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周口店野外地质实践教学 2野簿纪录格式

周口店野外地质实践教学 2野簿纪录格式

4、露头
(1)性质(天然/人工) (2)露头程度评价(差/一般/良好)
5、点义(地层界线点、岩性分界点、岩性控制点、构造观察点、水
文地质点等)
地质界线点(用文字或代号描述)
文字:本溪组与马家沟组地层分界点; 代号: C2b O1m (新/老 );
表示接触关系
文字加代号:本溪组( C2b )与马家沟组( O1m )地 层分界点。 整合接触关系用“ ”表示 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用 “ ” 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用“ ”表示 断层接触关系用“ ”表示
3、点位
(1)根据明显地形、地物(如冲沟、山顶、山脊、鞍部、坡 度变化处、道路交叉处、河流转弯处、桥孔等)定点,如八角 寨垭口公路旁; (2)当地质点的位置不是正好处于上述明显的地形、地物附 近,则可以采用方位+距离或方位+高程来辅助定点,如:
285高地NE15°方向20m; 南洛凹10°方向,高程175m。
内容准确,布局合理 图面美观,合乎规范
图2-2
3
结束
• (三)手图号:(为了方便资料抽查)
• (四)航片号
• (五)参加人员:(分工要写明白,如, 记录、掌图。。。。)
实例
路线一: 自基地-太平山南坡至南洛凹
任务: 1、观察描述下古生界O1m——P2y岩性及组合特征、含化石情况、 地层厚度及接触关系; 2、选择实测剖面、详细分层,作1:2000信手地质剖面图; 3、地形图定点,勾画路线地质图; 4、以组为单位系统采集岩石标本。
D0012-2(0012号点第二张照片)
4、记录本右面做文字记录,左面作素描图、路 线剖面或附贴照片,必要时也可以作简要文字 批注或补充记录。摄影资料记在相应地质观察 记录之后,应注意底片编号或数码相机编号、 摄影对象和内容及方位,凡图上有路线通过的 地点必须有文字记录。
素描图、路线剖 面或附贴照片
4、图形
(6)标识
A:地形线上方(包括地质点、地物标志、实物(标 本、化石));
B:地形线下方
a、分层线、分组线,岩性花纹
b、岩层产状
c、地层代号(尽量靠近花纹)
5、图例
剖面图
平面图
代号+标注
倾向 倾角
倾角 倾向线(1 )
走向线(5 )
(二)要求
要求在野外绘制地形线、分层线、分组线、 标本采集地,产状等;
知识点4: 信手地质剖面图绘制规范
(一)内容 (二)要求
(一)内容(重点)
1、图名(与地质点关联,居中)
2、方位
220
(中间若有方向改变,应分段表示)
3、比例尺(1:1000,最好用线段比例尺)
4、图形
(1)地形线:光滑曲线 (2)岩性花纹:长度1cm,均匀布置 (3)分层与分组线:分层线1.5cm,分组线2cm (4)按视倾角画: (5)产状变化:不能画角度不整合
文字记录
5、次日的观察记录或工作小结应另起一页。记 录本内不得记录与野外地质调查无关的内容。
6、产状标记法(记录或信手剖面) 应注明是什么产状,如层理、断层面、枢纽。。
• 7、描述记录中几个不能少: • 1)、岩性描述不能少 • 2)、产状不能少 • 3)、标本不能少 • 4)、素描或照片不能少 • 5)、接触关系及依据不能少 • 6)、信手剖面不能少 • 7)、点间连续描述不能少 • 8)、小结不能少
手图号:Ⅰ-1-x 航片号:(略) 参加人员:张三(记录);李四(掌图);王五(采标本)。。。
• 知识点2:


定点记录格式
(三)定点(重点)
1、点号 2、坐标、GPS 3、点位 4、露头 5、点义 6、描述 7、接触关系及依据 8、点间
1、点号
另起一行,居中
NO01
2、坐标与GPS
(1)用GPS定出 (2)在地形图上读出
标本: B02-1(化石标本: HB02-1 ), O1m青灰色中厚层结晶灰岩 ②点北为C2b 硬绿泥石角岩,风化后呈红褐色,新鲜面呈灰绿色,变余砂状结构,玻璃光泽;
地层产状:25 °∠22° ( 单独占一行)
标本: B02-2, C2b硬绿泥石角岩 二者呈平行不整合接触,证据:
A、缺失O1、O2、S、D、 C1地层,有沉积间断——怀远运动; B、顶面凹凸不平,存在古风化壳,含铁质,风化后呈棕红色,在煤炭沟清晰可见; C、底部有底砾岩,在大砾岩山可见; D、产状基本一致。
• 点间(1) NO02 N+5m 5m 沿途为本溪组硬绿泥石
角岩,风化后呈红褐色,新鲜面呈灰绿色(岩性特
征描述、标本、照片、素描。。。。 );

(2)5m N+3m 8m 沿途为本溪组红柱石角岩(岩性特征

描述、标本、照片、素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

.

.

.

(6)26m N+3m 29m NO03 沿途为本溪组红柱石角岩(岩性
经度: 纬度: 高程:
点位:太平山南坡162.9高地北侧鞍部 露头:人工,一般
点义:本溪组与马家沟组地层分界点( C2b O1m )。 描述:
①点南为马家沟组O1m顶部灰色中厚层砾屑灰岩,砾屑成分为灰岩,砾径1-2cm,棱角状,含量
约10-15%; (描述每一类岩石)
地层产状:20 °∠27° ( 单独占一行)
• 知识点1:


记录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基站、日期、天气 (一)路线 (二)任务 (三)手图号 (四)航片号 (五)参加人员 (六)定点
(一)路线
从工作起点到工作终点。
(二)任务——干什么?
1、观察描述pt2w~pt3l岩性组合特征、地层厚 度、接触关系、沉积相标志及含化石情况;
2、作1:5000信手地层柱状图; 3、绘制典型地质现象素描图; 4、以组为单位,系统采集岩石标本。
•8、点间(主要用于分段)
•(1)NO02 N+20m 20m 沿途为。。。。。。

描述:

产状:

标本:

素描。。。。。。
• (2)20m N+30m 50m NO003沿途为。。。。。。
•于25米处采地球化学样品(样品编号)
8、野簿记录示范2
坐标与GPS: x=xxxxx
NO02
y=XXXyy

特征描述、标本、照片、素描。。。。 )

9、路线小结
(1)工作量:路线长度、素描、照片、 标本、地质点数。。。。
(2)认识:地层、构造、岩 石。。。。。。
(3)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不要写无关的东西,不用华丽的词藻)
知识点3:野簿记录格式说明
1、每天开始一页应记录日期、工作区、 天气状况,其中工作区记录工作站或 填图地区 2、点位应以观察点附近的高程点、村 庄或其他固定地物标志 3、样品、素描、照片编号要跟点走。 如,B0012-1(0012号点标本)
6、描述(描述观察点地质现象)
(1)对界线点,应对界线两侧岩性分别描述(先 已知后未知,描述内容包括颜色、岩性、结构、 构造、岩层产状、标本等) 。
(2)对断层观察点,除分别描述两盘岩性、产状 外,要重点描述断裂带特征、产状及力学性质。
7、接触关系及依据 (1)性质: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断层接触。。。 (2)依据:产状、岩浆、接触界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