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凸轮解析法设计和M文件资料

凸轮解析法设计和M文件资料

BD BD
ds / d e ds / d e
s s0
s rb2 e2
5.4.3 滚子半径的确定
凸轮机构中,经常采用滚子从动件。选择滚子半 径时要考虑的因素较多。从滚子本身的结构设计 和强度方面考虑,滚子半径大些较好,这样有利 于提高滚子的接触强度,便于滚子的结构设计与 安装。但是滚子半径的增大也要受到一定的限制, 因为滚子半径的大小 将给凸轮实际轮廓带来较大 的影响。滚子半径与凸轮理论廓线的最小曲率半 径,及对应的凸轮实际廓线上的曲率半径,有如 图5-24所示的关系:
解析法设计凸轮廓线主要适用于各种先进的 自动化加工方法,并要求加工精确的凸轮廓 线的场合,例如高速凸轮、靠模凸轮等。
偏置滚子移动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 理论轮廓直角坐标方程式
x DN CD
(s0 s) sin e cos
y BN MN
(s0 s) cos e sin
s0 rb2 e2
h
1
2
sin
2
ds h 1 cos 2
d
d 2s
d 2
2h
2
s
in
2
5.3.3 凸轮机构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用解析法设计凸轮轮廓的主要步骤有: ⑴输入已知的凸轮机构的结构参数(如凸轮基圆半
径、滚子半径、偏置移动从动件的偏距、从动件升 程、凸轮推程角、远休止角和回程运动角等),以 及运动和动力性能的许用值(如凸轮轮廓许用曲率 半径、推程许用压力角和回程许用压力角); ⑵校核凸轮机构在推程和回程最大压力角,以及理 论轮廓上最小曲率半径,使其不超过规定许用值; ⑶计算凸轮的理论轮廓坐标值和实际轮廓坐标值; ⑷计算从动件运动参数(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绘制从动件运动参数线图; ⑸计算凸轮轮廓坐标,绘制凸轮轮廓图形。
实际轮廓坐标方程式
x x rT
dy / d (dx / d)2 (dy / d)2
y y rT
dx / d (dx / d)2 (dy / d)2
理论轮廓坐标对凸轮转角的一阶导数
dx
d
ds
d
esin
s0
scos
dy
d
ds
d
e cos
s0
s sin
等速运动
s h
ds h
12.2 盘形凸轮机构设计和运动分析
用解析法设计凸轮廓线,就是根据给定的从 动件运动规律和某些机构尺寸参数,建立凸 轮轮廓的方程,并精确地计算出凸轮轮廓上 各点的坐标值。凸轮廓线方程的建立,仍然 按反转法的原理,将从动件自初始位置沿方 向连同机架转过任意角,然后建立从动件同 凸轮接触点的坐标方程(对于滚子从动件, 包括理论轮廓方程和实际轮廓方程)。
理论轮廓最小曲率半径 CE可用作图方法确定: 如图5-27所示。
轮廓曲率半径计算公式
s
s0
2
ds
d
2
1.5
s
s0
d 2s
d 2
s
s0
ds
d
e 2
ds
d
e
1.当凸轮理论廓线内凹时,如图5-26(a)所示凸 轮实际轮廓曲率半径,此时不论滚子半径大小如 何,均可作出内凹的凸轮实际轮廓。
2.当凸轮理论廓线外凸时,凸轮实际轮廓曲率半
径 rT ,此时可能出现3种情况:
⑴当 rT 时,实际轮廓为一条平滑曲线;
⑵当 rT 时,实际轮廓上产生尖点; ⑶当 rT 时,实际轮廓已相交,产生运动失真。
动件运动规律参考表5-1确定; ⑸以上公式运用中涉及到从动件位移方程及其一
阶和二阶导函数,需要根据给定的从动件运动规 律考表5-3确定。
5.4.2 凸轮基圆半径的确定
设计凸轮机构时,基圆半径选的越小,所 设计的机构越紧凑。但基圆半径的减小, 会使压力角增大。压力角的正切
tan DP OP OD
d
d2s 0
d 2
余弦加速度运动
s h 1 cos
2
ds
d
h
2
sin
d 2s
d 2
2h
2 2
cos
等加速-等减速运动
s 2h 2
2
ds
d
4h
2
d 2 s 4h d 2 2
s h 2h 2
2
ds 4h
d
2
d 2s 4h
d 2
2
正弦加速度运动
s
计算
机辅 助设 计凸 轮机 构的 程序 框图
能力训练案例5-2 :已知某偏置直动从动件盘形 凸轮机构的结构参数、运动规律和许用参数。 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计算凸轮机构的运 动参数和设计凸轮轮廓。
解:有关公式运用的说明 ⑴计算凸轮理论轮廓和实际轮廓的直角坐标分别
使用式(5-1)和式(5-2); ⑵计算凸轮机构的压力角使用式(5-6); ⑶计算凸轮理论轮廓的曲率半径使用式(5-7); ⑷计算凸轮机构的运动参数,需要根据给定的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