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理性疼痛ppt课件
• 不同部位损害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因 及临床表现亦各不相同,但其疼痛范围与受 损神经的功能分布范围相一致。
•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有1.50%~8%的普通 人群,36%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 20%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8%的 脑卒中、至少20%的多发性硬化和50%的 脊柱外伤患者,以及约60%的幻肢痛患者 均存在神经病理性疼痛。
• 周围神经系统局灶性或多灶性损害引起的 神经病理性疼痛通常为非对称性的,常见 病因包括卡压性单神经病(如腕管综合征等)、 外伤或手术后单神经病、幻肢痛、三叉神 经痛、糖尿病性单神经根病或神经病、带 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血管炎症性多发 性周围神经病,以及颈、胸、腰神经根病, 臂丛或腰骶丛神经病。
•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所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 痛主要为各种原因(外伤、缺血、炎症反应、 脊髓空洞症等)导致的脊髓病变、脑卒中后 中枢痛、多发性硬化相关神经病理性疼痛 等。
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痛觉相关物质
• • • • • • 乙酰胆碱 单胺类:去甲肾上腺素和5-五羟色胺 氨基酸类:γ-氨基丁酸(GABA) 神经肽类:P物质、内阿片肽等 弥漫性信息物质——NO和CO 其他:组胺、前列腺素、褪黑素、血管 紧张素Ⅱ、白介素-2、缓激肽等。
定 义
• 国际疼痛研究学会(IASP,1994)定义: 由神经系统原发性损害或功能异常所诱发或 引起的疼痛。 • 国际疼痛研究协会神经病理性疼痛特别兴趣 小组(NeuPSIG,2008)定义:躯体感觉 系统病变或疾病导致的疼痛。
• 神经病理性疼痛按其病变部位可分为中枢性 和周围性,由不同部位损害引起的神经病理 性疼痛机制有所不同。
n=126
40
20
0
睡眠障碍 精神萎靡
嗜睡 注意力分散
抑郁
焦虑
食欲减退
疼痛、睡眠、焦虑/抑郁之间的联系
疼痛
功能损伤
焦虑症 抑郁症 睡眠障碍
2008年欧洲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断标准
国内目前还没有统一标准,临床作出神经病理性疼 痛的诊断一般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① 病史:有外周或中枢神经损伤的病史(HIV/AIDS、 肿瘤、椎间盘突出、糖尿病、脑血管意外、脊髓 炎、带状疱疹等)。手术后:创伤史 ② 疼痛性质:烧灼样、闪电样、枪击样、针刺样、 痉挛样痛等。 ③ 感觉异常:针刺感、麻木(麻木痛)、感觉缺失、 痛觉过敏和触诱发痛等。 ④ 疼痛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与损伤不成比例。 ⑤ 对阿片类药物或非甾体消炎药部分敏感。
• 共同特征为疼痛性质呈烧灼样、电击样麻痛 或冷感,伴感觉异常、麻木感、各种刺激可 以诱发疼痛等,其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常常 并存,即麻感或疼痛与木感并存,出现这种 现象即高度提示神经病理性疼痛。 • 疼痛可以为自发痛亦可以为诱发痛;可以是 发作性的也可以是持续性的,多为持续性背 景的发作性加重。
疼痛特点
神经损伤
病因学
代谢 缺血 遗传 压迫性
外伤 中毒 感染 免疫相关
病理生理学
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或功能紊乱
症状
自发性疼痛
相关机制
刺激诱发性疼痛
综合征
神经病理性疼痛
临床表现
• 由于导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神经解剖部位复 杂,故临床表现亦多种多样,如自发痛、痛 觉过敏(hyperalgesia)、温度刺激或机械刺 激诱发性疼痛即异常性疼痛(allodynia)等。 • 疼痛症状可一种或一种以上同时出现,而且 这些症状可能具有不同的潜在病理学机制; 不同症状及数种症状共存对药物治疗的反应 亦不尽一致。
• 临床常见的慢性疼痛综合征有神经病理性疼 痛、复杂性综合性疼痛综合征、瘢痕性疼痛、 癌痛、脊髓损伤性疼痛等。
• 神经病理性疼痛(NP)为临床常见疾病, 其患病率为6%~8%,严重影响患者工作 和学习能力,以及生活质量。 • 迄今为止,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明确诊断与 治疗对一般内科医师,甚至疼痛科或神经 内科医师来说仍非易事。
三、触诱发痛 • 指非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疼痛。如轻微的接触、轻压皮肤、 床单、内衣轻触等。 四、感觉异常 • 感觉过敏:主要是各种皮肤的感觉,不包括特殊感觉。 • 感觉减退:如卒中后中枢痛患者均对温度觉减退,约一 半只对触觉、震动觉、运动觉减退。 • 感觉迟钝:是一种自发性或诱发性的不愉快的感觉,常 由触物或冷刺激诱发,程度可能很重。 • 异常感觉:蚁爬感、麻木、瘙痒、麻刺感。
神经病理性疼痛
疼 痛
•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是大多数 疾病具有的共同症状,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 状之一。 • 世界卫生组织将疼痛确定为继血压、呼吸、 脉搏、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对 疼痛的研究越来越被重视。
疼 痛 分 类
急性疼痛 持续时间 慢性疼痛 伤害感受性疼痛 病理生理 神经病理性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常见伴随症状
负担以及治疗情况。1级代表无不适 感,7级代表严重不适感;60%患者存在从中度到极度的睡眠障碍 (中度,4级;极度,7级);睡眠障碍、焦虑、抑郁及其他相关症状在 周围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中的发生率高。
80
60
一、自发性疼痛 • 部位:中枢性不固定。 • 性质:如前,如脑卒中后可有腿部和上肢的烧灼痛 和持续性隐痛,而面部为烧灼痛和蛰痛。 • 发作和持续时间:各不相同。三叉神经痛多突发, 持续数秒-数小时。脑卒中发生率仅为1/15000,多 为持续痛。 • 程度: 二、痛觉过敏 • 痛阈降低,对伤害性刺激反应异常增强或延长。如 膀胱和直肠的充盈。
• 周围神经系统对称性损害所致痛性周围神经 病,见于糖尿病性远端对称性多发性小纤维 周围神经病、代谢性神经病(如酒精中毒或 维生素缺乏)、副肿瘤综合征(恶性肿瘤相关 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免疫反应介导的多 发性周围神经病、药物化疗所致多发性周围 神经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人类免 疫缺陷综合征(AIDS)相关性多发性周围神经 病、遗传性感觉性周围神经病,以及Fabry 病中的神经病。
急性疼痛到慢性疼痛的转归
发作
急性疼痛 <3个月
病程
慢性疼痛 ≥3-6个月
经常有明显的组织损伤 神经系统活动增强 损伤修复后疼痛消失
疼痛长达3-6月甚至更久 损伤修复后疼痛仍存在 多不属于保护性机制 机体健康下降
是机体保护功能
• 临床常见的急性疼痛包括术后痛、创伤后痛、 分娩痛、急性带状疱疹痛、心绞痛、肾绞痛 以及ICU中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