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国违宪审查制在中国的可行性众所周知,美国开司法机关进行违宪审查之先河,其制度在世界范围内都有较大的影响,在长期的宪政实践中展现了自己独特的魅力,并成为许多国家建立违宪审查制度的范本。
在中国法制建设的今天,在我们仍没有健全自己的违宪审查制度之时,研究学习美国的相对成熟的经验是必要的。
其实美国并没有独立的宪法诉讼,其违宪审查是在普通诉讼中附带进行的,只有在初审或上诉审的案件中,当事人就某项法律法令的合宪性问题提出异议,法院才能在具体判决中对有关法律、法令的违宪问题做出裁决;人民亦不得迳请法院将法令宣告无效;法院必待有诉讼事件发生,才考虑法令是否违宪,因此美国的违宪审查是以普通诉讼的存在为前提的。
在美国凡是涉及到违宪审查的诉讼通常移交全部案件,上级法院在审查时不仅要对该案件试用的法律是否违宪进行审查,还要对该案进行全面的审查,做出的判决既包括了违宪审查的内容,通常也包括了该案的普通诉讼裁决,在其判决书中,违宪审查的结论与普通诉讼的判决结果被糅合在一起。
这就是所谓的“附带”违宪审查。
美国的违宪审查也仅指对立法的司法审查,其违宪审查权隶属于法院,是司法权对立法权的制约,体现了三权分立格局。
一般来说,美国的违宪审查主要解决的是权利与权力的冲突,其中主要是权利与立法权的冲突,所形成的是一个公民权利和立法权以及司法权之间的三方关系。
事实上,美国作为判例法国家,强调在实践中发展违宪审查制度,他一开始并没有模型,而是后来通过一个又一个案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它随时都可能变化,有时让人难以把握,但它的模糊感也正是它的灵活性和魅力所在。
自1954年中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54宪法确立了以立法解释为表现形式的违宪审查制度,一直到82年宪法通过规定宪法解释与违宪法规等的撤销相结合的方式,才形成了相对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违宪审查制度。
如今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也比较整体性,系统性和中国化。
如宣布宪法的根本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明确规定违宪审查的总体原则;扩大违宪审查机关的范围;建立逐级审查的违宪审查体系;规定事前审查和事后审查相结合的监督方式;违宪审查采取撤销和罢免相结合的方式等。
20多年我国现行的宪法在维护国家的稳定、确保法治的统一、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也必须看到,现实生活中不同程度的危险现象大量存在,中国的违宪审查制度存在诸多不完备的地方。
一、缺乏一个高效率的操作程序:我国对违宪审查制度的规定只是轻描淡写,对于违宪标准、违宪审查的程序等问题都没有明确规定。
没有程序就不能有效地操作;没有程序上的保障,违宪审查权就不能有效运作。
另外违宪审查的实效性也非常重要,没有时效的违宪审查是没有意义的。
二、没有明确专任的违宪审查主体:我国有着中央统一领导和一
定程度分权、各类结合、多级并存的特点,违宪审查主体呈现多元态势,这一情况容易形成“谁都可以管,但实际上谁都不管”的局面。
三、法律是否违宪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我国现行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宪法的实施,但从一定程度来说这两个机构没有办法监督其本身,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违宪问题,未能引起重视。
另外还有违宪审查缺乏强制性,没有合理的违宪审查机制;违宪审查内容不够全面等。
如果让美国违宪审查制度进入中国,在中国实行所谓的司法机关行使违宪审查权的话,既没有能够支撑它的肥沃的土壤,也没有其生存的群众基础。
首先我国5000年的文化积淀,就有2000多年是封建社会,虽然现在确立了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性质,但封建思想存在的程度依然不轻,等级制度和的奴性心理一直影响着中国人民至今,因此我们就没有美国那么深入人心的自由和崇尚自由,追求自由的本性。
再加上中国以工农民为主的,平均的教育水平很低就没有能力去真正理解和掌握违宪审制度的内容及作用。
其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决定了我国法治建设的方向,而现行的违宪审查制度就是立足于中国国情而不断发展的,从目前法制成效来看现行的违宪审查制度大体结构和总方向是正确并符合我国发展道路,我们更多的应该在理解和具体操作上改进而不是从根源上换血。
最后美国的司法违宪审查制度是为了约束立法的需要,是其三权分立的产物,而中国实行的是民主集中制,这是坚持
人大代表制度的体现,因此从用途和根本作用上看,中国没有实施司法违宪审查制度的必要,因此美国的违宪审查制度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结束语
我国现行的违宪审查制度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建立起来的,是一个相对完善并适合我国国情的制度,有着自身产生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违宪审查制度。
虽然目前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我们完全可以在现有制度的框架内,保障多元主体发挥作用,完善其操作程序和制裁措施。
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循序渐进,适合国情,把握民意。
09法本1洪佳丽
20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