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发展。虽然目前对新闻娱乐化定论尚不明确,但受众的心理需求以及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都为新闻娱乐化现象提供了基础和现实条件。而与此同时,追求过度的娱乐化又使得新闻滑向低俗化、媚俗化的边缘,需要加以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