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文言文阅读考点1文言实词【押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
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
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
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
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
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
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
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
”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
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
” 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健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并以节使印告召京。
会张安国、卲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
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
仍授前官,改差江阴签判。
弃疾时年二十三。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
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
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
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轮》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
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迁司农寺主薄,出知滁州。
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
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
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
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少师.蔡伯坚 师:以……为师 B .说.下之,使隶京 说:通“悦”,高兴 C .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 辟: 征召 D. 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慷慨:情绪激昂,奋发 答案:B考点2 文言虚词【押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留仙《志异》一书,脍炙人口久矣。
余自髫龄迄今,身之所经,无论名会之区,即僻陬十室,靡不家置一册。
盖其学深笔健,情摯识卓,寓赏罚于嬉笑,百诵不厌。
先乎此、后乎此之类书,无虑汗牛充栋,竟无能望其肩者,是笔墨骨骼,未许轻造也。
顾才大如彼,知寻常传文,不能以.一介寒儒,表行寰宇,踌躇至再,未可如何,而.假干宝搜神,聊志一生心血,欲以奇异之说,冀人之一览,其情亦足悲矣。
是书流传既久,而俗坊吝于铅椠,将其短类半删去之,渐久而失愈多,殊堪恨恨。
己巳春,于甘陵贾氏家获睹雍正年间旧钞,是来自济南朱氏,而朱氏得自淄川者。
内多数十则,平素坊本所无。
余不禁狂喜,遂假录之,两朝夕而毕。
后复核对各本皆阙,殆当时剞劂,即亡之矣。
兹于道光癸未,与.德州刘仙舫两夜促膝言及之。
仙舫毅然醵金,余遂得于甲申秋,录而付梓俾遗珠得合浦。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① 不能以.一介寒儒,表行寰宇 ②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B ⎩⎨⎧C ⎩⎨⎧D ⎩⎨⎧ 答案:B考点3 筛选文中的信息【押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纵囚论欧阳修信义行于君子,而行戮施于小人。
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
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
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 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
其囚及朝,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
此岂近于人情哉?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
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
”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
然安知乎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
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
”然此必无之事也。
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禹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改)下列句子中,全部不属于作者认可的君王“施恩德”的一组是①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 ②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 ③夫意其必来而纵之 ④纵而来归,杀之无赦 ⑤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 ⑥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A.①②④ B ①③⑥ C ②③⑥ D ②④⑥考点4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押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
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对曰:“臣何足以知之!”上曰:“公,长者也,宜知之。
”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
”是时孟舒坐虏大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
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人,①而.假干宝搜神,聊志一生心血 ②臣诚恐见欺于而.负赵 ①与.德州刘仙舫两夜促膝言及之 ②吾与.汝毕力平险 ①黎阳雪亭段公书于.清源 ②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孟舒不能坚守,毋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
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张王,罪三族。
然孟舒自髡钳,随张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
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后数岁,叔坐法失官。
梁孝王使人杀故吾相袁盎,景帝召田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
景帝月:“梁有之乎?”叔对曰:“死罪!有之。
”上曰:“其事安在?”田舒曰:“上毋以梁事为也。
”上曰:“何也?”曰:“今梁王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如其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
”景帝大贤也。
“景帝大贤之,以为鲁相。
鲁相初到,讼王取其财物百余人。
田叔取其渠率二十人,各笞五十,余各搏二十,怒之曰:“王非若主邪?何自敢言若主!”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使相偿之。
相曰:“王自夺之,使相偿之,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
相毋与偿之。
”于是王乃尽偿之。
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
王数使人请相休,终不休,曰:“我王暴露苑中,我独何为就舍!”鲁王以故不大出游。
数年,叔以官卒。
鲁以百金祠,少子仁不受也,曰:“不以百金伤先人名。
”太史公曰:孔子称曰“居是国必闻其政”,田叔之谓乎!义不忘贤,明主之美以救过。
仁与余善,余故并论之。
(选自《史记·田叔列传第四十四》,有删改)⑴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明田叔“明主之美以救过”的一组是①是时孟舒坐虏大入塞盗劫,云中尤甚②上毋以梁事为也③王非若主邪?何自敢言若主④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⑤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⑥我王暴露苑中,我独何为就舍A①②④B②④⑤C①③⑥D③⑤⑥答案:D⑵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孝文帝对云中太守孟舒在任上的所作所为非常不满,田叔秉公直谏,消除了孝文帝对孟舒的成见。
B.田叔对梁孝王杀死吴相袁盎的案件没有追查到底,完全是出于为汉景帝考虑才出此下策。
C.田叔刚刚担任鲁相,当地老百姓就状告鲁王夺取他们的财产,田叔严惩告状的人,使鲁王自感惭愧,还了百姓的财产,维护了鲁王的形象。
D.鲁王喜欢打猎,田叔采取巧妙的办法加以劝谏,鲁王因此不大出游,收到了很好的劝谏效果。
答案:B考点5,文言文翻译【押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游武夷山记[清]袁牧凡人陆行则劳,水行则逸。
然游山者,往往多陆而少水。
惟武夷两山夹溪,一小舟横曳而上,溪河湍激,助作声响。
客或坐或卧,或偃仰,惟意所适,而奇景尽获洵游山之最也。
余宿武夷宫,下曼亭峰,登舟,语引路者曰:“此山有九曲名,倘过一曲,汝必告。
”于是一曲而至玉女峰,三峰比肩,睾如也。
二曲而至铁城障,长屏遮迣,翰音难登。
三曲而至虹桥岩,穴中庋柱栱百千,横斜参差,不腐朽亦不倾落。
四、五曲而至文公书院。
六曲而至晒布崖,崖状斩绝,如用倚天剑截石为城,壁立戌削,势逸不可止。
窃笑人逞势,天必夭阏之,惟山则纵其横行直刺,凌逼莽苍,而天不怒,何耶?七曲而至天游,山愈高,径愈仄,竹树愈密。
一楼凭空起,众山在下,如张周官《王会图》,八荒蹲伏;又如禹铸九鼎,罔象、夔魈,轩豁呈形。
是夕月大明,三更风起,万怪腾踔,如欲上楼。
揭炼师能诗与谈,烛跋,旋即就眠。
一夜魂营营然,犹与烟云往来。
次早至小桃源、伏虎岩,是武夷之八曲也。
闻九曲无甚奇胜,遂即自崖而返嘻!余学古文者也,以文论山:武夷无直笔,故曲;无平笔,故新;无散笔,故遒紧。
不必引灵仙荒渺之事。
为山称说,而即其超隽之慨,自在两戒外别竖一帜。
余自念老且衰,势不能他有所住,得到此山,请叹观止。
而且论者犹道余康强,劝作崆峒、峨眉想。
则不知王公贵人,不过累拳石,浚盈亩池,尚不得朝夕游玩;而余以一匹夫,发种种矣,游遍东南山川,尚何不足于怀哉?援笔记之,自幸其游,亦以自止其游也。
(原文有删改)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凡人陆行则劳,水行则逸。
然游山者,往往多陆而少水翻译:⑵余自念老且衰,势不能他有所住,得到此山,请叹观止答案:⑴凡是人在陆地上行走就容易疲劳,在水上行走就比较安逸。
但是对于游山的人来说,往往陆地多而水路少。
⑵我想到自己年老衰弱,体力(不支)也不能到别的山游览了,能够到达这座山,就叹为观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