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硫化锌精矿氧化焙烧

硫化锌精矿氧化焙烧

实验二硫化锌精矿氧化焙烧
一、目的
(1)用固定床进行硫化锌精矿氧化焙烧,分析各段时间硫的产出率,来测定氧化速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曲线。

(2)学会氧化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3)了解硫化锌精矿氧化过程机理。

(4)学会硫的分析方法。

二、原理
在冶炼过程中,为了得到所要求的化学组分,硫化锌精矿必须进行焙烧,硫化锌的氧化是焙烧过程最主要的反应:
ZnS+3/2O2=ZnO+SO2
反应过程的机理:
ZnS+1/2O2(气)——ZnS+[O]吸附——ZnO+[S]吸附
ZnO+[S]吸附+O2——ZnO+SO2解吸
这个反应是气相与固相的化学反应,包括反应界面的传热与传质过程。

硫化锌颗粒开始氧化的初期。

化学反应速度本身控制着焙烧反应速度。

但当反应进行到某种程度时,颗粒表面便为氧化生成物所覆盖,参与反应的氧通过这一氧化物层向反应界面的扩散速度,或反应生成物SO2通过扩散从反应界面离去的速度等,便成为总氧化速度的控制步骤。

因此,可以认为反应按如下步骤进行:
(1)通过颗粒周围的气体膜向其表面扩散;
(2)氧通过颗粒表面氧化生成物向反应界面扩散;
(3)在反应界面上进行化学反应;
(4)反应生成的气体SO2向着氧相反的方向扩散,即反应从颗粒表面向其
中心部位逐层进行,硫化物颗粒及其附近气体成分的浓度可用未反应核模型表示。

提高硫化物氧化速度,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高氧分压,加速SO2吸收,减小矿石粒度,降低氧化层厚度,提高温度等措施。

本实验采用固定床焙烧,来测定硫化锌氧化速度。

分析氧化过程某一时刻产生的SO2的量,来计算硫化锌硫的脱出率;即单位时间硫的脱出率。

为了便于比较不同硫化物和不同条件下硫化物的氧化速度,引入以下公式:

S S S i
R ∑= 式中R S ——精矿中硫的氧化分数;
S i ——硫化锌精矿氧化过程中某一时间内失去的硫量; S 总——精矿中所有的含硫量。

利用氧化分数和时间关系作出,可以得出不同温度、不同粒度、不同气相组成对硫化锌焙烧过程的影响。

实验利用卧式管状炉,通空气在温度低于硫化锌的熔点下进行。

通过秒表计时,控制吸收液的吸收时间,利用滴定来分析SO 2得到S 的脱出率。

2NaOH+H 2SO 4=Na 2SO 4+2H 2O
三、仪器及试剂
仪器:电子天平、管状电炉、智能温度控制器、滴定台、气体吸收装置、无油空气压缩机、碱式滴定管等。

试剂:氢氧化钠、甲基红、亚甲基蓝、无水乙醇、双氧水、硫化锌。

四、实验步骤
1)利用电子天平称取硫化锌精矿0.5g ,小心放入瓷舟。

2)配制吸收液:双氧水25ml 、甲基红15ml 、亚甲基蓝2ml 加入到500ml 量筒,加水至500ml 。

将配置的吸收液分装于12支试管。

3)连接管道,检查管道连接和阀门位置是否正确。

正确后,进行下一步。

4)将盛硫化锌的瓷舟小心推入石英管内温度最高处,开启空气压缩机,当有气泡从溶液中冒出,开始计时,每5分钟转换一次阀门,保证每次只有一组试管的溶液吸收SO 2。

5)将已吸收二氧化硫的溶液倒入锥形瓶,在不断摇动过程中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

颜色变化:紫色→黑色(墨绿色)→亮绿色(终点色)。

6)计算每组脱硫量,计为S i (i=1,2…,6)。

7)计算0~t 时间段的脱硫率,以时间为横坐标,脱硫率为纵坐标作出ηs -t 图。

五、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
表1 NaOH滴定实验数据
次数时间间隔/min NaOH的体积/mL
1 4 50.3
2 4 27.5
3 4 11.6
4 4 6.0
5 4 2.0
6 4 0.1
表2 脱硫率与反应时间的实验数据(NaOH 0.1mol·L-1,ZnS g)
吸收的组别反应时间/min 消耗的NaOH/mL 脱硫率/% 备注Ⅰ 4 50.30 S1=48.79
Ⅱ8 77.80 S2=75.46
Ⅲ12 89.40 S3=86.71
Ⅳ16 95.40 S4=92.53
Ⅴ20 97.40 S5=94.47 可认为V、VI组
脱硫率不变Ⅵ24 97.50 S6=94.57
六、结果与讨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