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常识
什么是地震带,世界上有几个主要地震带?
地震带是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带,在地震带内地震密集,在地震带外,地震分布零散。
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日本列岛南下至我国台湾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
这里是全球分布最广、地震最多的地震带,所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三。
实际上,地震本身所造成的震动、地裂缝等对人类的威胁并不大,灾害性地震所造成的损失主要是因为建筑物倒塌造成有。
根据科学家对世界上130次破坏性地震的调查表明,95%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由各类建筑物倒塌及生命线工程的破坏和地震引发的各种次生灾害造成的,但由于我们现在科学技术水平及经济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把各类建筑无限度地加固,并且由于现阶段地震预报水平还远远达不到人们希望的准确程度,因此灾害地震往往在人们没有准备的时候,令我们猝不及防,惊慌失措而错失躲避地震的良机,甚至可能会因采取了错误的行动而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因此,因此,掌握科学的应急避震、自救互救等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
欧亚地震带:从地中海向东,一支经中亚至喜马拉雅山,然后向南经我国横断山脉,过缅甸,呈弧形转向东,至印度尼西亚。
另一支从中亚向东北延伸,至堪察加,分布比较零散。
海岭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岭地区(海底山脉)。
什么是板块构造,它与地震活动有关吗?
地球最上层包括地壳在内的约100千米范围的岩石圈并不完整,像是打碎了仍然连在一起的鸡蛋壳,这些大小不等、拼接在一起的岩石层称为板块,它们各自在上地幔内的软流层上“漂浮”、运移,有的板块会俯冲到地幔内数百千米深的地方。
地球上最大的板块有六块,分别是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另外还有一些较小的板块,如菲律宾板块等。
Thousands of real weapons were unearthed from these
terra-cotta army pits,including broad
knives,swords,spears,dagger-axes,halberds,bows,crossbows and arrowheads.These weapons were exquisitely made.Some of theme are still very sharp,analyses show that they are made of alloys of copper and tin,containing more than ten kinds of other metals.Since their surfaces were treated with chromium,they are as bright as new,though buried underground for more than 2,000 years.This indicates that Qin dynasty’s metallurgical technology and weapon-manufacturing technique already reached quite a high level.
把世界地震分布与全球板块分布相比较,可以明显看出两者非常吻合。
据统计,全球有85%的地震发生在板块边界上,仅有15%的地震与板
块边界的关系不那么明显。
这就说明,板块运动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是引起地震的重要原因。
什么是地震?
广义地说,地震是地球表层的震动;根据震动性质不同可分为三类:天然地震指自然界发生的地震现象;人工地震,由爆破、核试验等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面震动;脉动,由于大气活动、海浪冲击等原因引起的地球表层的经常性微动。
狭义而言,人们平时所说的地震是指能够形成灾害的天然地震。
全球每年发生多少次地震?
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也就是说,每天要发生上万次地震。
不过,它们之中绝大多数太小或离我们太远,人们感觉不到。
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全世界每年大约有一二十次;能造成唐山、汶川这样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每年大约有一两次。
人们感觉不到的地震,须用地震仪才能记录下来;不同类型的地震仪能记录不同强度、不同远近的地震。
目前世界上运转着数以千计的各种地震仪器,日夜监测着地震的动向。
地震按震级大小可分为几类?
厦门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是中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
境内有“海上花园”与“钢琴之岛”之称的鼓浪屿是著名的旅游景点。
地震按震级大小的划分大致如下:
弱震:震级小于3级。
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有感地震:震级大于或等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
这种地震人
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损坏或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强震:震级大于或等于6级,是能造成严重破坏的地震。
其中震级
大于或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地震的三个基本参数是什么?
“停”对存在严重问题和不合格的工程坚决停下来整改并追究责任,对施工单位停下来培训,直至问题彻底解决。
要求所有新开头面必须达
到精品工程的要求,否则不准开工。
“改”对现场存在问题及时整改,
对照整治标准,持之以恒抓现场的施工,做到小问题不过班,大问题不
过天。
“评”就是坚持每周一小结、每旬一小评、每月一考核,对全矿
各队组工作情况进行排序,奖优罚劣。
安全培训
其中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土耳其海峡(达达尼尔海、马尔马拉海、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苏伊士运河更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战略要地,使其成为西方国家长期争夺的对象。
地震的三个基本参数是发震时刻、地点和震级。
地球内部发生地震
的地方叫震源。
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称为震中。
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何
一点的距离称为震中距。
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它与震源释
放出来的能量多少有关。
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
地震对某一地区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称地震烈度,简称为烈度。
影响烈度的因素,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和地基条件等有关。
震源深度对震中烈度有影响吗?
震源深度对地震的破坏程度影响很大。
同样大小的地震,震源越浅,造成的破坏越重。
据统计,当震源深度从20千米减小到10千米,或从10千米减小到5千米时,震中烈度均可提高1度。
这常常是有些地震震级并不太高,但破坏较严重的原因之一。
地震与海啸的关系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有时浪高可达数十米。
这种“水墙”内含极大能量,它以极快的速度运动,冲上陆地后会造成巨大破坏。
1960年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波涛,就冲击了整个太平洋。
海啸通常由风暴潮、火山喷发、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发。
其中,海底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历史记录显示,特大海啸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
青海湖古代叫“西海”,蒙古语称“库库诺尔”,意思是“青色的湖”。
青海省就是因它而得名的,这是我国唯一以湖泊而得名的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西宁市。
大多数海底地震发生在太平洋边缘地带,称为“亚延地带”。
海底地震发生后,使边缘地带出现裂缝。
这时部分海底会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会发生严重颠簸,犹如往水中抛入一块石头一样会产生“圆形波纹”,故而引发海啸。
此外,地震海啸的产生还会受海底地震震源断层、震源区水深条件、震级、震源深度等条件影响。
比如,震源位于深水区比浅水区更易产生海啸。
当震源断层表现为错动时,不会产生海啸,而如果震源断层表现为倾滑,就可能引起海啸。
不过,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会引发大海啸。
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引起海啸。
一些专家则认为,引发海啸的地震震级一般在里氏6.5级以上,震源深度在25公里以内。
但即便是强烈地震也不一定就会导致海啸。
如2005年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5级强烈地震,就没有引发大海啸。
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此次地震的震源比较深,因此虽然震级很强,但海底地表上下错动幅度可能也比较小,因此没有形成海啸。
除了与地震震级等相关外,部分专家还表示,海啸的发生与全球气候变化也有关系。
2004年的南亚大海啸发生后,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有关专家进行相关分析后指出,这场由海底地震引起的大海啸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