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汉语语法异同》大作业
一、阅读下面一段古文,并回答文后提出的问题
昔者,孔子没①,三年之外,门人治任②将归,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皆失声,然后归。
子贡反,筑室于场,独居三年,然后归。
他日,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强曾子。
曾子曰:…不可。
江汉以濯③之,秋阳以暴之,皜皜④乎不可尚已。
‟今也南蛮鴃⑤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
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末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
鲁颂曰:…戎狄是膺⑥,荆舒是惩。
‟周公方且膺之,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
注解:
①没:通殁,死亡。
②治任:指收拾行李。
③濯:洗。
④皜皜:光明洁白。
⑤鴃:伯劳鸟。
⑥膺:击。
一、将上面的古文译成现代文。
(60分)从前孔子去世,弟子们守孝三年后才收拾行装准备回家,去子贡那里作揖告别,彼此相对而痛哭,都泣不成声,然后才归家。
子贡又回到墓旁,在墓前的祭场搭建住的棚子,独居三年,然后才归家。
过些时候,子夏、子张、子游认为有若有点象孔子,想用过去敬奉孔子的礼节敬奉他,还强迫曾子接受。
曾子说:…不可,如同在江汉之水中洗濯过我们,又好似在盛夏骄阳下曝晒过我们,夫子那种光明高大的境界简直无法达到。
‟如今从南方野蛮之地来的人,说使人难懂的话,不是我们先王之道,你背叛你的老师而向他学习,跟曾子也太不同了。
我只听说过鸟儿从深谷里飞出来迁到高处乔木上,却没有听说飞下了高处的乔木而到幽深的山谷里去。
《鲁颂》上说:…戎族狄族的人服从了,荆地楚地被惩罚了。
‟周公能使他们服从,你却要向他们学习,你是很不善于变通啊。
二、对照译文,分析下列句子的古今语法差异。
(40分)
(1)江汉以濯之。
(2)出于幽谷迁于乔木。
(3)戎狄是膺。
(4)子是之学。
1.江汉以濯之。
宾语前置,即“以江汉濯之”,也就是用长江、汉水去清洗。
“以”在古代汉语中经常有这种用法,如原文后面紧接着的“秋阳暴之”就是一例,再如成语“一以当十”也是。
2.出于幽谷迁于乔木。
状语后置,现在应该说“于幽谷出”,即从幽谷出来。
3.戎狄是膺。
宾语前置,且以“是”字复指。
按现在说法就是“膺戎狄”。
4.子是之学。
宾语前置句,“是”是“学”的宾语,“之”提前表复指。
这句意思是,你向他学习,就是往坏的方面转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