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浅谈国家公职人员经济犯罪的预防与控制分校(站、点):分校建阳工作站学生姓名:吴卫兵学号:087041184指导教师:林怡完稿日期:2010年8月6日浅谈国家公职人员经济犯罪的预防与控制目录写作提纲 (2)容摘要 (3)关键词 (3)正文 (3)一、绪论 (3)二、本论 (3)(一)当前国家公职人员经济犯罪的主要特点 (5)(二)当前对国家公职人员经济犯罪的预防与控制的主要措施存在的不足(7)(三)当前对国家公职人员经济犯罪的预防与控制的新对策 (8)三、结论 (11)参考文献 (12)浅谈国家公职人员经济犯罪的预防与控制写作提纲一、绪论职务犯罪是指具有特定身份的人员实施的与其职务相关联的犯罪,是腐败现象最突出的表现,它以权钱交易、权力滥用为其基本特征。
职务犯罪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广义的职务犯罪包括一切与职务有关的犯罪;狭义的职务犯罪则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贪污贿赂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权利的犯罪,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职务犯罪。
本文所要探索的是在狭义意义上理解的职务犯罪中的国家公职人员经济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的预防与控制。
二、本论:(一)当前国家公职人员经济犯罪的主要特点1、当前国家公职人员经济犯罪领域分布2、当前国家公职人员经济犯罪数量、案值、经济犯罪损失额变大3、当前国家公职人员经济犯罪的主体复杂化4、当前国家公职人员经济犯罪手段变化(二)当前对国家公职人员经济犯罪的预防与控制的主要措施存在的不足1、预防措施滞后2、法制教育弱化3、预防部门单一4、惩戒(罚)性预防力弱化5、存在“无法可依”的问题(三)当前对国家公职人员经济犯罪的预防与控制的新对策。
1、建立和完善源头预防措施2、建立完善矫正性预防机制3、建立完善惩戒性预防机制4、建立我国预防职务犯罪法律体系5、建立防群治的社会预防机制三、结论要建立自上而下的预防国家公职人员经济犯罪网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预防工作新格局。
这种格局必须是在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纪检部门、司法机关以及行政执法、经济管理部门联合组成,通过层层建立预防机制,有序地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采用法律的、行政的、社会的手段和措施,来最大限度地削弱犯罪的诱发因素,使预防国家公职人员经济犯罪工作走向经常化、制度化、规化,达到长期、全面的预防效应。
浅谈国家公职人员经济犯罪的预防与控制吴卫兵【容摘要】职务犯罪是指具有特定身份的人员实施的与其职务相关联的犯罪,是腐败现象最突出的表现,它以权钱交易、权力滥用为其基本特征。
职务犯罪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广义的职务犯罪包括一切与职务有关的犯罪;狭义的职务犯罪则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贪污贿赂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权利的犯罪,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职务犯罪。
本文所要探索的是在狭义意义上理解的职务犯罪中的国家公职人员经济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的预防与控制。
【关键词】职务犯罪权钱交易预防改革开发20几年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然而,伴随着巨大的辉煌,腐败现象的黑影也在不断扩展,特别是职务犯罪呈蔓延之势,这已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如何从根本上遏制此类犯罪?党中央惩治腐败高度重视,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都提出要求,中央领导同志作出了许多重要指示。
在改革开放初期,针对一些地区和部门出现的严重经济犯罪问题,同志鲜明地指出:“要整好我们的党,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的高层的腐败现象,确实有失败的危险。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同志深刻指出:“腐败现象是侵入党和国家健康肌体的病毒。
如果我们掉以轻心,任其泛滥,就会葬送我们的党,葬送我们的人民政权,葬送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
”同志在十七届中纪委第五次全会上指出:“要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滋生腐败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认真总结推广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好经验、推荐反腐倡廉制度创新,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
”这标志着反腐败整体思路的转变:即由原来的标本兼治、更多注重治标(打击已然犯罪)转变为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从源头上堵塞漏洞,防犯罪于未然)。
因此,我们在加大惩处国家公职人员职务犯罪的同时,必须研究此类犯罪的持点,寻求行之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有效地遏制国家公职人员职务犯罪。
职务犯罪是指具有特定身份的人员实施的与其职务相关联的犯罪,是腐败现象最突出的表现,它以权钱交易、权力滥用为其基本特征。
职务犯罪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广义的职务犯罪包括一切与职务有关的犯罪;狭义的职务犯罪则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贪污贿赂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权利的犯罪,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职务犯罪。
本文所要探索的是在狭义意义上理解的职务犯罪中的国家公职人员经济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的预防与控制。
一、当前国家公职人员经济犯罪的主要特点1、当前国家公职人员经济犯罪领域分布。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社会经济呈现形式多样,容丰富,环境宽松和价值取向趋向多元化等持点。
当前国家公职人员经济犯罪领域分布也发生较大的变化:(1)外向型腐败特征日趋明显。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更多的外资、外商进入我国,我国的企业也更多地走出国门,党员领导干部违纪案件的外向型特征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
有的腐败分子利用资本跨地域、跨行业、跨国境流动的机会,与地区外、行业外、境外的不法分子相勾结,共同犯罪;有的利用国际间法律的差异,国犯罪,国外洗钱;有的以境外商人为合作对象,在为对方牟利后,在境外进行"交易",赃款赃物滞存境外。
(2)资本积累型腐败特征日益显露。
从一些党政干部违纪案件来看,当前腐败分子已经不满足于追求一般生活上的富有和享乐,违纪的目的从消费享乐型向资本积累型渐渐转化。
犯罪对象的围从一般的财物领域扩展到生产资料领域,有的腐败分子直接收受投资股份,以获取投资收益。
有的腐败分子疯狂攫取非法所得,然后通过"洗钱"等手段将巨额非法所得用到经商办企业或有利可图的资本投资中去,以获取更加丰厚的利润回报。
如省市城乡规划局原局长超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超利用职便,为房地产商牟取利益,以其大舅子名义虚假投资,收受房地产商巨额“红利”515余万元。
(3)腐败滋生在地域上也呈现明显不同的特征。
中部西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具有人身依附性质的腐败现象比较突出。
如为安置子女亲属在党政机关、公检法司部门工作而送礼金、行贿问题、买官卖官等组织人事不正之风等问题;东部南部主要是具有外向型特征和资本积累型特征的腐败现象比较严重。
北部主要是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腐败问题和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4)随国家政策变化,腐败领域向新领域扩展。
如我国从2002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启动国债项目投资,有力地拉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与此同时,跑国债、跑项目资金之风严重。
少数地方的党政干部为了得到国债项目资金的扶持,"不惜一切代价",动用各种资源,跑国债、跑项目资金;一些国家公职人员利用帮助跑国债、跑项目资金为名大肆收受贿赂,中饱私囊。
2、当前国家公职人员经济犯罪数量、案值、经济犯罪损失额变大。
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极易与传统经济模式的弊端相融合,犯罪诱发力增强,而犯罪制约力相对下降。
近年来,国家公职人员经济犯罪数量呈波浪式的上升态势,较之我国过去的低犯罪率相比,巳是成倍的增长;同时个案的贪污贿赂数额,较之过去更是数倍、数十倍的增长。
过去贪污受贿数万元可称为大案,而现在犯罪金额在几十万元、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屡屡出现。
原职工银河证券XX公司望京西园营业部总经理彦明因贪污公款9000余万元被判死刑,宁死不交待其中6000万元去向。
另外,由于经济犯罪的潜伏期较长,经济犯罪分子得逞后大多挥霍无度,因而即使破案,所剩赃款也很少,经济犯罪直接损失严重。
据不完全统计,追缴率一般不到1/3,而间接损失则更大。
3、当前国家公职人员经济犯罪的主体复杂化。
与过去相比,国家公职人员经济犯罪主体呈广泛化、复杂化趋势。
如过去的贪污分子多为直接管钱管物部门的人员,而现在则波及党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人员;过去的贪污分子多为管钱管物中有经验的中、老年人员,而现在则多是中青年,甚至有参加工作仅二、三月就贪污数万元的胆大妄为的青年;过去腐败分子多为掌管财物的一般工作人员,而现在党政“一把手”腐败案非常突出。
近年来查处的大案要案中,“一把手”腐败的问题突出。
2007年查处的市社保资金案件,涉及原市委书记良宇、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原党组书记、局长祝均一、宝山区原区委副书记、区长裕、长宁区原区委书记、区长超贤等一大批省部级和厅局级党政"一把手"领导干部。
"一把手"的腐败行为又导致其下属各个部门负责人的违纪行为。
同时腐败主体的群体性特征明显。
腐败分子在政治上拉帮结派,经济上相互牵连,呈现出明显的群体性。
良宇、祝均一、裕、超贤等严重违纪案都是典型的“窝案”、“串案”。
市2002年立案侦查的案件中“窝案”、“串案”达219件,占立案总数的71%。
其主要特征:一是涉案人员多。
二是在政治上丧失党性原则,形成了具有紧密人身依附性质的关系网。
在政治上拉帮结派,任人唯亲,以我划线,形成各自的“小圈子”,具有人身依附性质、共享既得利益。
三是在经济上互相利用,结成了利益共同体。
4、当前国家公职人员经济犯罪手段变化。
在我国技术经济的迅猛发展的同时,国家公职人员经济犯罪手段也呈现出多样化、智能化等特征。
如有的地方统计,贪污手段已多达40余种,利用电脑犯罪,从无到有,现在已不罕见,同时利用电脑、计算机等高科技手段作案,又增加了破案难度。
市西化路农行储蓄所电脑记账员蔡×,利用电脑假造账户和存折,贪污54万元。
省外汇管理局兰×用破译电脑密码方法,一次便贪得580万美元的外汇额度。
持别是当前国家公职人员,一般文化水平较高,阅历较为丰富,一些公职人员钻法律的空档,走政策的边缘,制造模糊性行为,混水摸鱼,猖狂侵吞公共财产的事件突出。
二、当前对国家公职人员经济犯罪的预防与控制的主要措施存在的不足1、预防措施滞后。
我们知道职务犯罪本质特征是权力的滥用,而预防国家公职人员经济犯罪就是要关口前移,加强监督,而现行的预防措施存在就事防与战略性部署防的差距,这种差距在执法机关和发案单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执法机关帮助发案单位开展预防工作通常采用有是“亡羊补牢”的办法,就案论事,案发后要求发案单位建章堵漏,既缺乏长远、战略的眼光,也缺少经常性、系统性的工作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