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英语阅读理解专项讲解

高中英语阅读理解专项讲解

阅读理解(一)考情分析阅读是我国考生学习和使用外语的最主要途径,因此,阅读理解在试卷中占权重较大。

该部分要求考生读懂熟悉的有关日常生活话题的简短文字材料,例如公告、说明、广告以及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章。

考生应能:(1) 理解主旨要义。

(2) 理解文中具体信息。

(3) 根据上下文推断单词和短语的含义。

(4) 根据所读内容做出判断和推理。

(5) 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6) 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考查形式: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

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4篇短文内容(不少于900词),从每题所给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一、命题1. 题材非常广泛:包括日常生活、学校生活、人际关系、兴趣爱好、个人经历、实验报告、饮食健康、语言文化、社会现象、环境保护、旅游交通、服务指引等。

2. 短文体裁多样:文体包括信息类、记叙文、报道类(社会现象或社会热点)、说明文(特别是最新研究或调查发现等科普类说明文)、议论文等。

3. 长度比较稳定:一般说来,四篇阅读文章的长度,全国Ⅰ卷1100~1200词;Ⅱ卷和Ⅲ卷1000~1200词。

4.命题依照顺序:命题人一般会根据文中信息出现的先后命题。

因此,一篇文章的3~4个小题,其答案信息点会在文中依次出现。

5. 考点分布均匀:所测试的信息点在文中的分布大致均匀。

假如短文是四个自然段,可能会一段一题。

6.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题占的比例最大,一般有7~10题;其次是推理判断题,考4~7题;词义推断题考1~2题;主旨大意题1~2题。

准确理解细节不但有助于提高细节题的得分率,而且也是做好推理判断题的前提,因此,细节决定成败!7. 答案分布均等:A、B、C、D四个选项为正确答案的次数一般是均等或大致均等。

合理运用这一规律,考生在高考中可提升2~3分。

(四)解题方略和步骤(灵活运用以下三种有效的阅读方法,可以大大提高阅读速度和解题速度。

)1. 略读(skimming)——了解文章大意以最快的速度跳跃式地浏览文章的标题、首尾段、每段的首尾句,以及表示句、段关系的连接性词语(特别是however,but,therefore等)后的内容等重要部分,以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或段落大意。

2. 查读(scanning) ——寻找所需信息也叫寻读,就是带着问题,特别是带着一两个特征词(如专有名词、缩写、数字等),寻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在文中的位置,进行信息定位。

3. 研读(study reading)——理解深层含义通过略读了解文章主旨和通过查读找到相关信息之后,在相关范围内逐句、逐词地阅读,不仅要理解其字面意思,而且要结合语境,通过分析、比较、综合、联想等方法,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判断,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以及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和意图等。

二、解题步骤解题步骤或顺序,有人先文后题,有人先题后文,因人而异,无优劣之分,应根据你的习惯来决定。

我们推荐以下步骤:1. 抓大意:用略读法了解文章及各段的大意,便于快速信息定位。

2. 读题干:了解题目问什么,并在题干中找出便于定位的特征词。

3. 定位信息:带着问题和特征词,用查读法到文中找到相关句段。

特别提醒:了解命题的顺序性和考点分布的均匀性原则,对迅速定位信息非常有用!4. 研读:理解所找到的相关句段,有的还要根据背景常识进行简单的推理或判断,对比各选项,做出选择。

5. 综合:考虑各题所选选项,看是否切合全文主旨。

注:分析长难句像“I am a student.”和“I love you.”这样的主系表和主谓宾结构的句子,几乎跟汉语一样,是非常容易理解的。

一个句子之所以长,长得难于理解,是因为增加了修饰语的缘故。

再长再难的句子,如果去掉修饰语,也会像“I am a student.”和“I love you.”一样简单。

修饰语有哪些呢?有作定语的形容词、作状语的副词,还有介词短语、非谓语动词短语和从句。

形容词和副词是一个词,相对较短,而介词短语、非谓语动词和从句相对较长,因此,有人称之为“三长两短”。

词短语、非谓语动词短语和从句。

形容词和副词是一个词,相对较短,而介词短语、非谓语动词和从句相对较长,因此,有人称之为“三长两短”。

一、分析长难句的基本方法是分清“三长两短”,将三长两短用括号括起来,找到句子主干(主谓语或主系表),即删除枝节,提取主干[例1] (2018年全国Ⅱ卷▪C篇) According to the report’s key findings, “the proportion (比例) whosay they ‘never’ or ‘hardly ever’ read for fun has gone from 8 percent of 13-year-olds and 9 percent of 17-year-olds in 1984 to 22 percent and 27 percent respectively today.”[分析]本句长达44个词。

将三长两短用括号括起来就是:(According to the report’s key findings,) “the proportion (比例) [who say (they ‘never’ or ‘hardly ever’ read for fun)] has gone [from 8percent of 13-year-olds and 9 percent of 17-year-olds (in 1984) to 22 percent and 27 percent] (respectively) (today).”主干是:the proportion (比例) has gone. 。

句中,who引导定语从句修饰先行词the proportion;而在这个定语从句中,they ‘never’ or ‘hardly ever’ read fo r fun是省略了that的宾语从句,作say的宾语。

[句意]根据报告的主要研究结果,“那些说他们从来或者几乎不以读书为乐趣的人的比例从1984年13岁占比8%和17岁占比9%分别上升到了现在的22%和27%。

”。

二、另外,由and, or, not only...but also等连接的并列成分或平行结构,也会使句子变长。

因此,不但要弄清“三长两短”,还要知道“一并列”,即“三长两短一并列”。

[例2] (2018年全国Ⅱ卷▪D篇)We’ve all been there: (in a lift), (in line at the bank) or (on an airplane), {surrounded by people [who are, (like us), (deeply) focused on their smartphones or, (worse), strugglingwith the uncomfortable silence]}.[分析]本句为复合句。

主干是We’ve all been there,冒号后的三个并列介词短语用来解释说明there的具体内容;surrounded by people...为过去分词短语作伴随状语,在这个过去分词短语中又含一个who引导的定语从句,修饰people,like us在从句中作插入语,or连接focused…和struggling…两个并列结构。

[句意]我们都曾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在电梯里、在银行排队时或在飞机上,我们周围的人,像我们一样,专注于他们的智能手机,甚或苦苦挣扎于令人不自在的沉默之中。

[例3] (2018年全国Ⅱ卷▪D篇) (Dismissing small talk as unimportant) is easy, but we can’t forget [that deep relationships wouldn’t even exist (if it weren’t for casual conversation)].[分析]本句虽然不长,却很复杂。

全句是由but连接的两个并列分句,前一个并列句中Dismissing small talk ...为动名词短语作主语;后一个并列句中that引导一个宾语从句,而这个宾语从句中还包含了一个if 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且该条件状语从句使用了虚拟语气。

[句意]把闲聊看成无关紧要的事很容易,但我们不能忘记,如果没有闲聊,就根本不存在深厚的人际关系。

(五)考点解析一、理解主旨要义最近三年,三套全国卷中的每一套都有1~2题考查主旨要义,且每套题都有一道题要求考生给短文选择一个恰当的标题。

这类题包括段落大意、短文大意和短文标题三类。

其中大意类的题干中常含main idea或mainly about,标题类含title。

如:1. 大意类: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paragraph 1? (2012年全国课标卷)What is the first paragraph mainly about? (2017年全国Ⅱ卷)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2018年全国Ⅰ卷)What is the text mainly about? ( 2018年全国Ⅲ卷)2. 标题类:What is /can be /might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2018年全国Ⅱ卷)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might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2017年全国Ⅰ卷)What can be a suitable title for the text? (2018年Ⅰ卷;2018年全国Ⅲ卷)解答主旨要义题的主要方法是寻找主题句。

寻找主题句的方法是略读法,即快速浏览首尾段、每段的首尾句,以及表达句段关系的连接性词语,特别是but, however, though (adv.然而), in fact, therefore等。

有时,没有体现段落或文章主旨的主题句,我们就要根据文章所述内容进行归纳和概括。

寻找主题句的6个微技能:(1)Now(如今)…暗示本文即将要讲的事很有可能与以往不同。

(2)表转折的词。

段落中出现but, however, actually, while, in fact, on the contrary, in contrast等时,其后的内容往往是作者真正要表达的观点。

(3)表总结的词。

如therefore, thus, in short, conclude, conclusion等词后内容也可能是主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