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生活》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1.哲学上讲的价值是()A.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B、阳光、空气等满足人的需要C.人们关于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D.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2.价值是人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概念。
下列属于哲学价值判断的有( )①田野上的花儿开了②这些花儿很漂亮③山上的果树挂满了果实④这些水果真香甜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3.人们在从事各种实践活动过程中,在同各种事物打交道过程中,需要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这称为 ( )A.价值观的导向作用B.价值选择C.价值判断D.正确的价值观4.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 )①遵循社会发展规律②以自己利益为核心③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④从自己主观愿望出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5.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形成的基础是()A.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正确认识B.人们业已形成的世界观、价值观C.人们选择的目标的实现程度D.社会实践6.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是( )A.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B.一定的客观条件下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C.一定的人际关系D.一定的社会政治制度7.雷锋有句名言:“我觉得要使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
”这话体现( )A.每个人活着都是为了他人B.人活着就是为了自己C.人的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贡献D.人只有社会价值而没有个人价值8.实现人生价值必要的主观条件不包括( )A.个人素质B.社会道德水平C.爱岗敬业,发挥聪明才智D.顽强的奋斗精神9.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下面关于个人素质高低与人生价值实现的关系,正确的是( )A.素质越高、能力越强,人生价值就越大B.人的素质的高低决定人生价值的实现程度C.素质不高的人不可能实现人生价值D.全面的能力为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10.人们进行什么样的人生选择,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实际上都是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进行的。
这说明价值观( )A.对人们认识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B.对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C.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D.是一种社会意识11.地震来临时,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护住四个学生,学生们得救了,谭老师却牺牲了;同样是地震来临,同样是教师,范美忠却将学生的安危置之度外,率先跑出教室。
这说明( )A.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挥自己的才能C.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D.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12.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追求个人的个性发展本身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但人们在追求个性发展过程中,应该 ( )①把个人与社会统一起来,在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②以新潮和时髦作为标准③表现为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④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3.评价领导干部的业绩时,人们常说:“金奖、银奖,不如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
”这句话强调的是()①金奖、银奖,并不能体现人生的价值②获得夸奖和口碑,才是人生的真正价值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④价值选择,要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标准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4. “能群者存,不能群者灭;善群者存,不善群者灭”这话在人生观上给我们的启示是()①要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②利用集体去谋取个人利益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④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15.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一个世界”的袁隆平获得“影响中国改革30年30人”的荣誉称号。
这说明( )①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②人生价值是通过荣誉体现出来的③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必然成正比④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16. “你不奉献,我不奉献,谁来奉献,你也索取,我也索取,向谁索取”,这句话的人生观道理是( )A.奉献和索取存在着对立的一面B.奉献和索取可以由个人主观动机来决定C.索取是实现奉献的前提和基础D.奉献和索取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17.舒婷在《人心的法则》中写道:“为一个诺言而信守终身?/为一次奉献而忍受寂寞?/是的,生命不应当随意挥霍/但人心,有各自的法则”。
这段诗所包含的哲理是( )A.价值实现取决于人们的选择B.人的价值是永恒的C.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D.价值选择有正确和错误之分18. 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 )A.人们的主观愿望是否良好B.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C.人们是否作出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D.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19.某校相邻的两个班级,在对待开窗通风、清理垃圾问题上的态度截然相反。
甲班全班同学同心协力,积极开窗通风,清理垃圾;乙班的部分同学消极对待,在老师、班级干部的反复提醒下才开窗通风,清理垃圾。
这一情况表明( )A.同一价值观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B.不同的价值观对改造世界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C.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D.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20.一个合格的志愿者需要拥有“三件武器”:外语特长、专业技能和礼仪知识。
这说明( )A.客观条件是个人实践活动的前提B.事物运动是有客观规律可循的C.青年学生要与群众实践相结合D.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受主观条件的制约21.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
用人生观的道理分析,这其中体现的道理是( )A.人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的制约C.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D.人应利用有利条件,回避不利条件22. 我国内地某企业家率先承诺“裸捐”。
“裸捐”指的是把特定范围的个人资产全部捐出。
当人离开世界时,能够把财富归还世界,是对人生的一种更为深刻的理解。
这表明( ) ①个人选择应该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②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③人生的价值只表现在对社会的贡献上④人的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是统一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哲学生活》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考试试题班级座号姓名成绩一、单项选择题(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二、非选择题(23、24题各1 2分,25、26题各1 6分共56分)23.辨析:一个人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越多,就越能实现人生价值。
(12分)24.大学一毕业,小杨打破传统观念,来到一个乡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做“村官”。
任职期间,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她走访农户,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协助主任处理村务。
她刻苦学习雕刻知识,与该村艺人共同努力,使该村濒临失传的木雕工艺重放异彩,并将原先小打小闹的木雕品发展为人人喜爱的旅游纪念品。
短短两年,该村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
“村官”小杨得到了领导和村民的一致好评。
小杨自己也认为当“村官”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有关知识,说明“村官”小杨在乡村的精彩人生给我们的启示。
25.今天,从汶川到玉树,从北京奥运到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事件甚至社区服务中,都能看到志愿者的身影。
他们“真情献社会,服务暖人心”,在不断付出中也体验到了快乐、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获得了赞赏,成为社会文明风尚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新时期志愿者的认识。
(16分)26.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的东西具有不同的价值。
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具有满足人们营养需要的属性;衣服、房子、汽车等具有满足人们穿着、居住和出行需要的属性;阳光、空气和水具有满足人们生存需要的属性;文学艺术作品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属性;科学理论具有满足指导人的实践活动需要的属性。
(1)哲学意义上的价值与上述价值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8分)(2)人的价值又是什么?与物的价值有何区别?(8分)《哲学生活》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考试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二、非选择题(共56分)23.(12分)(1)一个人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越多,有助于实现人生价值。
(1分)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挥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其中包括科学文化素质。
(2分)(2)一个人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越多,不一定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1分)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个人素质除了科学文化素质,还有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2分)②要实现人生价值还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还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引。
这样才能利用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人类作出贡献. (2分)③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要实现人生价值还要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各种有利条件,克服各种不利因素。
(2分)(3)综上所述,观点是片面的。
(2分)24.(12分)(1)小杨在做“村官”的实践中,不仅使该村的社会风气好起来,村民的钱包鼓起来,自己也得到了好评,表明人只有在奉献社会的实践中才能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
(4分)(2)小杨的精彩人生离不开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也离不开村民的共同努力,表明人的价值只能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
(4分)(3)小杨打破传统观念做“村官”,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乡村建设作出了贡献,说明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4分)25.(16分)(1) 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
(2分)志愿者既服务了社会,又体验了快乐、锻炼了能力、获得了赞赏,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了人生的价值;(4分)(2)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
(2分)我们要学习志愿者的行为,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2分)(3)价值观对人生具有导向作用。
(2分)志愿者为人民付出真情、担当责任体现了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驱动和导向作用。
(4分)26.(16分)(1)区别: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的东西具有不同的价值,这都是具体事物、具体领域的价值。
(2分)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在具体价值的基础上概括和抽象出来的,它比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更广泛、更抽象。
(2分)联系:哲学上的价值与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2分)具体领域的事物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这些领域的事物的属性能够满足人的需要(2分)(2)①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2分)②价值可以分为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
(1分)物的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而事物本身是没有需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