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一章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一章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一章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含答案)一、四大地区的差异 1.四大地区(1)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2)具体划分⎩⎪⎨⎪⎧东部:11个省(直辖市)东北:3个省中部:6个省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区)2.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二、南方与北方1.图中地理区域区C为北方,D为南方。

二者的界线是A秦岭—B淮河一线。

2.南方与北方的差异1.范围:新、甘、A内蒙古、陕、宁、青、藏、云、贵、B桂、渝、川。

2.目的: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3.优势: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优势突出。

4.限制因素: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5.意义(1)缩小东部与西部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

(2)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

(3)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4)将西部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将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

[教材P14活动]1.(1)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台湾省、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海南省。

(3)中部地区包括:山西省、河南省、湖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

(4)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重庆市、四川省、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云南省。

2、3.略[教材P15~16活动]1.(1)产业结构差异:(3)对策: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2.(1)变化: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基本稳定,有下降的趋势,第三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

轻工业比例大幅度上升,重工业比例逐步下降。

作用: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和轻工业比例大幅上升能活跃市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城市化的进程,促进经济的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2)评价: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比较发达,工业以轻工业为主,说明该市经济较发达,产业结构较合理。

[教材P21活动]1.[教材P23活动]1.西部的绝大部分地区深居内陆,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社会经济较落后;而东部地区位于沿海地区,以汉族为主,社会经济较发达。

所以东、西部地带的发展差异,又反映了沿海与内地,经济较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汉族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差异。

2.略知识点(一)|四大地区的差异——————— 情景导入先思考 ———————近年来,每年农历新年过后,内陆省份都会有大批农民离乡去江苏、浙江、广东等地打工,形成壮观的民工大潮。

(1)内陆省份的农民工去东部沿海城市打工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我国四大地区之间存在着经济发展差异,东部地区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

(2)东部与中、西部的产业结构有何差异?提示:东部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中、西部的农业经济占有较大的比重。

——————— 核心要点掌握好 ——————— 一、从自然、社会、经济因素等方面比较三大地区 1.自然因素2.社会因素.经济因素34.其他因素——————— 应用体验不可少 ———————G *i 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体现我国的区域经济差异。

它可用于地理现象的热点和冷点地区的分析,若G *i 值为正,表明i 地区周围的值较高,属于热点地区;反之则为冷点地区。

读图回答1~3题。

1.1998年和2009年,都是热点地区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 ) A .鄂 B .辽 C .皖D .赣2.下列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部地区冷热点没有变化B.沿海地区热点都呈增长态势C.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较小D.冷点地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3.影响图中甲、乙两省级行政区1998年和2009年经济发展态势差异显著的共同因素是()A.国家政策B.人均国民生产总值C.地理位置D.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解析:1.C 2.D 3.A第1题,读图可知,1998年和2009年,都是热点地区的省级行政区是安徽省,其简称为皖。

第2题,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冷热点在变化,如江西和黑龙江;沿海地区热点不全呈增长态势,如海南省;我国东部沿海地区G*i值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有所缩小,但东部沿海地区的G*i值整体上仍大于中西部地区,说明我国的区域经济差异仍然比较显著。

第3题,读图可知,乙省区经济发展的热度减退,与改革开放政策优势逐渐减弱有关;而甲省区在2009年成为热点地区,与2003年以来我国实施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有关,故共同因素是国家政策。

今后我国不同地区的发展,应当在国家统一规划指导下,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分工、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本地的优势。

下图表示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区GDP(亿元)的增长,据此完成4~5题。

4.能分别正确反映东、中、西部三大地区GDP增长的折线依次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关于三大地区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东部最发达,中部其次,西部较落后B.三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有所缩小C.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三大地区的经济差距仍将继续拉大D.三大地区经济发展速度:①>②>③解析:4.A 5.B第4题,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的GDP基本呈上升的趋势,且东部地区增长最快,所占的比重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少。

由此可推断出①代表东部,②代表中部,③代表西部。

第5题,由图中可以看出,东部的发展速度最快,西部的最慢,这样必将导致三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继续扩大,而不是有所缩小。

知识点(二)| 南方与北方———————情景导入先思考———————下图是位于我国江苏淮安(位于淮河沿线)的地理分界标志。

(1)此分界标志是我国哪两个地区的界线?提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2)该标志的南、北各是哪类气候类型?提示:南方大部分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及小部分的热带季风气候,北方是温带季风气候。

———————核心要点掌握好———————一、我国南方和北方的自然环境的差异二、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工农业生产的差异三、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自然地理区域划分中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1.800 mm 年等降水量线。

2.最冷月均温0 ℃等温线。

3.地形比较完整与比较破碎的分界线。

4.落叶阔叶林与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5.农田以旱地为主和以水田为主的分界线。

6.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7.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8.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 方法技巧很重要 ——————— 1.区域地理环境差异的分析方法区域地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深刻影响着区域的发展,分析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时可按下面思路进行:2.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 (1)分析各区域发展的条件。

①自然条件:包括地形、气候、植被、水文、资源等。

②社会经济条件:包括人口、经济、文化、历史等。

(2)进行区域差异的比较:包括区域发展条件、优势、限制条件等。

(3)深层次分析各差异条件的原因。

——————— 应用体验不可少 ———————读我国南、北方水资源、人口及耕地分布对照图,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人口重心在北方地区B.耕地面积南方多于北方C.南方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北方的一半D.北方水土资源搭配更佳2.造成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A.河流湖泊数量差异大B.年降水总量差异大C.植被覆盖率差异大D.年蒸发总量差异大解析:1.C 2.B第1题,读图可知我国南方地区的人口比重较大,即人口重心在南方地区。

南方的耕地只占35.9%,说明北方的耕地比重远大于南方。

北方的水资源所占比例极小,这说明北方土地资源丰富,但水资源不足。

用南方和北方地区的耕地比重除以人口比重,得到两个比值,再将这两个比值进行比较,可知南方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北方的一半。

第2题,由于我国的降水主要是由东南季风带来的,南方地区距东南季风的源地近,受其影响较大,降水量丰富。

即南方和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的差异是年降水总量差异导致的。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

据此完成3~4题。

3.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区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D.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4.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差异B.海陆位置不同C.纬度位置不同D.山地阻挡作用解析:3.B 4.C第3题,我国秦淮以北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冬小麦,典型植被是落叶阔叶林。

秦淮以南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季雨林。

第4题,形成南北方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的差异。

知识点(三)| 西部大开发———————情景导入先思考———————云南,简称云(滇),省会昆明,位于中国西南的边陲,是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

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是截至2013年为止发现的中国和亚洲最早人类。

云南即“彩云之南”“七彩云南”,另一说法是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

云南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绚丽,拥有丽江古城、三江并流、石林、哈尼梯田、大理古城、崇圣寺三塔、玉龙雪山、洱海、滇池、抚仙湖、梅里雪山、普达措国家公园、噶丹松赞林寺、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等旅游景点。

(1)云南属于我国的哪个地区?从材料中可知云南具有哪些资源?提示:西部地区。

丰富的旅游资源。

(2)西部大开发对西部的资源有何影响?提示:西部大开发可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将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

———————核心要点掌握好———————西部大开发的条件及措施———————应用体验不可少———————为了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20世纪末,国家宣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据此完成1~2题。

1.适于中部地区发展方向的是()A.大力开拓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学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档消费品工业B.重点开发长江上游地区能源和矿产,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C.建设成为我国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和商品粮、农牧渔副产品生产、流通、加工基地D.广泛参与国际竞争,积极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和国际金融业2.限制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稀缺性资源是()A.水资源B.石油资源C.天然气资源D.太阳辐射能解析:1.C 2.A第1题,A、D项是东部地区发展方向,B项长江上游位于西部地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