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件总规范总工办控制号:编制:审核:批准:2012年08月1日发布2012年08月30日实施温州达达科技有限公司1. 目的:本规范确保技术文件的编制必须遵照国家、行业标准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达到正确、完整、标准化、统一、简明的要求。
2.范围:适用于温州达达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技术文件。
3.规范性引用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引用标准而成为本公司标准的条款。
JB/T 5054.1- 6—2000JB/T 5054.7-10—2001 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系列标准JB/T 9165.1- 4—1998 工艺通用标准GB/T 17825.1-10—1999 CAD文件管理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本公司标准规范XDL/GT-4.2-001 CAD制图标准规范XDL/GT-4.2-002 工艺文件编制规范XDL/GT-4.2-003 工艺文件编号规范4. 术语:技术文件:本公司将技术文件分为设计文件和工艺文件。
在JB/T 5054.3-2000《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完整性》中列出的文件为设计文件;在JB/T 9165.1-1998《工艺文件完整性》中列出的文件为工艺文件。
其他未在标准中列出的文件通常为设计文件,如:技术参数表。
5. 技术文件格式编号:5.1 文件编号原则:a)科学性:选择事物或概念的最稳定的本质属性或特征作为信息分类的基础和依据。
b)系统性:将选定的事物、概念的属性或特征按一定排列顺序予以系统化,并形成一个合理的科学分类体系。
c)唯一性:一个编号只能唯一地标识一个分类对象(一份文件)。
d)可延性:设置收容类目,以便保证增加新的事物和概念时,不致打乱已建立的分类体系,同时,还应为下级信息管理系统在原有基础上的延拓、细化创造条件。
e)规范性:同一层级编号(代码)的编写格式必须统一。
5.2 文件编号一般要求:a)每个产品、部件、零件的图样和文件均应有独立的编号。
b)采用表格图时,表中每种规格的产品、部件、零件都应标出独立的编号。
发文部门总工办文件编号XDL/GT-4.2 -02 版本A/0 文件类型 GT机密等级□机密■密□一般文件名称技术文件总规范生效日期2012.08.30 页次2/20 c)当同一文件由多页组成时,每页都应标明同一编号。
d)引证和借用某一文件时应注明其编号。
e)同一文件使用一种以上存储介质时,每种存储介质中的文件都应标同一编号。
f)图样和文件的编号应与公司计算机辅助管理分类编号要求相协调。
5.3 企业技术文件标准编号方法参照《XDL/PF-4.2/2.0-001》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中4.4条款执行。
5.4 设计文件、产品图样及零部件图纸编号:** . *** . **尾注号(需要时)序号部、类、组(特征代号)产品型号级(特征代号)特征代号:级、部、类、组参照JB/DQZ.0133.9-85《电工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编制导则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十进位分类编号法》尾注号:见表1表15.5 设计文件格式:设计文件格式按JB/T 5054.3-2000中给出的格式和XDL/GT-4.2-001《CAD制图标准规范》的规定执行。
5.6 工艺文件编号:工艺文件编号方法参照XDL/GT-4.2-003《工艺文件编号规范》。
5.7 工艺文件格式:工艺文件格式参考JB/T 9165.2-1998《工艺规程格式》、JB/T 9165.3-1998《管理用工艺文件格式》、JB/T 9165.4-1998《专用工艺装备设计图样及设计文件格式》和AIKS/GT-4.2-002《工艺文件编制规范》的规定执行。
6. 技术文件完整性:6.1 设计文件和图样文件的完整性:6.1.1 参照标准JB/T5054.5—2000。
6.1.2 产品在设计、试制、鉴定、正式生产和随机出厂的各阶段应具备相应的图样及文件。
6.1.3 图样及设计文件的完整性应按表2规定。
表 26.1.4 只进行技术设计和工作图设计的产品,可无其他阶段的图样及文件。
6.2 工艺文件的完整性:6.2.1 参照标准JB/T9165.1—1998。
6.2.2 产品在样机试制、小批试产、正式生产各阶段应具备的工艺文件。
6.2.3 工艺文件的完整性应按表3规定。
表 36.2.4 外购的零部件只需检验文件,可无其他阶段的加工工艺卡片。
6.2.5 外购成品的产品只需成品检验规范文件,可无其他阶段工艺卡片。
7. 技术文件的内容:7.1 文件目录:编入文件目录的项目为正式生产(或试制)及随机出厂的全部设计文件。
7.1.1 文件目录包括:图样目录、明细表、通(借)用件、外购件、标准件汇总表、产品规格书、使用说明书、合格证、装箱单、其它。
7.2 图样目录:7.2.1 图样目录一般针对产品编制。
7.2.2 编入图样目录的项目为全部产品工作图样,总装配图、原理图、部件装配图、零件图、包装物图及包装图;7.3 明细表:明细表可针对下列对象编制:a)产品;b)部件。
7.4 汇总表:7.4.1 汇总表一般针对产品编制,但同一系列产品可编制系列产品汇总表。
7.4.2 汇总表分为通用件汇总表、借用件汇总表、外构件汇总表、标准件汇总表、产品模块汇总表及其他汇总表。
7.5 总图:产品的成品图。
7.6 原理图:原理图是针对电子产品含有电路原理,绘制时应按国家标准《电气制图》规定执行。
7.6.1 绘制时电器元件的工作状态应是未通电的状态,机械操作开关应是非工作状态和位置。
7.6.2 原理图上的动力线路、控制电路和信号电路应分开绘出。
7.6.3 原理图上应标出各个电源电路的电压值、极性或频率及相数,元器件的特性(如电阻、电容的数值和代号等)、不常用电器(如传感器,手动触点等)的操作方式和功能。
7.6.4 原理图上各电路的安排应便于分析,维修和寻找故障,原理图应按功能分开画出。
7.6.5 动力线路的电源电路绘成水平线,受电的动力装置(如电机)及保护电路支路,应垂直电源电路画出。
7.6.6 控制电路和信号电路应垂直地绘在两条或几条水平电源线上。
耗能元件(如线圈、电磁铁、信号灯等)应直接连在接地的水平电源线上,而控制触点应连在另一电源线上。
7.6.7 为了阅读方便,图中自左至右或自上而下表示操作顺序,并尽可能减少线条和避免线条交叉。
7.6.8 在原理图上方将图分成若干区,并标明该区电路的用途与作用。
继电器、接触器线圈的下方列有线圈和触点的从属关系。
7.6.9原理图上电气符号按国家标准《电气图常用图形符号》的规定画法来绘制。
7.7 PCB印制板图:绘制PCB印制板图应按国家标准《印制板的设计和使用》规定执行。
7.7.1 PCB板上元器件离板边缘的距离最好在200mil以上。
7.7.2 电路线一般情况下,尽量加宽电源、地线宽度,最好是地线比电源线宽,它们的关系是:地线>电源线>信号线,信号线:8~12mil,电源线:30~100mil。
7.7.3 PCB设计中铜箔的厚度、线宽与电流的关系见表4表47.7.4 焊盘(PAD)与过渡孔(VIA)的基本要求是:盘的直径比孔的直径要大于0.6mm;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实际元件的尺寸来定,有条件时,可适当加大焊盘尺寸;PCB板上设计的元件安装孔径应比元件管脚的实际尺寸大0.2~0.4mm左右;推荐使用比实际尺寸大0.4mm。
a) 片式元件之间、SOT之间、SOIC与片式元件之间为1.35mm;b) SOIC之间、SOIC与QFP之间为2mm;c) PLCC与片式元件、SOIC、QFP之间为2.5mm;d) PLCC之间为4mm;e) 混合组装时,插装元件和片式元件焊盘之间的距离为1.5mm;f) 设计PLCC插座时应注意留出PLCC插座体的尺寸。
7.7.6 丝印层上应绘好元器件符号、正负极性、编号(如R1、C1等),编号应和该产品配料清单上编号一致,编写上设计日期。
7.8 零件图:零件图应编入图样格式、视图、投影、比例、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表面处理、热处理要求及技术条件等应符合标准。
7.9 部件装配图:除保证图样规格外,包括装配、焊接、加工、检验的必要数据和技术要求。
7.10 总装配图:绘出反映产品结构概况,组成部分的总图,总装加工和检验的技术要求,给出总体尺寸,列出总零部件清单。
7.10 包装图样及文件:小包装、大包装的盒体设计及外包装美术装潢和贴布纸等。
7.11 产品规格书:产品规格书编写的基本原则:可阅读性:采用简体中文编写,无对应中文的电气参数符号、单位的标识可以例外。
尽量采用图形、表格描述,如采用结构图表示器件结构,采用参数表描述器件参数。
实用性:规格书应涵盖安规、电气、结构、工艺、材料、可靠性方面的参数指标。
7.11.1封面、更新记录:封面包括公司名称、产品名称、型号规格、物料编码、签字人日期、版本6项。
更新记录包括更改内容、更改原因、更改时间和跟进人。
7.11.2公司品牌、生产地址:公司品牌要同时有中文和英文的标识,要填写公司厂址。
7.11.3产品型号及型号含义:对产品印制信息做说明,标明公司产品型号,说明型号含义,要求对产品本体和包装上的型号标签、各字母代表的含义说明清楚,必要时要用实物图片辅助说明。
7.11.4产品编码与产品对应表:产品编码是产品唯一性代码,一种规格型号产品对应一个编码,编码不能重复,应用表格形式做好产品编码与对应产品的对照表。
7.11.5认证类型及认证号:对于安规类工控产品,内销产品要进行CQC认证,外销产品要进行销售国家或地区要求的相应安规认证,如:UL、CUL、TUV、VDE、CSA等,要写清楚所具有的安规认证类型和标准编号及认证号,标贴上的产品型号必须与认证证书上的型号完全一致,如没有则留空。
7.11.6 工作条件:工作条件是指产品对安装使用场所要求具备的环境条件与电源条件。
7.11.6.1 环境条件一般包括:a. 环境温度;b. 空气相对湿度;c. 大气压力和/或海拔;d. 振动、冲击强度及地震裂度;e. 磁场及辐射强度;f. 环境污染等级;g. 周围介质状况;h. 其他。
7.11.6.2电源条件一般包括:a. 直流电源(和/或直流辅助电源)的变化范围;b. 直流电源纹波系统;c. 交流电源的变化范围;d. 交流电源的频率变化范围;e. 交流电源的畸变系数;f. 其他。
7.11.7电性能及机械性能:7.11.7.1电气性能:绝缘性能、介质耐压、动作特点、电磁性能、耗能指标、热要求、过电流、电气寿命、使用特性等。
7.11.7.2 机械性能:强度、耐磨性、刚性、机械寿命等。
7.11.8关键部件品牌、参数、成份:必要时列出产品关键部件供方提供的零部件的品牌、名称、材料、参数、成份和认证号等信息。
7.11.9结构尺寸:结构尺寸应采用结构图描述,包括按装尺寸及接线图、外观尺寸图,要标注公差,关键部位要配放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