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人教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计算的步骤比较多,适宜使用计算器。

教材正把握这一时机,不仅在新授内容和练习中让学生适时使用计算器,而且还专门安排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内容。

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计算器的作用和优势,同时培养灵活选择计算方法和工具的意识。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内容教材通过例9,先让学生利用计算器独立探索,发现规律,再利用规律来完成计算。

在探索规律时,有时要根据计算结果寻找规律,但有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如果用计算器计算省时省力又很准确,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计算负担,便于把主要精力用于寻找规律,让学生感受发现规律的乐趣,同时体会计算器的工具性作用。

学生情况分析:
从整体来看,孩子们整体水平比较平均,尖子生较少。

不少同学在学习上好胜心强,乐于学习,勇于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思维活跃,有较好的学习习惯,较好的学习方法;但也有一部分同学学习习惯稍差一些。

从孩子的形成知识的过程看,对规律的发现要经历一个观察、对比、分析等过程,所以教学中要注意给学生留足发现规律、探索规律的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对比和分析能力。

3、让学生感受发现规律的乐趣,同时体会计算器的作用。

学习目标:
1、会正确使用计算器,独立探索、发现规律,在观察中找到规律并应用。

2、提高观察、对比、分析、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
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并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解决措施:
1、让学生利用计算器进行独立计算。

2、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谈自己所发现的规律。

3、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发现的规律,师进行小结概括。

4、通过适当的练习进行巩固和延伸。

教学难点:
发现商的规律、积的规律。

突破措施:
1、充分利用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
注意合理地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采取层层推进的办法,把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

2、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课堂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

为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全过程。

课时安排:1课时
采取的教学策略:
1、参与教学策略:由问题产生思维的参与,创设丰富生动、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2、互动教学策略:在互动中,教师边指导、边释疑,并加以适当的鼓励,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内驱力。

3、合作教学策略: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互相探讨交流,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培养协作精神。

媒体选择:题卡、多媒体课件、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哪些计算工具?(学生回答)
师:电脑的附件中有计算器、手机中也有计算软件、超市里和集市上用的电子称也有计算功能。

算盘是古老的计算工具,但随着科技的进步慢慢被现代计算工具所取代,因此很少使用。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板书课题)
师:四年级时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计算器,还知道各部分名称和功能吗?(课件出示计算器)我们常用的有数字键、开关键、清除键和运算符号键。

设计意图:【教师先让学生回答见过哪些计算工具,然后总结电脑的附件中有计算器、手机中也有计算软件、超市里和集市上用的电子称也有计算功能。

这些实例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联,让学生知道数学源自生活,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为新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自主探究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乘除法你是怎样计算的?(生答:口算或笔算)计算器可是我们的好帮手,不知道同学们能不能用它来正确计算小数乘除法?大家有没有信心?请看大屏幕。

师:谁来读一下要求?
生:用计算器计算,计算后观察结果,找出其中的规律。

师:明确要求了吗?拿出计算器,完成题卡上的第1题。

1、用计算器计算(师巡视)
1÷11=
2÷11=
3÷11=
4÷11=
5÷11=
师:计算完了吗?(课件展示结果,集体订正,错的同学师指导再计算)
2、观察发现规律
1÷11=0.0909……
2÷11=0.1818……
3÷11=0.2727……
4÷11=0.3636……
5÷11=0.4545……
师:观察这些算式的商,你发现什么规律?
(师引导学生逐一观察,课件进行展示)
1÷11=0.0909……(1÷11是循环小数,循环节是09,9是被除数1的9倍);
2÷11=0.1818……(2÷11是循环小数,循环节是18,18是被除数2的9倍);
3÷11=0.2727……(3÷11是循环小数,循环节是27,27是被除数3的9倍);
4÷11=0.3636……(4÷11是循环小数,循环节是36,36是被除数4的9倍);
5÷11=0.4545……(5÷11是循环小数,循环节是45,45是被除数5的9倍);
师:谁能概括一下这几道题的规律?(学生回答)
师小结:商的规律都是循环小数,且循环节都是被除数的9倍。

(课件出示)设计意图:【课件出示例9后让学生明确要求:用计算器计算,计算后观察结果,找出其中的规律。

这样学生能够清楚自己要去做什么,如何去做。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规律,总结概括出共同的规律:商的规律都是循环小数,且循环节都是被除数9倍。


3、用规律写商
师:根据这一规律,你能完成下面的题吗?(出示课件)
师:谁来读题?
生: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商。

师:请同学们完成题卡上的第2题。

6÷11=
7÷11=
8÷11=
9÷11=
(1)学生运用规律写商(师巡视);
(2)请同学用投影展示结果,师引导学生回答根据什么写的商;
(3)集体订正(课件逐一出示结果)
设计意图:【用规律写商练习的设计,这一过程老师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让学生说出根据什么写商,这样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并对前面发现的规律进行巩固和验证。


4、拓展练习(探究乘法的计算规律)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的很积极很认真!请看这几道题和前面的有什么不同?(课件出示)
生:这是小数乘法题。

师:谁读题目要求?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前4题,找出积的规律,试着写出后2题的积。

师:请同学们完成题卡上的第3题。

3×0.7=
3.3×6.7=
3.33×66.7=
3.333×666.7=
3.3333×6666.7=
3.33333×66666.7=
(1)独立计算(师巡视)
3×0.7=21
3.3×6.7=22.11
3.33×66.7=222.111
3.333×666.7=2222.1111
(2)应用规律写出积(学生在题卡上不用计算,直接写出积)
3.3333×6666.7=22222.11111
3.33333×66666.7=222222.111111
(3)集体订正
师:算完了吗?我们一起订正。

(课件逐一出示结果)
师:通过用计算器计算前4题你们发现什么规律?(生答)
师:后面的2道题你是怎么写出来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