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词义基本相同的
多属于基本词汇。
但并非绝对没有变化,在一些次要的属性上仍然有一定差别。
1.词所概况的客观对象发生了变化
2.对客观对象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二.古今词义差异显著的
❖折琼枝以为羞兮。
(《离骚》)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左传·僖公三十年》)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孔雀东南飞》)
❖李广军极简易。
(《史记·李将军列传》)
❖可须夜鼓声而发。
(《后汉书·班超传》)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战国策·齐策》)
三、有联系又有区别
古今词义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发展,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而且这些差异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我们要在了解“同”的基础上,去辨明其“异”。
这类词数量多、难度大,同中有异,是学习的重点。
❖李广暂腾而上胡儿马。
(《史记·李将军列传》)
❖齐国虽偏小,吾何爱一牛。
(《孟子·梁惠王上》)
❖万民多有勤苦冻馁,转死沟壑中者。
(《墨子·兼爱下》)
❖韩取聂政尸暴于市,悬购之千金。
(《战国策·韩策》)
❖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史记·商君列传》)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
看书竟,默然无言。
(《世说新语·雅量》)
四、词义演变的主要方式
1、词义扩大
江汉朝宗于海。
《尚书·禹贡》
以河为境。
《韩非子·有度》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水经注·江水》
明镜照新妆,鬓轻双脸长。
温庭筠《菩萨蛮》
笑从双脸生。
晏殊《破阵子》
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
《史记·滑稽列传》
皮之不存,毛将安附. 《左传·僖公十四年》
车错毂兮短兵接。
《九歌·国殇》
2、词义缩小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易经·系辞上》
其味甘,其臭香。
《礼记·月令》
如恶恶臭。
《礼记·大学》
亲戚为戮,不可以莫之报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
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左传·僖公四年》
数罟(cùgǔ)不入洿(wū)池。
《孟子·梁惠王上》
登大坟以远望兮。
《九章·哀郢》
3、词义转移:
臧叔入,哭甚哀,多涕。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贼二人得我。
《童区寄传》
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左传·庄公十年》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孙子膑脚于魏。
《韩非子·难言》
官显职闲,而府寺宽敞。
《后汉书·刘般传》
4、词义的色彩和程度变化:
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国语·越语》
将军者,国之爪牙也。
《汉书·李广传》
乃复辟而后,犹追念不已。
《明史·英宗传》
下流多谤议。
《报任安书》
下流之人,众毁所归。
《报孙会宗书》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耳者,受下赏。
《战国策·齐策》
锻炼之吏,持心近薄。
《后汉书·韦彪传》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诸葛亮《出师表》
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
《异苑》
“世有紫姑神,古来相传是人妾,为大妇所嫉,每以秽事相次役。
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
”(《异苑》卷五,志怪小说集,南朝宋刘敬叔撰。
)
五、古今词义异同辨析
1、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刘向《新序·杂事》)
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陂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
《三都赋》成,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晋书·左思传》)
2、孩
如婴儿之未孩。
(《老子》)
孩提之童莫不知爱其亲者。
(《孟子·尽心下》)
吾家儿女,虽在孩稚,便渐督正之。
(《颜氏家训·音辞》)
四门之寡妻孤孩。
(韩愈《祭石君元》)
3、焚
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
(《左传·子产说范宣子轻币》)
4、劝
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
(《国语·越语》)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百姓
百姓兆民。
(《国语·周语》)
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吾固知王之不忍也。
(《孟子·梁惠王上》)
6、烈士
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
(《庄子·秋水》)
贪夫殉财兮,烈士殉名。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7、坐
孔子与其门人弟子闲坐。
(《墨子·非儒下》)
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春秋·杂下十》)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汉乐府·陌上桑》)
六、文选
叔向賀貧--《國語·晋语八》
叔向見韓宣子,宣子憂貧,叔向賀之。
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無其實,無以從二三子,吾是以憂,子賀我何故?”
對曰:“昔欒武子無一卒之田,其宮不備其宗器,宣其德行,順其憲則,使越於諸侯。
諸侯親之,戎、狄懷之,以正晉國,行刑不疚,以免於難。
及桓子,驕泰奢侈,貪欲無藝,略則行志,假貸居賄,宜及於難,而賴武之德,以沒其身。
及懷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於難,而離桓之罪,以亡于楚。
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軍,恃其富寵,以泰於國,其身尸於朝,其宗滅於絳。
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寵大矣,一朝而滅,莫之哀也,唯無德也。
今吾子有欒武子之貧,吾以為能其德矣,是以賀。
若不憂德之不建,而
患貨之不足,將弔不暇,何賀之有?”
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將亡,賴子存之。
非起也敢專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