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省亳州市第三十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第4周周测卷 含答案

安徽省亳州市第三十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第4周周测卷 含答案

亳州市第三十二中学高二第一学期语文学科第四次周测试卷试卷:150分时间:6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4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七篇之首,又是整部《庄子》的第一篇。

不管内篇是否庄子手订,把《逍遥游》放在首篇,客观上也显示了它在整部《庄子》中的突出地位。

这足以证明编书者是一位对庄子思想理解极深又有高明见解的人。

庄子是中国文化史上一种独特的思想学说----逍遥哲学的开创者。

“逍遥”一词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但作为哲学概念和对人生心理状态的抽象哲学概括来使用,却始于《庄子》。

它的内涵虽然继承了《诗经》中的基本义项,但总体而言又不同于《诗经》中的“逍遥”,而是更丰富了。

从《逍遥游》的内容来看,“逍遥”在这里是指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近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

追求“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整个庄子思想的核心。

庄子思想的庞大体系,就是围绕着这个核心构建起来的,其他一切思想观念和理论元素无不与这一核心存在着紧密联系。

正是在这个基本点上,显示了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思想体系的主要特质。

因此我们可以说,庄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就是一整套关于追求“逍遥”的“逍遥哲学”。

若从“逍遥哲学”这个角度来观察庄子思想的各个部分,我们就会发现,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它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它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庄子的社会思想是它产生及形成的心理土壤,庄子的文学思想和创作风格是它的具体表现和外化形式。

庄子认为,宇宙中包括人类在内的万事万物都是不逍遥的,因为它们的存在和生活方式都是“有所待”的,即有条件的、受限制的,因而都是不自由的,即使那些从表面上看来貌似逍遥的人与物也是如此。

比如,在《逍遥游》中描写的貌似逍遥的大鹏,是很不自由的,因为它体型太大,飞翔时不仅需要借风之力来托负,而且还必须有大的空间才能展翅。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它才受到小鸟斥鴳的嘲笑。

斥鴳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大鹏优越,是最自由的。

其实这正反映了斥鴳由于生活环境的狭小所带来的局限,因为它没有能力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去翱翔,形成了目光短浅的习性。

这讲的是万物在空间上的局限。

在时间上也是如此。

朝菌不可能了解一月之外发生的事情,寒蝉不可能知道一年四季的变化,而寿命较长的冥灵和大椿也不能知道其生前死后的事。

这讲的就是万物在时间上的局限。

至于人类,看上去似乎比动物、植物自由得多,实际上他们所受的限制也更多,除了名、利、富、贵之外,还受伦理道德、感情欲望等牵累,而且对死亡的恐惧和担忧的精神负担,远远超过其他生物。

从受限制这个角度来审视人生,人是世界上所有事物之中最不自由的。

在此我们可以发现庄子论证自由的逻辑进程,那就是离开自然原始本性愈远的物性,就愈不自由;因而要获得自由,就必须离弃物性,恢复自然的原始本性,回归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无己”的精神境界,从而克服时空等局限而进入永恒。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

所以庄子认为只有“无己”的“至人”、“无功”的“神人”、“无名”的“圣人”才是进入绝对自由境界的人,这就是庄子的理想人格,而“逍遥游”也就成了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

(有删改)1.下面关于庄子及其《逍遥游》的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5分)A.庄子把《逍遥游》放在《庄子》的第一篇,客观上显示了《逍遥游》在整部《庄子》中的突出地位。

B.从《逍遥游》中,我们可以获知,“逍遥”指的是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几乎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

C.《逍遥游》中的大鹏看似很逍遥,斥鴳看似随心所欲,但它们同样都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D.“逍遥游”是庄子的理想人格,是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它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

2.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5分)A.“逍遥”一词并非庄子首创,而是继承于《诗经》,庄子的“逍遥”与《诗经》中的“逍遥”相比,内涵更加丰富。

B.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庄子逍遥哲学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他的逍遥哲学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

C.作者认为宇宙中的万物都不是真正的逍遥,因为它们的存在和生活方式都是“有所待”的,都是不自由的。

D.人虽然被称为万物之灵,但和其他动物、植物一样,都是深受外界条件限制的,都是不自由的,因此也就谈不上真正的逍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从庄子的《逍遥游》中,我们可以知道,人要想获得更多的自由,就得回归自然的怀抱,与自然融为一体。

B.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是“逍遥游”,这也是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思想体系的主要特质。

C.“逍遥”是一种不受外界所困的境界,那么只要我们不为功名富贵所累就可以达到真正的“逍遥”。

D.大鹏和斥鴳在空间上有局限,朝菌、寒蝉、冥灵和大椿在时间上有局限,是因为它们的存在和生活方式都是“有所待”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流泪的滕王阁潘碧秀江畔小舟、轻摇的芦苇、南来聚拢的风……赣江上一览无余,视野里找不到期待的身影。

我在滕王阁的一隅,独想王勃。

游人的思绪如牵强的秋风,薄薄地依偎在滕王阁穿越时空的坚强里。

站在清冷的滕王阁上,睁眼闭眼间全是王勃清瘦忧郁的神情。

斜阳拥抱着欲泣的滕王阁,阁影斜斜地躺在江水里荡漾。

帝王君子犹不见,槛外长江空自流。

寂寞的阁上,觥筹交错的场景不复存在,诗弦管乐也只是附和。

我坐在阁的阶梯上独自听江的声音,江波的皱褶里藏着绝代的才子王勃。

阁的忧伤无声息地让我追随。

每一寸楼板、每一抹丹朱都在我的心弦上颤动。

想为流泪的滕王阁续一首诗,诗里面是伤痕累累的王勃。

流泪的滕王阁日日孤寂地走入我梦中,独自徘徊复徘徊。

我找不到王勃的诗句,无数醒着的黑暗的夜里,枕着阁影到天明。

有人说:所有的风景都会拒绝一部分人,偏爱一部分人,所有人生来都会属于不同风景。

在朝堂上得不到肯定的滕王,一再遭谴受贬,然而层层不得意却抹不掉他悠游于世、歌舞人生的脾性。

贬到赣江边任小刺史,他仍意兴遄飞地要为自己建一座阁,“拍檀板唱歌,举金樽喝酒”,吸引文人才子登临放歌。

那个仲秋的日子,王勃的“独角戏”正上演着。

他深望着水天相接的江面,感慨人生如江面枝柯,沉浮复沉浮,一腔激情和渴望却在纸上无羁地飘洒,洋洋一派文章,力透纸背的全是对生活的向往。

有人说“厚积”是为了“厚发”,王勃客居剑南数年,终有了其巅峰之作。

滕王阁只不过是显其巅峰昂然之姿的一种凭借罢了。

此时的长安,或许已将王勃淡忘得一干二净。

谁会在抚筝时,思绪在筝上游移间,想起王勃?如今,赣江畔的孤鹜年年此时都要背起王勃馈赠给它们的礼物一上一下翩翩地飞,托起无限秋水长天的风情。

“物是人非事事休”,游人仍在阁上徘徊流连,眺望阁外水云间,心似江水茫茫,欲拍栏杆。

浅云灰灰地衬着阁,如一双饱蓄泪水的眼睑。

扁舟载着一截悠悠的阁影,忧郁地前行,涌起的江浪层层间依稀可见当年王勃的风姿。

这个自幼饱读诗书、贯通九经的青年,行于线装书中陶陶然的青年,瑟缩在蜀地的乡居里,不再想读书之外的事情。

蜀地去长安已遥遥又遥遥矣。

无人识君,只有在迷惘中放纵文字:《蜀中九日》《盛泉宴》……“每有一文,海内惊瞻。

”(杨炯语)人生有许多门,可其中一些门只对一些人是永远敞开的;不要试图去敲门,去敲人生遗憾的门。

王勃若一心为文,历史也许会重新改写吧。

可惜,王勃在剑南之地逍遥了两年,终究不甘寂寞,踌躇北上,到河南任参军。

书生之迂,终惹大祸,龙颜大怒,险丢小命。

人生沉浮反复,王勃心冷了。

一片阁,躲在云层下。

疲倦和黄昏的鸟一样,面对江水恸哭。

江水缓缓流,终有温柔得叫人落泪的时候。

一介书生咬文嚼字,终有让人品错味的时候。

该张皇、迷惘、失落,还是愤懑?毕竟人生不是“数点扁舟向斜阳”那样诗意、简单而又直观。

——人无语,唯有惆怅地醉去。

滕王阁不在出产帝王将相的长安,站在这玲珑典雅的阁上,赣江无限风情一览无余,王勃的梦魂可以与阁相依偎至永远了。

昆德拉说:生活是棵长满可能的树。

王勃在客居剑南的日子里,也许模拟了日后的种种可能,却没料到人生最绝望的一种可能就立在水中候着。

王勃如断线的纸鸢一头栽进江里去了,灵魂可依附在了江中鱼儿身上?想他经行处会不会开出一江的花来,让鱼儿也欣喜,让鱼儿也惆怅。

斜阳已成余晖,阁上人去,鸟去,空留一片寂寥。

(选自《散文》,有改动)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5分)A.全文以极具抒情性的笔调表达了对王勃的千古追思。

作者写“流泪的滕王阁”,实际是在写自己为王勃的际遇而感伤流泪。

B.作者借滕王阁凭吊王勃,描写了王勃当年在滕王阁上写作诗赋的那种忧郁伤感的情怀,并高度肯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C.文中“赣江畔的孤鹜年年此时都要背起王勃馈赠给它们的礼物一上一下翩翩地飞,托起无限秋水长天的风情”这句话,意在表达对王勃的深深哀思。

D.文中“王勃在客居剑南的日子里,也许模拟了日后的种种可能,却没料到人生最绝望的一种可能就立在水中候着”这句话,意在说明人生无常。

5.本文作者笔下的滕王阁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何用意?(10分)6.文中说:“人生有许多门,可其中一些门只对一些人是永远敞开的;不要试图去敲门,去敲人生遗憾的门。

”结合文意,联系王勃的际遇,分析这句话的含意。

(10分)二、古代诗文阅读(9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35分)阅读《归去来兮辞并序》完成各题。

7.下列各旬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5分)A.奚惆怅..而独悲B.实迷途..其未远C.僮仆欢迎..D.悦亲戚..之情话8.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心:内心 B.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谏:劝止C.策.扶老以流,时矫首而遐观策;计策 D.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皋:高地9.对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辞,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一般与“赋”并称。

B.仲秋,指农历八月。

我国古代常用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仲秋即秋天的第二月。

C.乙巳,我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称为“干支纪年法”,此外还有帝号纪年法,如义熙元年。

D.陶渊明,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我国古代人都有名,字,号和谥号。

10.将文中画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10分)(2)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10分)(二)名句名篇默写(60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5分)11.倚南窗以寄傲,。

12.木欣欣以向荣,。

(《归去来兮辞并序》)13.渔舟唱晚,;雁阵惊寒,。

(《滕王阁序》)14.《逍遥游》中用朝菌和蟪蛄说明小年的一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