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验设计与优化练习题

试验设计与优化练习题

试验设计与优化练习题(桂工)
一、单项选择题(20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以H2S04作为Ba+的沉淀剂,其过量的适宜百分数为( D )。

A、10%
B、10~20%
C、100~200%
D、20~30%
2.( C )不是工业生产中的危险产品。

A、浓硫酸
B、无水乙醇
C、过磷酸钙
D、碳化钙
3.有机含硫化合物中硫的测定常用氧瓶燃烧分解法,若燃烧结束后( B )表明样品分解不完全。

A、加入指示剂溶液变黄色
B、残留有黑色小块
C、瓶内充满烟雾
D、瓶内烟雾消失
4.在电位滴定中,若以作图法(E为电位、V为滴定剂体积)确定滴定终点,则滴定终点为( C )。

A、E-V曲线的最低点
B、曲线上极大值点
C、为负值的点
D、E-V曲线最高点
5.在硅酸盐的分析中,在铵盐存在下,加入氨水控制PH值为8-9,溶液中的Fe3+、Al3+、形成( B )而与Ca2+、Mg2+分离。

A、络合物
B、沉淀物
C、挥发物
D、有色物
6.沉淀中若杂质含量太大,则应采取( A )措施使沉淀纯净。

A、再沉淀
B、升高沉淀体系温度
C、增加陈化时间
D、减小沉淀的比表面积
7.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减小狭缝,可能消除( D )。

A、化学干扰
B、物理干扰
C、电离干扰
D、光谱干扰
8.硫化氢中毒应将中毒者移至新鲜空气处并( B )。

A、立即做人工呼吸
B、用生理盐水洗眼
C、用2%的碳酸氢钠冲洗皮肤
D、用湿肥皂水洗皮肤
9.在火焰原子吸光谱法中,( C )不是消解样品中有机体的有效试剂。

A、硝酸+高氯酸
B、硝酸+硫酸
C、盐酸+磷酸
D、硫酸+过氧化氢
10.在金属离子M与EDTA的配合平衡中,其条件稳定常数与各种副反应系数的关系式应是( B )。

A、αM(L)=1+β1[L]2+β2[L]2+……+βn[L]n
B、logk'mY=logkmY-logαM-logαY+lgαmY
C、LogK'mY=logKmY-logαM-logαY
D、logk'mY=logkmY-logαy
11.使用高温电炉灼烧完毕,正确的操作是( C )。

A、拉下电闸,打开炉门,用长柄坩埚钳取出被烧物件
B、打开炉门,用长柄坩埚钳取出被烧物件,拉下电闸
C、拉下电闸,炉门先开一小缝,稍后,再用长柄坩埚钳取出物件
D、打开炉门,用长柄坩埚钳取出被烧物件
12.在气相色谱分析中,一般以分离度( D )作为相邻两峰已完全分开的标志。

A、1
B、0
C、1.2
D、1.5
13.对一难溶电解质AnBm(S) nAm++mBn-要使沉淀从溶液中析出,则必须( B )。

A、[Am+]n[Bn-]m=KSP
B、[Am+]n[Bn-]m>KSP
C、[Am+]n[Bn]m<KSP
D、[Am+1]>[Bn-1]
14.操作中,温度的变化属于( D )。

A、系统误差
B、方法误差
C、操作误差
D、偶然误差
15.控制电位库仑分析法仪器系统工作时所遵循的原理是( B )。

A、欧姆定律
B、法拉弟电解定律
C、比尔定律
D、龙考维奇公式
16.库仑滴定法和普通容量滴定法的主要区别在于( D )。

A、滴定反应原理
B、操作难易程度
C、准确度
D、滴定剂是通过恒电流电解在试液内部产生的
17.用pH玻璃电极测定pH=5的溶液,其电极电位为+0.0435V,测定另一未知试液时,电极电位则为+0.0145V。

电极的响应斜率为58.0mV/pH,此未知液的pH 值为( C )。

A、4.0
B、4.5
C、5.5
D、5.0
18.用一定量过量的HCl标准溶液加到含CaCO3和中性杂质的石灰试应完全后,再用一个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HCl达终点,根据这两个标准溶液的浓度和用去的体积计算试样中CaCO3的含量,属于( B )结果计算法。

A、间接滴定
B、返滴定
C、直接滴定法
D、置换滴定法
19.在薄膜电极中,基于界面发生化学反应而进行测定的是( B )。

A、玻璃电极
B、气敏电极
C、固体膜电极
D、液体膜电极
二、名词解释(8题,每题3分,共24分)。

1.因素:试验中要考虑的可能会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的条件。

常用大写字母表示。

2.正交表:是根据均衡分散的思想,运用组合数学理论在拉丁方和正交拉丁方的基础上构造的一种表格。

3.交互作用:一般地说,如果一个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与另一个因素所取的水平有关,就称这两个因素有交互作用。

4.试验设计:是研究如何合理地安排试验,取得数据,然后进行综合的科学分析,
从而达到尽快获得最优方案的目的。

5.综合平衡法:先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找出其较优生产条件,然后将各项指标的较优生产条件综合平衡,找出兼顾各项指标都尽可能好的生产条件的方法。

6.综合评分法:是用评分的方法,将多个指标综合成单一的指标---得分,用每次试验的得分来代表试验的结果,用各号试验的分数作为数据进行分析的方法。

7.直积法: 在某些试验设计中,试验因素常可分为几类,为了考察其中某两类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常采用的把两类因素所用的两张正交表垂直叠在一起进行设计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三判断题(11题,每题1分,共11分)。

1. t检验是由W.S.Gosset提出来的。

(×)
2. 在多元直线回归分析F检验与t检验必须同时进行。

(×)
3. 对同一样本,α越大,犯Ⅰ型错误的可能性越小。

(×)
4. 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误差平方和大,处理均方一定小。

(×)
5. 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误差自由度是观察值的总个数减去1。

(×)
6. 简单回归系数是自变量变化一个单位时应变量的平均变化量。

(√)
7. 任何试验都不需要设置对照组。

(×)
8. 正态总体均数μ的99%置信区间中,置信半径是t0.01(df)SX。

(×)
9. 单因素试验是只考虑一个因素而其它因素保持不变的试验。

(√)
10. 配对试验设计的结果用t检验法进行统计分析。

(√)
四、简答题(5题,每题7分,共35分)。

1.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一是重复,即一个条件值的每一个实现。

作用是提高估计和检验的精度
二是随机化,是通过试验材料的随机分配及试验顺序的随机决定来实现的
三是区组化,也就是局部控制。

2.试验设计的基本流程是什么?
答:1明确试验目的
2选择试验的指标,因素,水平
3设计试验方案
4实施试验
5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推断。

3.试验设计的相关分析有哪几种?
答:一是相关系数,即用数理统计中的两个量之间的相关程度来分析的一种方法。

二是等级相关,是把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的具体体现用等级次序排序,再测定标志等级和标志等级相关程度的一种方法。

有斯皮尔曼等级差相关系数和肯德尔一致相关系数)
4.为什么要进行方差分析?
答:方差分析可检验有关因素对指标的影响是否显著,从而可确定要进行试验的因素;
另外,方差分析的观点认为,只需对显著因素选水平就行了,不显著的因素原则上可在试验范围内取任一水平,或由其它指标确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