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中考政治复习专题训练:违法行为的含义及类型-精选文档

2018年中考政治复习专题训练:违法行为的含义及类型-精选文档

中考复习训练违法行为的含义及类型一、单项选择题1.违法行为是指()①有严重危害性的行为②不履行法律规定义务的行为③做出法律禁止的行为④违反了刑法以外的违法行为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2.近日网传一段“肉松由棉花制成”的视频,给涉事蛋糕店造成了不良影响。

青岛市××局通报,两名六旬老太王某和黄某因编造并发布该视频,被行政拘留五日。

王某和黄某的行为是()A. 犯罪行为B. 严重违法行为C. 一般违法行为D. 违纪行为3.关于违法行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不履行法律规定义务的行为B. 所有的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C. 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D. 所有违反道德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4.某中学生李某为取乐。

拨打火警"119",谎称居民小区失火,消防队赶到报警现场,才发现并无此事。

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李某的行为应属于()A. 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B.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行为C. 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D. 扰乱正常经济秩序的行为5.2019年2月,某市依法查处了一起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案,当事人王某被处以拘留十日的处罚;同月,吕某因盗窃破坏共享单车案被判处拘役3个月,罚金1000元。

王某、吕某的行为分别属于()A. 民事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B. 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C. 刑事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D. 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6.下列几种行为中,不属于一般违法行为的是()A. 为寻开心,一中学生多次拨打“119”电活,谎报险情B. 谢某为了赶时间,开车接打电话忘系安全带C. 李某参与打架斗殴,致人重伤,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D. 几位年轻人在广场草地上胡打胡闹,对“勿踏草坪”的牌子视而不见7.下图“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一些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调侃,即“只要凑够一撮人,管他红灯还绿灯。

” “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属于①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②受从众心理影响的行为③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④要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A. ①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8.因嫌摩拜单车影响自己摆摊卖报,济南的李某勇将十余辆单车搬到一旁恶意叠放。

近日,警方以寻衅滋事为由给予李某勇拘留处罚。

李某的行为属于()A. 民事违法行为B. 行政违法行为C. 刑事违法行为D. 严重违法行为9.违法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下列属于违法行为的是()①拾荒女子捡到两千元现金后因无人认领而据为己有②儿子称父亲对自己“不仁”而拒绝赡养③某歌手因吸食毒品被拘留14天④女儿捐献骨髓救母亲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10.违法行为通常包括()①民事违法行为②行政违法行为③违反“中学生守则”的行为④犯罪行为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1.(2019·成都)某中学法治副校长在该校做法治报告时指出:“现在不少中学生认为经常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参与赌博、屡教不改等行为无伤大雅。

殊不知极有可能一步一步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上述所列行为中属于严重不良行为的是()A. 经常夜不归宿B. 打架斗殴、辱骂他人C. 携带管制刀具D. 参与赌博、屡教不改12.在法律上,人的行为有()A. 有意识的行为和无意识的行为B. 善良行为与不道德行为C. 合法的行为与非法的行为D. 作为和不作为13.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A. 违法行为B. 一般违法行为C. 严重违法行为D. 犯罪行为二、非选择题14.据江苏网3月16日报道,16岁的小亮平时有小偷小摸的习惯,后因盗窃数额较大,被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其间,检察官教育小亮母亲,要她对孩子多加管教,她母亲说:“我不仅管他,还打他呢!”因为这句话,检察官查出小亮长期遭受家暴,并将该线索移交给警方,后警方对其母亲作出家庭暴力告诫书。

此事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热议。

甲说:“小亮习惯太差,不打不成人,小亮母亲认真履行了家庭保护的责任。

”乙说:小亮母亲的行为触犯了《反家庭暴力法》,但不是犯罪行为,警方的处罚方式是恰当的。

请运用所学知识对甲乙的观点进行评析。

15.学生丁某读七年级时经常旷课逃学,在家玩电脑,屡教不改。

升上八年级后,他仍沉迷于上网,为了去网吧上网,花完了零用钱就偷家里的钱,后来发展到偷别人的手机和学校的电脑零部件去卖,结果被处以行政拘留。

九年级上学期他结识了一些网上损友,一起在社会上惹事生非。

一天,为了网友的“哥们儿义气”,他参与打群架,在斗殴中用利器把对手刺致重伤,丁某因此受到刑罚处罚。

(1)指出上述案例中,丁某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哪些行为属于犯罪?(2)丁某从违纪到一般违法发展到犯罪的过程,给你什么启示?16.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9年3月29日,重庆市松树桥中学在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中,设置了4个“诚信考场”,以无人监考试点的方式,考验学生的诚信.高一7班杨治宇同学说:“考试中每个同学都在认真答题,我们要用诚信回应老师给予我们的信任,同时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正式实施.该法第25条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1)为什么说中学生在考场上信守承诺就是对自己负责?(2)假如在考场上你发现好朋友在作弊,考试结束后,请你告诉他错在哪里?(3)将国家考试中的作弊行为写入法律,说明了什么?17.案例分析材料:王某,17岁,九年级学生,原来在学校表现良好,后来由于结识社会青年,开始变得无心学习、经常旷课,沉迷于网络游戏。

时常无钱上网,一次,王某在公共汽车上行窃时被抓,公安机关依法对王某给予了拘留10天的处罚。

然而,他恶习不改,为达到勒索钱财的目的,竟然发展到欲将邻居家10岁男孩李某骗至山湾偏僻处。

李某不愿前行,王某遂卡其脖子,见李某呼救,又用石块猛砸其头部数下,致李某当场死亡。

(1)王某的哪些行为属于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2)王某的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3)王某的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4)王某由旷课开始,发展到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从中说明了什么?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B【解析】【分析】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所以观点②③符合题意;观点①说法错误,因为犯罪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的违法行为,此外还有一般违法行为;观点④说法错误,因为违反刑法也是违法行为;所以本题选择B。

2.【答案】C【解析】【分析】依据教材内容分析材料可知,王某和黄某被行政拘留五日是一般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社会危害性较小,没有触犯刑法,没有受到刑罚处罚,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一般违法行为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从题干中的法律责任是行政拘留,推断其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即属一般违法行为。

3.【答案】D【解析】【分析】此题是一道逆向型选择题,要求学生选出说法错误的选项。

选项D的说法错误,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的行为,不是违反道德的行为。

故应选D。

其它三个选项的说法都是正确的。

4.【答案】A【解析】【分析】题文中的李某谎报险情,是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其中BCD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选A。

【点评】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违法行为的认识。

5.【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违反刑法的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从“王某被处以拘留十日的处罚”中可以看出,王某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从“吕某因盗窃破坏共享单车案被判处拘役3个月,罚金1000元”中可以看出,吕某受到的是刑罚处罚,其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

故应选D。

ABC中的说法均不符合题意。

6.【答案】C【解析】【分析】此题是一道逆向型选择题,要求选出不属于一般违法的行为。

根据所学知识,根据违法行为的危害程度,可以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其中一般违法行为是指违法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危害不太大的行为;犯罪行为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ABD中的行为都属于一般违法行为,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根据所学知识,从C中“被判有期徒刑两年”一句中可以看出,李某的行为是犯罪行为,不是一般违法行为,此项符合题意,应入选。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违法行为与犯罪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法律后果进行判断其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

7.【答案】C【解析】【分析】“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反映了人们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违反了社会公德,扰乱社会公共秩序,① ② ③ 符合题意;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没有构成犯罪,尚不够刑罚处罚,④选项错误;正确的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8.【答案】B【解析】【分析】材料中李某的行为属于扰乱社会秩序,属于行政违法,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选B。

【点评】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违法行为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9.【答案】A【解析】【分析】①违反拾到他人钱物必须归还的规定,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②中赡养老人是子女必须履行的义务,③属于扰乱社会公共秩序。

①②③都是违法行为。

④是一种正确行为,是社会呼吁提倡的。

【点评】考查违法行为。

10.【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所学,违法行为包括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又称犯罪行为,所以①②④符合题意,③不属于违法行为,是违纪行为,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违法行为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本题属于基础知识,平时学习要注意违法、违纪和不道德行为的区分。

11.【答案】D【解析】【分析】严重不良行为已属违法行为,如不及时矫治,极易滑向犯罪的泥潭。

材料中所列行为中属于严重不良行为的是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选项D是对的。

选项ABC都是不良行为。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解答该题要深入分析题干表达的主旨,再对选项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得到正确答案。

12.【答案】D【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课本的基础知识,依据课本内容可知,在法律上,人的行为有作为和不作为,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违法行为的种类。

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人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

解答本题要认真分析题目要求和各个选项,注意甄别,选出正确答案。

13.【答案】A【解析】【分析】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A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