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全国职业院校教师能力大赛-第8课,说课课件
全国职业院校教师能力大赛-第8课,说课课件
及格率
测试及格率
90%
54%
课前 54%
课后 90%
学生个人评价各项得分情况
课后巩固 (10分) 小组评价 (10分)
自主学习 (10分) 9.8 9.6 9.4 9.2 9 8.8 8.6 8.4 8.2 8
讨论参与 (10分) 活动参与 (10分)
自我评价 (10分)
操作标准 (10分)
课上纪律 (10分)
课堂内化 实验验证
全部试验完成后,各组派出两名同学,一名同学总结分析实验结果, 另一名同学为李女士解释为什么倒车雷达没有发挥作用;每组发言完成后 进行互评,各组记录好整个过程,录制完成后发送到班级微信群,方便同 学们课后学习。
课堂内化 实验验证
教师对本次课进行总结和评价。 布置课后作业,结合学生课前、课上和课后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 打分,选出优秀小组和个人,将结果在微信群内公布,将每个人所获分数记录 在校企合作学生档案中。
奥迪车系的专用检测仪器与设备 发动机启停系统
倒车辅助系统
智能巡航系统 自适应空气悬架系统
安全辅助系统
倒车雷达概述 (2学时)
倒车雷达的工作过程 (2学时)
倒车雷达的测量范围 (4学时)
倒车雷达的故障分析 (6学时)
倒车影像系统360度环视系统 (2学时)
车载网络系统
夜视系统
第五学期
5个学习任务 校本教材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 学 目 标
绪论
知识 目标
技能 目标
能说明倒车雷达的测试范围; 能解释倒车雷达存在盲区的原因; 能说出影响倒车雷达测量范围的因素。
能根据倒车雷达的测试范围,设计实验, 验证测试范围;
能解释倒车雷达测试范围
能按照实验方案,在地面做好标 记点,完成实验验证
素养 目标
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 感受完成学习任务的成功,培养自信。
绪论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小组合作展示,提升学生的表达与沟通能力,引入企业案例
与企业评价机制,帮助学生适应工作岗位,学生通过课程的“测、评、验、 用”,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达到知岗位、爱工作、能敬业的素养目标达成。
欢迎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
16学时
安全防护系统
倒车辅助系统 任务三 倒车雷达测试范围
目录
教学分析
岗位需求
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
教学策略
信息化教学手段
教学分析 学情分析
翻转课堂
设计活动 强化实践
理论基础知识
课程成绩与企 业招聘联系
创建实际工作 情境
汽车运用与维修
三年级
喜欢参与 活动动手 能力强
工艺规范欠缺
引入维修手册、企业 标准
课后拓展
1.技能巩固 2.拓展延伸
课堂内化 实验验证
依照实验方案,各组员分工明确,教师邀请辅助教师控制车辆档 位,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实验由组长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指挥。
课堂内化 实验验证
安全员检查车轮的挡块,提示所有人在不要站在车辆后方,保证安全;
课堂内化 实验验证
实验员在组长的指挥下更换实验障碍物和挪动至测量点;
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
教学模块:倒车辅助系统
第8课 任务三:倒车雷达的测量范围第四节课
课程介绍
首批现代学徒制 试点专业
• 汽车运用与维修
课程依据
• 人才培养方案 • 课程标准 • 维修工认证大纲 • 项目奥迪班毕业生反馈
设计思路
• 工作过程 • 奥迪校企合作 • 理实一体化
奥迪 汽车 实用 技术
课堂内化 课后巩固
教师对本次课进行总结和评价。 布置课后作业,结合学生课前、课上和课后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打 分,选出优秀小组和个人,将结果在微信群内公布,将每个人所获分数记录在校企 合作学生档案中。
教学效果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学习任务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目标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通过不同点位倒车雷达的测试效果,确定倒车雷达的盲区。
难点
重点
倒车雷达的测量范围
教学分析 教学策略
课前学习
小组协作
绪论
实验准备
网络学习平台
实验 教学法
学生
自主探究
做中学 做中教
教学过程
课前探索
1.领取任务 2. 2.确定试验方案 3.制作实验道具 4.实验验证 5.实验结果分析
展示分享 (10分)
合作评价 (10分)
在课前任务下发中引用了企业真实案例,为学生创设工作情境,帮助学生快 速进入任务状态,引导“看、思、写、查”的自主学习过程。课上通过项目教学 法、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制作障碍物、测量倒车雷达的测试范围,打破了以 往的教师只能描述着说,学生只能猜测着想的尴尬境面,消除了师生沟通障碍,
课堂内化 实验验证
播报员站在驾驶座的舱门外,播报各阶段车辆的档位状态和倒车雷达的提示情 况,并将组长的指令报给驾驶员;
拍摄人员用IPAD拍摄整个实验过程,课后上传至学习平台进行共享学习; 记录员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任务书上,便于分析和总结。
课堂内化 实验验证
每组测量完成后,结合测量结果,组长针对测试的目的和意义进行发言总 结,尤其是结合到生活中常遇到的场景,比如课前视频中展示的两种特殊情况, 其他组同学可进行提问、点评和评价,教师也可针对性的进行讲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