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汉语资料三

古代汉语资料三

【简案】诗律一、古代诗歌的分类二、近体诗的用韵规则“平水韵”(诗韵)。

南宋刘渊。

106韵。

(1)押平声韵。

(2)偶句押韵。

但首句可入韵。

(奇仄偶平)(3)一韵到底。

三、近体诗的实际平仄1.什么叫平仄2.3.近体诗实际平仄的辨认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中古普通话平平“古入今平字”仄仄①找入声字;②据普通话平仄定平仄。

四、近体诗的平仄规则1.一句之中,平仄相间八种标准平仄句式:甲(平平)仄仄平平仄乙(仄仄)平平仄仄平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2.一联之内,平仄相对(“对”)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出句: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对句: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首联?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3.两联之间,平仄相粘(“粘”)上联对句第二字跟下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相同。

上联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下联五、近体诗篇章的标准平仄五言仄起仄收(套用或推出基本)×仄××仄句式(对、偶平)平平仄仄平(粘、奇仄)平平平仄仄(对、偶平)仄仄仄平平(粘、奇仄)仄仄平平仄(对、偶平)平平仄仄平(粘、奇仄)平平平仄仄(对、偶平)仄仄仄平平①定首句。

定起收字平仄,套用或推出平仄基本句式。

②推偶句。

用“对”和“偶平”规则。

③推奇句(不含首句)。

用“粘”和“奇仄”规则。

④标出甲乙丙丁。

七律仄起仄收×仄×××仄……七律平起平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写出下列诗的实际平仄和标准平仄(带点字为入声字)。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六、“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节奏点分明,非节奏点可以不论。

七、拗救1.句内拗救(1)乙:一拗三救(七言三拗五救)(乙)(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欲.妆临.镜慵(杜荀鹤《春宫怨》)(2)丙:四拗三救(七言六拗五救)(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陆游《夜泊水村》)2 .联内拗救(1)甲三拗乙三救(七言甲五拗乙五救)(甲)(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乙)(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王维《輞川別業》)此拗救可以和乙句一拗三救结合。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自清。

(苏轼《新城道中》)(2)甲四拗乙三救(七言甲六拗乙五救)(甲)(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乙)(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甲:(○平平)○仄仄平平仄乙:(○仄仄)平平仄仄平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写出下列诗的标准平仄,如有拗救,指出其拗救(斜体字为入声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步骤:①定标准平仄,标甲乙丙丁;②找出可能出现拗救的句子,标出其实际平仄;③比较实际平仄跟标准平仄的异同,套用拗救类型;④作答(须指出哪个字拗、哪个字救、拗救类型。

如:“X ”字拗,“Y ”字救。

属于甲句几拗几救)夜泊水村陆游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详案】诗律一、古代诗歌的分类古代诗歌分古诗、古体诗、近体诗三大类。

唐代以前的诗歌统称古诗,包括先秦古诗、汉魏乐府、南北朝民歌及文人诗等。

古诗有五古、七古、杂言之分。

古诗的特点是:句数不定,不讲究平仄与对仗。

近体诗兴起于唐代,又叫今体诗、格律诗。

近体诗有绝句、律诗、排律之分。

排律也叫长律,过八句。

近体诗的特点是:句数固定,用韵严格,讲究平仄与对仗。

讲究平仄和对仗是近体诗的主要特点。

格律诗形成以后,仍有人仿汉魏六朝古诗作诗,这种诗称为古体诗,也叫古风。

古体诗也有五言、七言和杂言之分。

二、近体诗的用韵规则近体诗用的是“平水韵”。

平水韵是南宋平水人刘渊在前代韵书基础上合并某些韵而成。

“平水韵”共106个韵,分平上去入四声,其中平声韵有30个。

由于近体诗用平水韵,所以“平水韵”又叫诗韵。

近体诗的用韵规则主要有:(1)押平声韵。

近体诗的韵脚字限用平声韵的字,一般不能用仄声韵的字。

(2)偶句押韵。

也叫偶韵、隔句韵。

奇句除首句可押可不押外,其余均不押韵。

所以,这条规则可以大致概括为“偶押奇不押”。

又由于近体诗押平声韵,故其偶句末尾字必是平声字,奇句末尾字除首句可平可仄,其余均为仄声字。

故又可大致概括为“奇仄偶平”。

(3)一韵到底。

同一首近体诗的韵脚字只能用同一韵里的字,不能换韵。

但首句可用邻韵的字,叫做“借韵”或“衬韵”。

三、近体诗的实际平仄1.什么叫平仄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要素,近体诗的声律和谐之美主要是靠平仄的合理调配来实现。

什么叫平仄呢?平仄是一对反义词,“仄”的本义是不平。

诗律上的平仄指的是声调的分类,平声调为平声,简称平;非平声调为仄声,简称仄。

比如,普通话有四个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其中,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南宁白话有九个调类: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上阴入、下阴入、阳入,其中,阴平、阳平为平,其余的七个非平声调类为仄声。

近体诗用的是中古平上去入四声,平声为平,上去入为仄。

2.实际平仄与标准平仄近体诗的平仄有实际平仄与标准平仄之分。

近体诗对平仄要求很严,每个字的平仄都有严格的规定。

其中最严格、最“标准”的那一套平仄就是标准平仄。

诗人笔下实际的平仄为实际平仄。

如果要求我们写出某首诗的平仄,就是要写出它的实际平仄。

实际平仄跟标准平仄可能完全吻合,也可能不完全吻合。

3.近体诗实际平仄的辨认近体诗实际平仄的辨认,除了查古代的韵书比如《广韵》或现代有关的工具书之外,就是根据普通话的平仄来推断。

近体诗虽然用的是中古的平仄,不是普通话的平仄,但是,近体诗的平仄跟普通话的平仄有严整的对应关系。

现代北京音的四声是由中古四声演变而来的。

从中古音演变到现代北京音,调类上颇有些变化,但从平仄的角度看,变化却很小。

中古的平声字到了现代北京音仍然读平声,中古的仄声字到了现代北京音绝大多数仍然读仄声,只有极少数的入声字变读平声。

反过来看,普通话的平声字,在中古,绝大多数也是平声字,只有极少数为入声字;普通话的仄声字,在中古,一般说来也是仄声字。

总之,绝大多数汉字的普通话平仄跟中古平仄没有变化,有平仄变化的只是极少数字,也就是那些来自中古入声的普通话平声字,我们姑且称之为“古入今平字”。

因此,近体诗中除了这些“古入今平字”,其他字的平仄都可以根据普通话来确定,即普通话为平,近体诗亦为平,普通话为仄,近体诗亦为仄。

至于为数不多的“古入今平字”,则需要利用相关工具书、资料书进行查阅,或者记住一些较为常见的“古入今平字”(教材在344页列出了比较常见的“古入今平字”)。

不过,古汉语诗律考试中,入声字一般都会标示出来。

综上所述,近体诗实际平仄的辨认方法归结为两点:(1)找入声字(考试时根据入声字的标示,即定为仄),(2)入声字之外的其他字直接根据普通话定平仄(普通话为平即为平,普通话为仄即为仄)。

试写出下面诗的平仄(平仄分别用符号“—、︱”表示)。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一一丨丨丨一一)草色.遥看近却.无。

(丨丨一丨丨丨一)最是一年春好处,(丨丨一一一丨丨)绝.胜烟柳满皇都。

(丨丨一丨丨一一)(注:带点的字为入声字)四、近体诗的平仄规则近体诗的标准平仄是根据平仄规则推导出来的。

平仄规则是近体诗格律的重点。

近体诗的平仄规则体现在一句之中、一联之内、两联之间。

1.一句之中,平仄相间所谓一句之中,平仄相间,是指一句之中平仄交替出现。

不过,这种平仄交替是以节奏为单位。

节奏也叫音步。

五言、七言除了每句末尾字是一个音节一个节奏,其他的节奏均为两个音节。

这样,一句之中,平仄相间就应该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等。

根据这一规则,一共可以推导出八种标准平仄句式,五言、七言各四种。

标准平仄句式也叫基本句式。

五言的四种标准平仄句式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分别用甲乙丙丁代表。

七言的四种基本句式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也分别用甲乙丙丁代表。

其实,跟五言相比,七言...............不过是在五言的前面加上一个跟五言开头平仄相反的节奏.........。

所以,记住了五言的标准平仄句式,七言就好记了。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乙(仄仄)平平仄仄平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根据其他平仄规则,将五言或七言的四种标准平仄句式进行排列组合,就构成五言或七言篇章的标准平仄了。

但不管怎么排列组合,近体诗篇章的的标准平仄句式不外乎上面八种。

如果推导出来的近体诗标准平仄句子超出了上述八种,超出的部分肯定是错的。

八种标准平仄句式必须记忆。

先记五言,在五言基础上记七言。

记标准平仄句式要连同甲乙丙丁一起记忆。

2.一联之内,平仄相对律诗八句,每两句一联,共4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一联中的上下句分别叫出句和对句。

所谓一联之内,平仄相对,是指每联的出句跟对句对应字位的平仄要相反。

比如:出句: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对句: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所以,已知一联中出句或对句的平仄,对句或出句的平仄就可以根据联内平仄相反的规则推导出来。

注意,当首联的出句入韵即末尾字为平声时,按照联内平仄相反的规则,似乎可以作出如下推导:首联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这样的话,就违反了前面所讲的近体诗用韵规则:偶句押韵,且押平声韵,即“奇仄偶平”中的“偶平”规则。

这里告诉我们,在利用联内平仄相对规则推导标准平仄时,还要兼顾用韵规则,避免顾此失彼。

一联之内,平仄相对简称“对”。

违反了“对”的规则叫做“失对”。

失对是近体诗之大忌。

3.两联之间,平仄相粘所谓两联之间,平仄相粘,是指上联对句的第二字跟下联出句的第二字平仄要相同(就标准平仄而言,第一字也相同)。

比如:上联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下联有同学会问:既然上联对句跟下联出句第(一)二字平仄相同,那么,根据句内平仄相间规则推导,上联对句跟下联出句岂不是平仄完全相同了吗?但这是错误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