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语言进行解释。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升华和凝华的实验现象,提升观察能力。
通过分组讨论问题,解释现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
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教学难点】
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教学方法】
观察法、探究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
碘的升华和凝华管、酒精灯、试管夹、火柴等。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雾凇的图片和“烟雾缭绕”的舞台图片。
【过渡】在冬天,大家经常会看到壮观的雾凇景象,我们这里叫树挂,它是如何形成的呢?在舞台表演中,我们都会看到这样的“烟雾”来营造表演的氛围,这些烟雾又是如何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解释这些现象是如何形成的。
二、新课学习
图 2
图 1
(一)升华和凝华的认识
引导学生完成学案复习与导入部分,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物质三种状态之间的转化(在括号中填入物态变化的名称和吸热放热情况)。
【 过
渡】在前两节课的内容中,我们学习了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熔化和凝固,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汽化和液化,那么固态和气态之间能不能直接转化呢?
小组实验(碘的升华和凝华)
1. 投影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
(1) 用试管夹夹住碘的升华与凝华管距顶部三分之一处,如图 1 所示。
(2) 如图 2 所示,将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管要稍微倾斜),当看见试管内有颜色的变化时立刻停止加热,注意观察有什么现象出现?过一会儿,冷却后又会看到什么现象?
2. 讨论完成学案:
(1) 加热前碘是什么状态? (2) 加热后观察到什么现象?碘变成了什么状态?实验过程中有没有液态物质出现?在
碘变成这种状态的过程中需要什么条件?
(3)冷却后观察到什么现象?碘变成了什么状态?实验过程中有没有液态物质出现?在碘变成这种状态的过程中需要什么条件?
【过渡】通过刚才的小实验,我们可以看到,放热后碘固体消失不见或明显减少,变为紫色的碘蒸气;而冷却后又重新变为固体,这说明固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直接相互转化的。
小结: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需要吸热;
(2)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需要放热。
(二)升华和凝华现象
1.自然界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过渡】现在,我们知道了升华和凝华,说一下我们周围存在哪些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投影:窗花、树挂、雪、霜、樟脑丸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的图片,引导学生简介其形成过程。
(冬夜,房间内的水蒸气由于温度较高,接触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后,放出热量凝华为冰花;冬天,冰冻的衣服(结了冰)变干(温度低于0℃,冰不能熔化,消失的本质是冰逐渐升华为水蒸气了。
)
2.舞台烟雾与人工降雨
(1)干冰的认识:认识了升华和凝华现象,我们再来认识一种非常容易升华的物质——干冰,请看视频。
(2)解释舞台上的“烟雾”是如何形成的
讨论: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在常温下干冰会迅速(填写物态变化名称)为气态二氧化碳,在这一过程中,会热量,导致周围空气温度,空气中的水蒸气(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悬浮在空中,就是我们看到的飘渺的“烟雾”。
(3)人工降雨
干冰还有一个大的应用就是人工降雨,请看视频,播放干冰人工降雨的动画,解释人工降雨的物理原理。
小结:人工降雨经历了三个物态变化的过程,一是干冰的升华降温;二是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或液化成小水珠;三是小冰晶下落遇到热的气流熔化成小水珠,小水珠越结越大,小水珠的重力大于上升气流产生的浮力时,水珠下落到地面就形成雨。
3.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讨论:为什么用久的电灯泡灯丝会变细,灯泡壁会显得黑?
小结:这是因为钨丝受热升华形成了钨蒸气,使体积减小,钨蒸气又在灯泡壁上凝华成极薄的一层固态钨造成的。
(三)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阅读教材65 页STS:
1.说一下雨和冰雹的形成过程。
2.结合实际提出节水的建议。
三、当堂检测
1.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属于凝固的是(),属于汽化的是(),属于液化的是(),属于升华的是(),属于凝华的是()。
(1)冬天玻璃窗户上的冰花(2)浇铸成工件(3)从游泳池上来感到凉爽(4)春天水池中的冰融化(5)夏天放在衣柜中的樟脑丸不见了(6)秋天看到草上的露珠(7)冰冻的
衣服变干(8)冰箱冷冻室内食品上的“白粉”
2.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这种固体在常温下不经熔化就会直接变成气体,所以叫干冰。
干冰具有很好的致冷作用,可用于人工降雨,这是由于干冰在常温下会迅速变为气体,吸收热量,促使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从而达到降雨的条件。
上面一段描述中不包含的物态变化是()。
A.升华B.凝华C.汽化D.液化
3.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放热凝华成小水珠
B.在阳光下露珠吸热升华成水蒸气后慢慢消失
C.积雪吸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
D.江河湖海中的水放热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
4.关于自然界中云、雾、霜、露的形成原因,下列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时,液化成的小水珠形成的
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悬浮在地面附近形成的
C.
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附着在花草叶片上形成的D.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再凝固成冰,附着在花草树木上形成的
四、课堂小结
【师生交流】通过这节课,谈一下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一、升华和凝华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升华吸热。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凝华放热。
二、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
干冰的应用:舞台烟雾、人工降雨等。
三、水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