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新生儿颅内出血主要因产伤和缺氧引起,早产儿发病率较高,是新生儿早期的重要疾病与死亡原因。
预后较差。
【护理常规】
1.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喂奶量根据患儿的耐受力定,吸吮能力差和吞咽不协调者可用鼻饲喂养;不能喂养者,可遵医嘱给予静脉高营养治疗。
2.用药护理遵医嘱给予药物,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使用止血药,肌内注射维生素K;时,严格掌握注射部位,静脉使用时应控制速度,注意有无面色潮红及出汗;使用镇静抗惊厥药物时,严格控制剂量及速度,注意观察有无呼吸抑制。
3.密切观察病情严密观察病情,注意生命体征、神态、瞳孔变化。
密切观察呼吸型态,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观察惊厥发生的时间、性质。
及时记录阳性体征并与医师取得联系。
4.降低颅内压保持绝对静卧,抬高头部,减少噪声,一切治疗护理操作集中进行。
5.氧气吸入根据缺氧程度选择吸氧方式和浓度,可给予鼻导管吸氧0.3~0.6L/min或头罩吸氧1~1.5L/min等,防止氧浓度过高或用氧时间过长导致氧中毒症状。
呼吸衰竭或严重呼吸暂停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做好相关护理。
6.维持体温稳定体温过高时应给予物理降温,体温过低时用暖箱、远红外线抢救台或热水袋保暖。
【健康教育】
1.做好孕妇保健工作,避免早产,指导有出血性疾病的孕妇及时治疗。
2.心理护理:向家长解答病情及有关疾病知识,减轻紧张情绪。
3.喂养:提倡母乳喂养,生活能力强有吸吮能力和吞咽能力者,可直接用奶瓶喂养或母乳喂养。
吸吮能力弱易出现发绀者,应间断喂奶,喂奶前后吸氧20min;有吞咽而无吸吮能力者,可用带橡皮头的滴管喂养。
无吸吮及吞咽能力的,采用鼻饲,胃管每周更换1~2次。
4.复诊须知:出院后1~2周到门诊复诊,进行行为神经测定及随访。
如有后遗症,鼓励家长坚持治疗和随访。
5.教会家长给患儿功能训练的技术,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