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桥(教学设计)
(2)赵州桥非常雄伟、坚固……
(3)赵州桥还很美观……
3.谁能用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赵州桥留给你的印象?(历史悠久、世界闻名、雄伟、坚固、美观)
三、教学字词
1.知道学生根据要求自学生字词。
(1)认读生字表上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字词。
(2)查字典理解:横跨、创举、缠绕、桥墩。
(3)联系上下文理解:雄伟、坚固、美观。
文章结尾的一段话虽只寥寥数字,但却自豪地赞颂了劳动人民的智慧,骄傲地提出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尤其是“智慧”又是对全文的总结和提升,通篇读完,不禁为赵州桥喝彩,为李春骄傲,为作者惊叹!因为说明性语言同样让人、让事、让物精彩起来!
学习目标(描述学生应该达到的主要的语文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认识“县、济、匠、洨”等生字。会写“县、设”等字。能正确读。
《多维解读文本,科学确定教学内容》的设计
课题
<<赵州桥>>
教学时间
1课时
文本解读(在列举文本所提供的教学内容基础上,确定你准备选择的重点的教学内容,并阐明选择的依据。)
《赵州桥》是一篇文字清新、语言简炼的说明文。这篇说明性的课文,作者在谋篇布局方面也着实下了一番苦功,写得亦是很精彩。开头概述了赵州桥的地理位置、设计者、历史之久远等方面内容,然后指出赵州桥的两大特点,一是雄伟坚固,二是美观。最后总结桥背后所蕴藏的精神及智慧。全文的总->分->总的形式展现在读者面前,对于中年级孩子写文章太琐碎特点起到很好示范导引作用。
师引导:齐读这句话,想想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儿呢?
师归纳:这个句子在总结上文赵州桥坚固特点的基础上,描述了赵州桥的美观,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也就是刚才同学所说的过渡句。同学们在写作文中,也需用到。
(4)齐读这句话,再体会体会它的用法。
(5)作者是怎样表现赵州桥美观的特点?
生E:桥面两侧石栏的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五十多米、九米多、只有、横跨、……既……又……)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3.总结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
(1)读课文,找中心句。
(2)品词析句,体会赵州桥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用以上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的内容。
(1)小组内自学。
(2)教师巡视,适时点拨。
(3)派代表发言。
生A:这段的中心句时第一句话。
2.检查自学情况。
(1)卡片抽读生字词。
(2)理解字义
(3)教师借助挂图,简介小桥洞大桥洞、石 Nhomakorabea、栏板。
3.知道生字书写:注意:抵、砌、慧。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二、教学第二、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这段的中心句。(“赵州桥非常雄伟。”)
2.课文中从哪些方面写出了赵州桥的“雄伟”
(1)小组讨论。
2.今天老师带同学去看看世界闻名的石拱桥??赵州桥。板书:赵州桥。
3.交流各自所收集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轻读课文,借助注音读准字音。
2.指名逐段读并说说每一个自然段读懂了什么?
(1)赵州桥又叫安济桥,是一座世界闻名的是拱桥。
赵州桥的位置。
赵州桥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
赵州桥历史悠久……
本篇文章中,作者用词特别精炼,使得这篇说明文读来富有韵味,逻辑紧密。比如第一自然段中“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参加”一词点明建造此桥是广大劳动者,而非李春一人的功劳。“隋朝”“一千四百多年”这几个词语,让学生明白了赵州桥距今时间之久,当时的设备,科技又不怎么发达,但设计得却如此之巧妙,这背后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在熠熠生辉呀!第二自然段中的“全部”“只有”,“既……又……”等词,看似平淡,其实异常准确。如若不用则不能说明赵州桥的特点。“赵州桥非常雄伟。”这是一个总起句,后面介绍了赵州桥的长度、宽度、建筑材料、形状特点等,都是围绕“雄伟”展开的具体描写。可以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这种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隐含的意思就是前面的内容讲了“坚固”,下面的内容即将要讲“美观”。课文使用这样的表达方式,使文章显得眉目清楚。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感悟、交流这样写的好处。课文中有这样的阅读提示:“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儿呢?”学生在交流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时,不一定要求说出很深的道理,只要学生了解到,这个句子既概括了前面的内容,又引出了下面的内容就可以了。“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在理解课文时,可以提出这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什么是‘创举’?为什么说赵州桥是一个‘创举’?”学生可以用查字典的方法,比较“创举”和“创造”的异同;也可以用举例子的方法说说对“创举”的理解。然后联系上下文中对赵州桥的描写,如,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并在理解这句话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激发出自豪的情感。
写“隋朝、设计、参加、雄伟、缠绕”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和建筑特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设计
(或课堂实录片断)
(从学生学的角度,写清主要的学习活动设计及设计的依据)
一.导入
1.同学们知道哪些桥?(解放桥、南京长江大桥……)
(2)代表汇报。
生A:桥长五十多米,宽九米多。
生B: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砌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宽的河面上。
生C:在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设计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师引导:这种设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生D:这样,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生F:千姿百态的龙,作者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来介绍。
生G: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的一样。
(6)师引导:真是太美了,谁能把作者描绘的龙给画出来或想象栏板上作者没描述出来的其他龙的姿态呢?
①学生评议所画的龙的姿态。
②学生发言自己所想象的龙的姿态。
生E:这种设计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冲击力,使桥很坚固,又减轻桥身的重量,节省石料,在建桥历史上是一个创举。
(3)师引导:作者用“既……又……”很清晰地告诉我们这种设计的好处多多呀,那谁能用“既……又……”来说一句话呢?
(学生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4)你们认为读时该把哪些词强调出来,来显示赵州桥的雄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