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务风险的认识及防范

财务风险的认识及防范

财务风险的认识及防范王 秋α(沈阳市第七医院,辽宁沈阳110003)摘 要:对企业而言,由于资本结构的不同而形成的财务风险是一柄双刃剑,使用得当,它可以提高企业利润,增加股东财富;反之,安排欠妥,它会加速企业亏损甚至破产。

因此掌握好有关财务风险的基本内容,学会如何有效地利用财务杠杆工具,防范财务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对财务风险的防范并非意味着去减少或消灭它,而是运用管理会计的思想和方法,加强内部管理,其目的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财务风险;偿债能力;偿付能力中图分类号:F2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751(2002)01-0023-03 一、财务风险的特征财务风险是指企业为获取股东财富最大化而利用负债资金时所增加的破产可能或普通股利润大幅度变动的机会。

一般说来,完全通过权益资金筹资是不明智的,不能得到负债经营的好处。

但由于负债利息是固定的,并且可以在税前利润中列支,当资金的预期收益率大于负债的利息时,随着企业营业利润的增加,每一元营业利润所负担的债务成本必然减少,由此而给企业所有者带来额外的收益。

但负债的比例越大,其到期不能还本付息的财务风险也越大,使企业可能随时陷入财务危机。

这种财务危机主要通过丧失偿债能力和偿付能力表现出来。

1、偿债能力的丧失企业采用负债方式筹资,必须定期付息还本,这是一笔固定支出,不论企业经营业绩如何,都必须支付。

如果企业业绩不佳,没有足够的资金作为还本付息的后备,或虽有资金,但因周转上的原因未能安排足够的现金偿还到期债务,企业便有可能因丧失偿债能力而被迫破产清算。

企业负债越多,债务资金在资金总额中所占比重越大,丧失偿债的可能性就越大,风险也就越大。

企业丧失偿债能力可以从存量和流量两个角度来衡量。

从存量的角度,丧失偿债能力是指企业的资产价值低于负债价值,从而净资产是负值,资不抵债。

从流量的角度,丧失偿债能力是指企业缺乏偿还当前到期债务的现金,这是公司内部管理层所关注的。

一家经营中的企业是否具有偿债能力,可以通过比较一定时期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而直接观测和度量,它是企业财务危机管理的重点。

2、偿付能力的丧失企业的偿付能力与企业是否盈利有密切关系,但二者并不是一个概念。

本来企业的财务领导只须关心利润,不必关注现金流入,因为,有利润通常也就意味着有现金流入。

但是,由于现代市场中信用方式的发达,企业结构的复杂化以及会计制度的要求,企业的现金流入可能与盈利状况发生脱节。

比如,一家帐面利润较为丰厚的企业可能没有足够的现金来偿还到期的债务。

另一方面亏损的企业可以通过举债带来现金流入,当然这种现金流入不是利润而是债务。

所以现金流入和利润是现代企业财务领导必须给予同等关注的两个指标。

直接导致企业破产的是丧失偿付能力。

如果一个企业发生亏损,但却没有危及企业的偿付能力,说明这只是一个暂时的可以克服的困难。

如果亏损危及企业生存,直接导致企业破产的必定是偿付能力丧失,并且,不亏损的企业也有可能发生偿付能力的—32— 2002年 第1期 辽宁财专学报 第4卷 总第21期 α收稿日期:2001-12-13作者简介:王秋,女,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会计。

困难,比如目前很多企业由于三角债的困扰而在现金流量上发生入不敷出。

二、财务风险的表现及产生原因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是:当债务资本比率较高时,投资者将负担较多的债务成本,并经受较多的财务杠杆作用所引起的收益变动的冲击,从而加大财务风险。

反之,当债务资本比率低时,财务风险就小。

据国家经贸委提供的资料,全国国有企业平均负债率大约是75%,如果把资产损失、潜亏挂帐再冲减企业资本金的话,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可以上升到80%,其中有30%的企业资不抵债,资产负债率已超过100%。

例如,某大型钢铁企业1999年负债额是173亿元,每年仅支付利息就达21亿元,每年支付利息的数额是每年实现利润的5倍多。

国有企业除了惊人的负债额外,还有各种原因形成的“三角债”。

可见,绝大部分国有企业目前都面临着财务危机,即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危机。

为什么目前绝大部分的国有企业都面临财务危机?除了以上所述的国有企业有惊人的负债额和各种原因形成的大量“三角债”外,投资体制不合理也是国有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之一。

国家作为国有企业的投资主体,既是资产的所有者,也是资产的收益者,国有企业为国有资产增值所进行的技术改造,理应由国家投资。

但是,自从投资体制改为“拨改贷”后,投资主体便由国家转为企业。

而企业没有自己的资产,所以一切改造及扩大再生产全部靠银行贷款,随着贷款利率的提高,往往是企业技改项目刚完,还贷高峰就到,既还不了贷款,又要借款,债务越背越重。

这时,企业项目投产之日就是企业亏损之时。

绝大部分进行技术改造的国有企业从此便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特别是技改发展越快的企业负债率越高。

三、财务风险控制的手段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是企业在充分认识财务风险的前提下,运用决策、防范和处理等手段,对风险可能产生的损失采取补偿措施,以确保企业资金正常运转。

它是企业风险管理乃至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

1、财务风险的决策它属于风险的事前控制,是一种不确定性决策。

是在充分肯定风险存在及其原因的基础上,运用经济数学概率分析、决策性、弹性预算等方法,对多个风险方案作出比较和选择,决定企业可以承受并准备承受多大的风险。

风险决策的方法很多,在各个财务环节所运用的方法各不相同,如筹资决策上的资金成本决策法、投资决策期望收益率决策法和效用理论决策方法等。

2、财务风险的防范风险防范属于风险的事中控制,它是指在接受既定风险的前提下,采取措施及时防范,阻止或抑制不利因素的发展,使财务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

风险防范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确定明确的经营战略和合理的债务结构。

企业的发展战略应当随着市场和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发展方向一经确定,就应对公司业务范围和经营品种做出明确的规定,不应在不熟悉的业务领域大量的从事投资、经营或交易活动。

企业的财务管理应当注重整个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企业在借款时就要注意,将来的还本付息的现金流出不要超过将来的现金流入,否则,就要借新债还旧债,利息负担会耗费掉改扩建形成的现金流入,使项目在经济上失败。

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的合理是现金流量调配的前提,只要抓住资产负债的大的结构方面的问题,选择适当的负债比例,尽可能优化企业的资金结构,再抓住大额现金流量的调配,就不会发生长期性质的财务困难。

第二,通过变现能力比率和负债比率等的预测,对企业财务指标进行跟踪监测,与同行业比较,对本企业财务危机可能性做出预测,防患于未然。

变现能力是企业产生现金的能力,它取决于可以在近期转变为现金的流动资产的多少。

按照国际惯例,通常用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的指标评价企业短期偿还能力,对于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钢铁企业来说,一般认为流动比率在1.3左右是保持企业支付能力的必要条件。

如果流动比率长期低于1.0,而且低的幅度较大,企业支付能力长期处于低水平,若按西方国家的说法则是濒临破产的第一大信号。

资产负债率是从另一方面反映企业负债程序及偿还债务的能力。

负债及还款能力是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债权人都十分关心的问题。

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大小,一是取决于长期负债在资金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资金结构中长期负债的比例越大,企业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越大;二是取决于企业财力的大小。

第三,建立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监督制度,有关部门定期对资产管理比率进行考核,并同时加强流动—42— N o .1.2002 L I AON I N G F I NAN C I AL COLL EGE JOU RNAL V o l .4,Sum N o .21 资金的投放和管理。

这里所说的流动资金主要指应收帐款和存货。

流动资金是一个不断投入、不断收回、并不断再投出的循环过程,这个循环过程所占的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入。

提高流动资产的周转率可以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增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另外,还要盘活存量资产,加快闲置设备的处理,将收回的资金偿还债务。

第四,注重投资决策问题。

投资决策是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的主要内容之一,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结构。

在企业资金状况紧张的情况下,企业决策者必须慎之又慎,做好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如果资金利润与银行贷款利率持平,不如先偿还短期贷款,减轻企业利息支出。

3、财务风险的处理风险处理属于风险的事后控制。

主要是指对因风险可能出现的损失或已经造成的损失,采取相应的对策,减轻损失对企业的冲击,增强企业抵御风险和弥补损失的能力,确保企业资金正常运转。

具体方法主要有:第一,坚持谨慎原则,建立风险基金。

即在损失发生以前,以预提方式或其他形式,建立一项专门用于防范风险损失的基金。

如为风险较大的长期负债建立专项偿债基金;工业企业按一定规定和标准提取坏帐准备金;商业企业可提取商品削价准备金。

这是弥补风险损失的一种有效方法。

第二,在损失发生后,或从已经建立了风险基金的项目中列支,或一次或分批进入经营成本;依据财务制度按规定用税后利润弥补,尽量减少财务风险对企业正常财务活动的干扰。

第三,建立风险基金会计核算体系,以便对风险基金的形成、使用进行系统反映和控制。

四、做好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的相关条件做好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的相关条件主要有:(1)企业管理者要重视和支持。

财务风险防范是帮助企业管理者实施有效管理,规避经营风险的,它需要管理者的大力支持。

(2)建立财务风险的预警系统。

财务风险的控制包括财务风险的预测、评价、决策、防范环节。

风险预测是基础,建立财务风险的预警系统,就是在增强风险意识的基础上,使企业的各个部门在各个环节都能预见风险的存在,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施科学的管理。

(3)良好的企业会计基础工作。

财务风险防范是在会计信息进一步加工的基础上,提取特定的信息,满足管理的需要。

因此,要求企业财会部门必须有扎实的会计基础功底,牢固树立信息观念,掌握了解市场内部外部信息(如政治政策信息、经济发展信息、法律、人口变化、科技、自然环境、市场供求、信息及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相关的信息等),并及时准确地传递和反馈给企业,为开发和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会计信息资料。

(4)财务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善于对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进行预测,有预见性地采取各种防范措施,使可能蒙受的风险损失尽可能降低到最低限度。

(5)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财务风险控制主要集中在企业的财务部门,财会人员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风险防范的成功与否。

财会人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积极建议和处理方案,发挥财会在企业经营中的参谋作用。

同时要求财会人员具备与生产、管理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并对知识不断更新。

(6)吸收借鉴西方财务风险控制的理论和方法及其研究的新成果,洋为中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