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分数的再认识(一)

1.分数的再认识(一)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

2. 结合具体的情境,经历概括分数意义的过程。

3.在具体的情境中,发展数感,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苹果,如果把这6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如果老师只有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又分得多少呢?你们认识它吗?请大声地读出它?(二分之一)它是什么数?(板书:分数)
师:你已经知道了分数的哪些知识?
生:各部分的名称:上面是分子,下面是分母,中间的横线是分数线。

分数表示平均分;(板书:分子、分母、分数线、平均分)
2. 师:对于分数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分数的知识“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二、新课——学生“找分数”贯穿始终
1. (出示43)这个分数怎么读?看到4
3你想到了什么?(两三个同学回答,这个43是谁的43?)——引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四份,这样的三份就可以用43来表示。

2. 现在呢,老师有一盒巧克力,想把它平均分给咱们班的四位同学,三个人共得到的巧克力是?
(1)为什么说得到这盒巧克力的4
3,而不说每人得到几块巧克力呢? (2)这盒巧克力究竟有多少块,老师给你看看。

(4块)
(3)从这4块巧克力中,你还能找到
43吗? (4)他认为这一块巧克力可以用
43来表示行吗?明明是一块巧克力,应该用数字“3”来表示,你怎么能说是4
3呢? 设计意图:“明明是三块巧克力,为什么是43?”这正是学生感到困惑的地方。

在难点处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可以抓住学生的发言及时提炼出“整体”的概念,进行形象的讲解。

在学生活动和思考的基础上的教师讲解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只有教师才有能力把这个问题讲深、讲透、深入浅出地讲懂,才能使学生释疑解困。

(5)你的意思是把4块巧克力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块就是3份,这样的3份就是这个整体的
43。

谁能像老师这样再说一遍?(强调“一个整体”)
3. 你们能不能从12颗棋子中找出4
3? (1)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学具找一找,并把想法在组内说一说。

(2)(投影展示)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们组是如何得到
43的?(把12个棋子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3份用
4
3表示;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3份用43表示;) (3)把谁看成一个整体?
4. 教师概括:我们可以把4块巧克力,12个方块等一些物体,以及以前所学的一个物体都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来得到?(4
3)。

5. (课件闪烁一份)请你仔细观察这两幅图,你有什么发现?
(1)(虽然整体的数量不同,但是平均分后取同样的份数都可以用一个分数来表示。

)为什么数量不同,都可以用
43来表示呢? (2)(都是4
3,每份的数量却不相同。

)为什么? 设计意图:“都是4
3,每份的数量却不相同。

为什么?”这是学生感到困惑的第二个地方。

教师抓住这个问题步步追问,促使学生思考。

这样的问题设计抓
住了知识的关键,抓住了学生认识的关键,这样的师生交流和在此之上的教师概括才能真正突破难点。

(3)(整体的数量不一样)我们可以把4块巧克力,12个方块都看成一个整体,不同的整体我们可以都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

(板书)一个整体叫做什么?第一幅图把谁看做单位“1”?第二幅图呢?
(4)把他们我们都可以看成单位“1”,在生活中,哪些物体还可以看做单位“1”?(包括一个和一些物体)
6. 不管把什么物体我们都可以看成单位“1”,只要把单位“1”平均分成4
份,这样的一份就可以用
41来表示。

这样的3份呢?4
2表示这样的几份?这样的4份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 44)(板书) 7. 我们从这些不同的物体当中找到了这些分数,而且还明白了什么是单位“1”。

下面请用手中的棋子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分数。

注意看清题目要求:a.把下面的五角星分一分,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分数,写在题纸上。

b.想一想你是怎样得到这些分数的,和同桌说一说。

(1)投影展示:说说怎么得到的?(板书)这时候把谁看成了单位“1”?
(2)刚才我们创造并理解了这么多分数,请你静静的想一想这些分数怎么得到的?如果有困难同桌可以讨论讨论。

——引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板书)
(3)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分数的意义。

8. (课件)分数不仅在我们的课堂里,而且还在我们的生活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条和大家交流一下,并说出其中分数的含义。

(把谁看成单位“1”?咱们班不希望发生这样的事的人请举手,举手的人用分数如何表示?老师也在举手。

)谁还有不同的选择?
三、游戏练习
1.如果一个图形的4
1是□□,画出这个图形。

(1)自己动手画一画。

(2)汇报展示:为什么画的都不一样?谁的错了?
(3)引出虽然形状不同,但是整理的数量都是8,其中的两个小方块就可以用4
1来表示。

2.其实分数随时都在你们身边,现在你们身边就有分数,请看(8枝铅笔),老师想把8枝铅笔分给咱班同学,谁愿意来?老师说出题,你来拿笔,拿对了才能拿走。

(1)拿走这些笔的
2
1。

还剩几块? (2)拿走这些笔的2
1。

(3)男同学21,女同学也21,老师公不公平。

为什么不公平?为什么不一样多?什么不同?(单位“1”)
(4)怎样让他俩公平一下?拿走他的?
(5)请你说出一个分数把最后的2枝全拿走。

设计意图:学生的每一次活动都在体验和应用分数的意义,且每一个问题都指向单位“1”。

四、总结、渗透数学文化 (有时间)
1. 这节课我们有更加深入的学习了有关分数的知识,你都有什么收获吗?
2. 那么你们想知道第一个发明分数的人,他是怎么写这个分数的吗?
(课件出示62页主题图)3000多年前,古埃及就有了分数记号,人们借助
椭圆表示分子为1的分数,如 41 、10
1 的表示 ;2000多年前,我们中国用算筹表示分数,像这样上面摆3根,下面摆5根,就表示5
3;后来,印度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分数,这种方法和我国的类似,只是这两种方法都没有分数线,直至公元12世纪,也就是大约800年前,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这种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