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辽宁省海洋资源现状及海洋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辽宁省海洋资源现状及海洋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辽宁省海洋资源现状及海洋产业发展趋势分析发布时间:2011-11-2信息来源:博雅景观核心提示:辽宁省是全国重要沿海省市之一,横跨黄海、渤海两个海域,大陆海岸线长约2100km,占全国海岸长的12%。

辽宁省海域气候宜人,地理位置优越,海洋资源丰富,沿海城市发达,具有宝贵的地源优势。

近年来,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背景下,辽宁省由于大力实施“海上辽宁,科技兴海”战略,发展海洋经济,其海洋经济已经步入稳健发展的轨道,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呈现出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高技术产业等多层次推进的可喜格局。

沿海地区的社会生产力、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海洋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辽宁省海洋资源基础及开发利用现状1、辽宁省海洋资源基础(1)海洋空间资源全省拥有海岸线2878.5km,其中,大陆岸线2178.3km,岛屿岸线700.2km;全省滩涂总面积约1696km2,约占全国的9.7%,居全国第六位,其中辽东湾沿岸滩涂面积1020km2,约占全省的60%,黄海北部沿岸滩涂约676km2,约占全省的40%;全省有岛、坨、礁506个,其中面积0.01km2以上的岛屿205个,总面积189.21km2;全省湿地面积共约2132km2。

(2)港口资源辽宁省海岸线漫长,有着建港的良好条件,全省已形成以大连、营口港为中心,丹东、锦州、葫芦岛港为两翼,连结沿海地方中小港的海上交通运输体系以及40余条海上通道,大连港、营口港、锦州港已分别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海上贸易网络。

(3)海洋生物资源辽宁海岸带和近海水域已鉴定的海洋生物520多种,其中浮游生物约107种,底栖生物约280种,游泳生物包括头足类和哺乳动物约有137种。

现已为渔业开发利用的经济种类80余种。

包括鱼类、虾蟹类、头足类等经济生物资源及大量的海洋、滨岸和岛屿珍稀生物物种,毛虾、对虾、海蜇是全国三大地方捕捞品种[1]。

(4)滨海旅游资源辽宁沿海旅游资源丰富,初步营造了以中国著名旅游城市大连为中心的辽宁南部旅游区、以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丹东为中心的东部旅游区和以锦葫历史文化名城为中心的辽宁西部考古、滨海、山川3个中心旅游区,建设了以大连为中心,以丹东、葫芦岛市为两翼,贯通辽宁沿海各市的6个滨海旅游带。

(5)海洋矿产资源海洋矿产资源种类多,分布广,现探明和发现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铁、煤、硫、岩盐、重砂矿、多金属软泥(热液矿床)等。

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在辽东湾,石油资源量约有7.5亿t,天然气资源量约有1000亿m3,已探明具有开发价值的石油储量1.25亿t,天然气储量135亿m3。

滨海砂矿主要有金刚石、沙金、锆英石、型沙、砂砾等,开发前景广阔。

(6)海洋能资源海洋能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通常指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温差能和海水盐差能等。

辽宁海洋能的蕴藏量约为700万kw,在全国海洋能的蕴藏量中约占0.67%。

其中潮汐能约为193.6万kw,约占全国潮汐能的1.05%;波浪能约152万kw,约占全国波浪能的1%;温差能约为150万kw,约占全国温差能的0.3%;海流能约为100万kw,约占全国海流能的1.1%;盐差能约为100万kw,约占全国盐差能的1.1%。

(7)海洋水资源目前,辽宁省海水利用主要集中在大连、营口、葫芦岛3个市,海水淡化能力达到6.14万m3/日,直接利用量达到21.6亿m3/年。

其中,大连市海水淡化能力达到1.14万m3/日,绝大多数属于工业利用。

海水直接利用的企业主要集中在金州以南地区,2004年直接利用量达到13.4亿m3。

2.辽宁省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辽宁省海岸线漫长,有丰富的港口、海洋水产、滨海旅游、海底矿产、海水化学及海洋能资源,经过多年的发展,辽宁省已形成海洋渔业、海洋交通、海洋油气、海洋造船、海洋盐化工业、海洋旅游六大支柱产业。

近几年来,全省海洋产业发展较快,海洋经济已成为全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沿海地区的社会生产力、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海洋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海洋产业总产值每年以22%左右的速度增长,从1996年207.52亿元增长到2004年932.23亿元,占国内生产总总值的比重也从6.57%增长到13.56%(见表1)。

辽宁省海洋产业产量在全国也有一定的地位,并且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辽宁海洋产业的产出量,尤其是水产、造船、港口、海洋运输、滨海旅游等快速增长,其中水产和造船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以2004年数据统计,辽宁海洋水产品占全国的12.51%,原盐产量占全国的9.73%,海洋货运量占全国11.06%,造船完工量占全国的24.00%。

但是与我国沿海发达省份相比,辽宁省海洋经济产值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并不是很高。

上世纪90 年代以来,辽宁省海洋产业产值位次在全国排名中有少许变化,但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广东海洋产业产值一直居于领先地位,浙江、福建、山东、上海等处于第二集团,而辽宁省处于第三集团。

二、辽宁省海洋资源产业灰色关联分析及GM(1,1)预测1、灰色关联与GM(1,1)预测模型灰色关联度与GM( 1,1) 模型灰色系统理论是由我国学者邓聚龙提出的。

目前,关联度分析应用十分广泛,几乎渗透到社会和自然科学各个领域。

尤其在社会经济领域,如预测宏观经济的发展态势、国民经济各部门投资效益、区域经济优势分析、技术经济的方案评价、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以及微观经济的因素分析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2 ,3 ] 。

GM(1,1) 模型是较常用的短期预测模型,数值预测的基础是基于累加生成数列。

其对时间序列进行数量大小的预测,是一阶单变量微分方程,并通过对模型生成拟合值与原始数值的迭代检验,验证该灰色建模的可信度,进行残差修正,并根据以上计算求得所需的预测值[4]。

2、关联分析过程数据采集、处理及系数采用1996年至2004 年国家海洋统计年鉴数据。

首先对海洋主要产值均值化处理。

ρ称为分辨系数,其意义是削弱最大绝对差数值太大引起的失真,提高关联系数之间的差异显著性。

ρ∈(0 ,1) ,本文中分辨系数ρ按照通常习惯取0.5。

(1)辽宁省海洋产业关联度及关联序G(0 ,1)即为X0 与X1 的关联度,余类推。

X0 为海洋主要产业总产值; X1 为海洋水产业; X2 为海洋油气业;X3 为海洋盐业; X4 为沿海造船业; X5 为海洋交通运输业; X6 为沿海国际旅游业。

关联度:G(0,1)=0.95782 G(0,2)=0.83477 G(0,3)=0.74510 G(0,4)=0.89521 G(0,5)=0.86480 G(0,6)=0.89关联序:X1 > X4 > X6 > X5 > X2 > X3(2)海洋产业产值与海洋三次产业关联度及关联序Y0 为海洋产业总产值; Y1 为海洋第一产业(即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 ; Y2 为海洋第二产业; Y3 为海洋第三产业。

关联度:G(0,1)=0.83552 G(0,2)=0.64250 G(0,3)=0.70098关联序:Y1 > Y3 > Y2(3)海洋从业人员数关联序分析结果Z0 为海洋主要产业从业人员; Z1 为海洋水产业从业人员; Z2 为海洋石油业从业人员; Z3 为海洋盐业从业人员; Z4 为沿海造船从业人员; Z5 为海洋交通运输业从业人员; Z6 为沿海海外旅游业从业人员。

关联度:G(0,1)=0.77246? G(0,2)=0.71471 G(0,3)=0.65403 G(0,4)=0.67486G(0,5)=0.45423 G(0,6)=0.68860关联序:Z1 > Z2 > Z6 > Z4 > Z3 > Z53、GM(1,1)模型预测过程应用GM(1,1) 模型,用1996年到2004 年的数据对我国海洋主要产业总产值进行了预测,2010 和2015 年预测结果见表2 (预测结果是按2000 年标准价计算) 。

三、灰色系统分析结果1、关联分析结果根据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辽宁省海洋主要产业关联序依次为海洋水产、沿海造船、滨海国际旅游、海洋交通运输、海洋石油天然气、海洋盐业。

海洋水产业产值一直是辽宁省海洋产业的海洋支柱产业,年均占海洋产业总值的60%以上,对辽宁省海洋产业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解决了海水养殖过程中有关生物技术问题,从2001年开始,辽宁省海水养殖产量已经超过了捕捞产量,目前海水养殖产量占海水总产量的48%。

在可预见的将来,海洋水产业仍然能够在海洋产业中继续保持优势。

辽宁省是中国的造船大省,在全国船舶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大连是辽宁主要造船工业分布地,造船工业具备先进水平,造船业的份额也不断增大,发展潜力巨大。

辽宁省滨海旅游业发展迅速,产业产值不断加,是海洋产业中的朝阳产业,辽宁省滨海旅游资源丰富,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由于近年来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滨海旅游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海岛旅游也成为热点,可以预见未来滨海旅游业必将成辽宁省海洋经济发展的热点。

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及把大连建设成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背景下,海洋交通运输业也成为辽宁省海洋经济发展的重点,产值直线上升,再加上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捷发展和廉价劳动力的提供,辽宁省制造业中心的建设,大大促进了辽宁省海洋运输业的发展。

海洋产业的三次产业关联序依次为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由此可见海洋第一产业一直在辽宁省海洋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与我国发达的沿海省份相比,辽宁省海洋第一产业比重明显偏高。

随着沿海造船业、海洋运输业以及滨海旅游业的发展,辽宁省海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必将有所增加。

在我国海洋产业的就业结构中,海洋产业总就业人口与各海洋产业就业人口的关联序依次为海洋水产业、海洋油气业、滨海国际旅游业、沿海造船业、海洋盐业、海洋交通运输业。

从排序可以看出我国海洋产业总就业人口中的发展趋势与各产业的关联密切程度:海洋产业总就业人口与海洋水产业关联度最大,海洋水产业就业人口占海洋产业总就业人口的极大比例[5]。

2、预测模型结果分析预测结果表明,在预测海洋产值中发现灰色模型对于海盐盐业和海洋油气业预测结果可信度较差,这主要是由该海洋产业自身发展状况决定的。

辽宁海洋盐业自然基础很好,但产量及产值发展受气候影响较大,盐产量年际之间差别不大,产量产值增加不多。

而海洋油气业的产量及产值受政府政策影响比较大,海洋石油开采成本较高,但预期海洋石油开采量将逐步增大。

其他产业部门的产值预测可信度都较高。

据预测,届时海洋水产业产值仍将占很大比重,另外滨海海外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海洋石油天然气等也将在我省具有重要地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