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布鲁氏病菌的预防与控制汇报PPT模板(图文)
布鲁氏病菌的预防与控制汇报PPT模板(图文)
男性发病13例,女性5例 性别比为13︰5。
总之,布病在我县的高发季节和病例人群特征变化不明显,仍为春、夏高发,病例以男性青壮年农民为主,布 病的主要传染源仍为病羊。提示当前我县人感染布病的主要途径仍为与牲畜的密切接触。
我县布病流行原因分析
自然因素
布病的自然疫源性,宿主、传播媒介的 多样化,传播途径的复杂化,致使疫情
流行病学(其他传播途径)
经消化道感染
主要是通过食物或饮水,布氏菌经口腔、食道黏膜进入机体,喝生奶、吃生奶制品、吃 生拌肉或生肝、吃未煮熟的肉(烤肉、涮肉等)或者手不洁拿吃食物等都容易患病。 病畜流产物、分泌物、排泄物污染草场、水源,是牲畜消化道感染的重要原因。
二、门诊监测
一:血清学监测工作
全县共监测14个镇,血清学监测298人(上 级要求不少于200人),虎红平板初筛试验 298人,阳性9人,经试管凝集试验确定阳 性9人,阳性率为3.02%;发病数为0人,发 病率为0,圆满完成了布病监测任务。
2019年布病防治工作成效
发放布病宣传画15000张、布病宣传册10000余 张、布病防治知识宣传袋500余个,全县集中 组织布病知识培训1次,培训人数达到40余人 次,各乡镇针对辖区内高危人群自行开展布病 防治知识培训1次,培训人数达800余人次,并 在发放布病宣传画及日常督导过程中,向群众 讲解宣传布病防治知识300余次
02
PRAT TWO
布鲁氏病菌的预防与控制
定义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称布氏菌) 侵入机体,引起传染—变态反应性的人畜共患 的传染病。
传染等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 乙类传染病。
布病临床表现
潜伏期
1-3周,平均2周,个别可长达一年之久。
下,较好地完成了任务,收获颇多
目录
01 2019年布病防治工作完成情况 02 布鲁氏病菌的预防与控制 03 2020工作计划与建议意见
01
PRAT ONE
2019年布病防治工作完成情况
2019年布病防治工作成效
2019年疾控中心门诊对因持续发热等可疑病人 监测472例,经实验室血清学检测,阳性28人 (6例为隐性感染者),阳性率为5.93%。发病 16人,发病率3.39 %。
2019年布鲁氏菌病疫情概况
2 0 11 年 以 来 我 县 布 病 发 病 数
272
60 2011
42 2012
51 2013
152 2014
2015
88 2016
35 2017
18 2018
18 2019
近年来我县布鲁氏菌病疫情形势严峻,2011年后发病逐年增多,2015年几近历史最高发病水平, 随后由于大范 围宣传教育、羊肉价格下跌,畜间羊只饲养量较往年下降,布病发病呈现缓慢下降趋势。
3.5
3 3
2.5
2
2
2
2
2
2
1.5
1
1
1
1
1
1
0.5
0 0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19年布病病例报告高峰和发病在春、夏季。
2019年布病发病青年男性农民发病较多
职业发病以农民为主 占总发病数的88.89%
年龄发病以青壮年为主,30-60岁 发病13人,占总发病数的72.22%
布鲁氏病菌的预防与控制
本模板有完整的逻辑框架,内容详实,稍作修改可直接使用
授课人:XXX
时间:201X年X月
1
前言
时光荏苒,岁月流逝 我们告别斐然的2019,迎来了充满希望的 2020。过去的一年我们有付出,也有收获, 我们欢笑也有泪水。2019年在中心领导的 正确领导下,同事们积极支持和大力帮助
去年同期发病数 2 0 1 0 0 0 1 0 1 1 2 1 1 2 1 1 1 1 1 1 18
升降比(%) 50 0 0 0 0 0 -200 0 -100 0 -50 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0
2019年各月份我县布病发病概况
2019年各月份我县布病发病数分布表
主要症状
发热:发热是布病患者最常见而且是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之一,以波状热 自觉症状烦热加重。
为主。高热时常无不适,热退后
多汗:甚至可湿透衣被,常与热退相伴。游走性疼痛;大骨关节与肌肉疼痛,
乏力:自觉疲乏无力。
主要体 征:
生殖系统表现:男性病例的20%~40%睾丸肿痛,睾丸炎及附睾炎,为单侧性。女性病人有卵巢炎等
2019年三个乡镇布病发病率上升
乡镇 城关 羌白 八鱼 张家 石槽 苏村 韦林 埝桥 段家 双泉 沙底 下寨 官池 西寨 冯村 许庄 范家 伯士 高明 赵渡 全县总计
2019年1-12月发病数 1 1 1 1 1 2 3 1 2 1 3 1 0 0 0 0 0 0 0 0 18
发病率(1/10万) 0.14 0.14 0.14 0.14 0.14 0.27 0.41 0.14 0.27 0.14 0.41 0.14 0 0 0 0 0 0 0 0 2.45
四、宣传教育
三、医疗机构检测
各医疗机构共发现临床有发热、出汗、关节 疼痛、睾丸肿大、乏力等可疑布病患者36例, 及时转送疾控中心检测,阳性2人,阳性率 5.56%。发病2人,发病率5.56%。
五、治疗督导
2019年以来,我们采取由疾控中心及乡村 医生共同督导的方法,对所有新发布病患者 进行服药督导,截止12月底共督导治疗40 余次,其中全程服药患者15例,3例正在治 疗中,治愈15例,治愈率100%。
难以根除
管理因素
•检疫管理措施落实困难, “花钱买疫 情”和出售病畜现象时有发生
•疫情处置不严格 ,群众不配合疫情处置
社会经济因素
• 畜牧业发展、牲畜数量上升 • 养殖者的防疫认知、防疫意识和防疫
条件 较差
人为因素
• 饲养者不注意饲养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 养殖者社会公德和社会公共卫生意识
差,在得知自己感染布病和牲畜检出布 病后,立即将其卖掉,增加了疫情的传 播机会。
骨关节肿大,肝脾肿大等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之皮肤黏膜)
处理病畜难产、流产及正常产; 检查牲畜; 饲养放牧病畜; 接触病畜的尿、粪; 屠宰病畜、剥皮、切肉、分离内脏; 剪羊毛或从事皮毛加工; 挤奶或加工病畜奶制品; 采取病畜、病人的血液和病理材料; 接触被病畜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水、土、草料、棚圈、工具用品等; 从事布氏菌实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