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际关系的特点和人际关系的类型
人际关系的特点和人际关系的类型
--
1.主从型
➢主从型的人际关系特点是,一方处于主导的支 配地位,而另一方则处于被支配或服从的地位。 主从型的人际关系是八种类型中最基本的一种, 几乎在所有的人际关系中都有主从型的因素。 同时,主从型的人际关系也是最牢固的一种关 系。
属于这种关系的夫妇在共同的生活中,虽然一方感到有一 定的压力,但是他们不会轻易离婚。
被动性
期待他人接纳自己 希望他人引导
等待他人对自己亲密
(二)八种人际关系类型
在人际关系类型的划分中,以雷维奇(P.Lewicki)的 划分方法较有代表性,他把人际关系归纳为如下八种类 型
1.主从型 2.合作型 3.竞争型 4.主从—竞争型
5.主从—合作型 6.竞争—合作型 7.主从—合作—竞争型 8.无规则型
第二,使人们互相排斥和反对的情感,即分离的情感。在这种情况下,对方 则是自己不能被接受的、难以容忍的,甚至是感到厌恶的客体。
三、人际关系的类型
从其内容上进行划分,可分为: 人际经济关系、 人际政治关系、 人际法律关系、 人际道德关系、 人际信仰关系 人际文化关系
从其状态上划分,还可以分为: 正常关系、 竞争关系、 协作关系、 障碍与冲突关系 封闭状态关系
➢这是一种难以相处的人际关系。 双方在相互作用时,有时呈现为 主从型的人际关系,。
而且,在这种混合型的关系中,常常包 含了主从和竞争型中最不好的特点。这 种关系的结局常常是在他们忍无可忍时, 不得不中断他们的联系。
如两个旅游爱好者结伴自助游西藏,获得非常美好的体 验,彼此对对方感到满意。这说明两人的相处能满足双 方的需要,则他们两人的关系是肯定的,积极的关系。 相反,如果其中一方对另一方感到不满,不真诚或发生 不利于另一方的行为,就会引起另一方不安,双方的友 好关系就会终止。
该定义包含三层含义 首先,人际关系表明了群体中人与人相互交往 过程中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的 程度,它主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 其次,人际关系是由一系列心理成分构成的。 它既有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也有行为成分。 最后,人际关系是在彼此交往活动的过程中建 立和发展起来的。交往是联系个人与他人、个 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的桥梁,没有人际交往, 也就无所谓人际关系。
--
2.合作型
➢在合作型的人际关系中,两个人有共同的目标, 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彼此能默契配合和互相 忍让。在双方发生分歧时,往往能够互相谦让。
一般来说,人们都希望与他人结成这种类型的关系。但是, 大量的研究表明合作型关系的双方更适宜做好朋友,而并 不十分适宜做夫妇。因为尽管这样的夫妇能够和睦相处, 但是他们也会感到单调乏味,容易产生厌烦的情绪。
人际沟通(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就是指社 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过程,即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 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
这个定义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人际沟通的外层是社会信息的传递; 第二,人际沟通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意识和情感的交 流。
人生活的过程就是不断沟通的过程,人有1∕3的时间用于睡眠, 而其他的2∕3的时间中,有70℅的时间是在和他人交换信息,甚 至一个人的沟通行为已经提前到了胎儿期。当他们还在母腹中的 时候,就通过接受父母抚摸母体腹部的方式来实现和父母的沟通。
二、人际关系的特点
(1)个体性 人际关系的第一特点就是个体性,人际关系的本质表现在具 体个人的互动过程中,其主要问题是对方是不是自己所喜欢或者愿意亲近的 人,其在人际关系中,“教师”与“学生”、“上司”与“下属”等角色角 色地位等退居其次。这就是人际关系的个体性特点的表现。
(2)直接性、可感性
这是因为人际关系的第二个特点,即人际关系的直接性(可感性),直接的、 面对面的交往,为人们所直接体验到,不通过第三者或是中介,而是双方对 于对方的直接感受,这样会增加真实性和可靠性。
(3)情感性
人际关系的第三个特点,人际关系的情感性,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们彼此之 间的情感活动,动之以情,这样的情既包括喜欢、关心等积极的情感因素, 也包括厌恶、憎恨等消极的情感因素。
人际间的情感倾向可以归结为两大类:
一类是使人们互相接近或吸引的情感,即连属情感。这种情况下,对方总是 自己所希望的、满意的客体,个体有强烈的与其合作或结合的行为倾向。
(一)人际关系三维理论
社会心理学家舒兹认为每个人都想寻求一种和谐的人际 关系。他把关于人际关系的心理需求划分为包容需求、控 制需求和感情需求三种。根据个体对人际关系的具体需求 的不同和态度的不同(主动与被动)把人际关系分为以下 六种:
需要
包容 控制 感情
行为倾向
主动性
主动与他人交往 支配他人 主动表示友爱
--
3.竞争型
➢竞争型的人际关系是一种令人 兴奋、又使人精疲力竭的不安 宁的关系。竞争的双方为了达 到各自的目标,常常会竭尽全 力去争取胜利。
这种人际关系的主要优点是有生气、有 活力,缺点是竞争时间过久,难免令人 感到精疲力竭。所有这是一种既令人兴 奋又使人精疲力竭的不安宁的关系。
--
4.主从—竞争型
第六章 人际关系
学习目标
1. 掌握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关系的特点和人际关系 的类型; 2. 理解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掌握改善人际关系的方 法; 3. 掌握爱情的定义和爱情三角理论,理解文化对爱情 观的影响
4.了解亲密关系解体的过程与体验。
人是社会的动物,不能离开群体而单独生存。亚里士多德曾说:“能独 自生活的人,不是野兽,就是上帝。”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几乎每天 都要和他人打交道。
有人估计,个人每天除8小时睡眠以外,其余16个小时 中有70%的时间是在进行了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的结果之一是交往双方形成人际关系,而人际 关系一旦形成又促进人际交往的深入进行,成为人际交往 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第一节 人际关系的基础
一、人际沟通与人际关系
所谓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指的是人们在 共同活动中彼此为寻求满足各种需要而建立起的相互间的心 理关系。人际关系的形成包含着认识、情感、行为三方面心 理因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