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人物形象的创作意义。
2、学习多维观照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
多角度理解人物行为的意义。
●教学难点:
作者创作人物形象的目的。
●主要方法:
对话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有人说;“平生不读《红楼梦》,满腹诗书亦枉然。
”可见《红楼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为什么这部书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我们且以其中的一个片断来分析,这就是《香菱学诗》。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各自认真轻声朗读全文后,概括文章故事内容。
三、阅读课文,深入理解
活动一:读红楼,知故事。
红楼故事会,香菱身世苦。
香菱,原名英莲,是乡绅甄士隐的独生女。
五岁元宵节观灯走失,几经人贩子拐卖,最后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作侍妾,年纪轻轻即得重病而
亡。
这样一个苦命女子在《红楼梦》里却不同凡响。
她进入薛家后被薛蟠呼来唤去,饱受折磨。
正巧薛蟠外出做生意,薛宝钗便将香菱带进了大观园。
她一进园,“见过众人之后,吃过晚饭……便往潇湘馆中来”找黛玉学诗。
一个普通的侍妾学作诗,大家会怎么看呢?我们今天就不妨试试“另眼看香菱,众口说学诗”,从下面几个方面分析这一事件的意义。
活动二:红楼人物品诗论话。
1、宝玉探、春宝论诗话香菱。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表明宝玉、探春等人对香菱学诗看法的语句,并作概括。
片段一:香菱品读诗
片段二:香菱初作诗
片段三:香菱再作诗
2、宝钗论诗话香菱
“呆”“疯”“魔”“仙”。
3、黛玉论诗话香菱
严格要求:“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
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
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
”
黛玉为什么愿意这样煞费苦心地教香菱学诗呢?真如她所说的“圣人说,‘诲人不倦’,她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之理”么?显然不是。
原来黛玉与香菱都是寄人篱下,孤苦无依,而其内心又都有着强烈的诗意人生的追求。
孤寂病苦的日子里,诗是林黛玉的良药,是她忠实的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