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市场概况
一、庐江县概况
●地理区位:庐江县隶属安徽省合肥市,居江淮之间,是周瑜故里、温泉之乡、矿业
大县。
地处江淮丘陵地带,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北接省会合肥,东临中国第五
大淡水湖━巢湖,南近“黄金水道”长江。
境内有西河、兆河、白石天河等河流,属长江水系。
庐江县是国家级首个产业转移示范区━皖江城市带的成员和合肥市南
部副中心。
●交通状况:合九铁路(合肥─九江)、沪蓉高速公路(上海─成都)、京福高速公
路(北京─福州)、合黄杭高速公路、合铜高等级公路纵贯南北,皖西至南京、上
海等东部沿海城市的通道──军二公路和庐巢公路横穿东西,水路以“江淮运河”
为主线,南入长江,北进巢湖。
合肥骆岗机场离庐城70公里。
●地域概况:全县面积2352平方公里,人口120万。
其中常驻人口为97.4万。
2012
年庐江城区人口27万,建成区面积为26平方公里。
下辖庐城镇(县城)、冶父山
镇等共17个镇,。
●经济概况: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达103.2亿元,增长11%。
财政收入
突破10亿元,增加2.34亿元,增长30.4%,增幅居全市第一;超千万元镇达13个。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3亿元,增长24%。
固定资产投资92亿元,增长37.3%;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42.1亿元,增长19.2%。
外贸进出口总额4800万美元,增长28.4%;
外贸自营权企业新增21家。
2011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138.3亿元,人均地区
生产总值1.16万元。
财政收入1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90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29
亿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52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
额12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2亿元。
2012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56.87亿
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3%。
2012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
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财政收入达34.02、144.49、57.95和20.25亿元,分
别增长26%、68.2%、17.4%和35%,分别高于全市8.6、44.5、0.7和23.7个百分点,
分别位居全市(四县一市)第3、1、4和2位。
2012年,全县财政支出27亿元,增长
12.7%。
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007元,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074
元,增长16.1%。
●产业概况:是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基地县、全国水产基地县、全
国重点产茶县、安徽省科学发展先进县(俗称“十强县”)、皖江示范区建设先进县。
二、庐江县发展规划
城镇体系空间布局:一核、二轴、多极
“一核”:以县城庐城镇作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综合服务中心,未来发展成为皖中陆地交通、商贸和农产品资源开发加工工业次级中心。
“二轴”:以合铜公路为县域城镇发展一级轴线和主要的产业发展轴线,以无长、庐巢公路的为二级轴线和旅游发展轴线,二条发展轴线组成全县城镇体系发展的主骨架。
“多极”:做大做强汤池镇、泥河镇、石头镇、盛桥镇、龙桥镇、白山镇等六个中心镇功能,承担辅助中心功能,并带动周边乡村发展。
三、相关优惠政策
土地政策
在本县投资兴办各类工业、现代服务业项目,以及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可以按出让、划拨等方式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其中按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可以依法转让、出租、抵押。
凡符合《划拨供地项目目录》的外来投资项目,经县政府批准,可按划拨方式供地。
外来投资项目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庐城规划区范围内工业用地最低出让价为12万元/亩,县内其他地区工业用地最低出让价为10万元/亩。
经济开发区、龙桥工业园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低于1亿元的工业项目、台湾农民创业园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低于5000万元的工业项目,原则上不单独供地。
投资奖励政策
外来投资者独资新办项目或企业(开采原矿或矿产品初加工除外),固定资产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自企业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前二年按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县级留成部分全额奖励企业;第三年至第五年,按县级留成部分50%奖励企业。
以缴纳营业税为主的年纳营业税额在40万元以上的外来投资企业(房地产开发业、建筑安装业除外),自企业纳税年度起,五年内按其所纳营业税额的一定比例分段予以奖励,标准为:超过40万元以上的部分奖励30%;超过100万元以上的部分奖励40%;超过200万元以上的部分奖励50%。
四、庐江县房地产市场
2102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0.03亿元,增长84.1%,比上年加快77.6个百分点。
从建设情况看,全年房屋新开工面积81.37万平方米,增长104.9%,房屋竣工面积27.63万平方米,增长23.0%。
从销售情况看,房屋销售面积35.93万平方米,增长40.7%,销售额15.53亿元,增长43.0%。
庐江城区楼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