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9.云南省特色小镇规划思路探讨
——以凤庆县鲁史旅游型特色小镇规划为例
赵磊
【摘要】小城镇是连接城乡的纽带和桥梁,是实现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与依托。
高水平的城镇规划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提高区域城镇化质量与水平、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增长等方面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凤庆县鲁史旅游型特色小镇规划内容的介绍,意在探讨云南边远山区小城镇规划中重点解决问题及规划设计要点。
【关键词】:特色小镇规划思路城镇建设
1背景介绍
为充分发掘云南资源优势,加快特色小镇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2011年5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意见》,要求“十二五”期间,力争全省每个县(市、区)培育1个至2个产业特征突出、功能配套完善、人居环境优美、发展活力强劲、带动作用明显的特色小镇,进一步丰富全省城镇类型、完善城镇体系;使部分经济实力较强、影响范围较广、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的特色小镇成为“云南特色名镇”,形成特色小镇集群效应,使云南丰富的资源得到更好开发利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鲁史镇位于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境东北部,形成于1302年,原称阿鲁司(历史上土著民族语言演化而成),拥有700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是茶马古道唯一关津要塞,也是凤庆县江北片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及交通枢纽。
2005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将鲁史镇列入全省60个旅游小镇之一;2006年,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基于鲁史镇具备云南省省级重点镇、旅游小镇及历史文化名镇的三重身份,因此,鲁史旅游型特色小镇规划的核心内容便是解决好城镇建设、历史文化保护及旅游发展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
2特色与挑战
2.1鲁史镇特色
2.1.1地缘特色
鲁史镇地处云南省澜沧江及黑惠江的交汇处,历史称之为“夹江地区”,是凤庆县江北地区中心,很自然地成为凤庆县江北两乡一镇的经济、文化中心和农副产品集散地。
鲁史镇在云南的位置示意图
2.1.2生态特色
鲁史镇景色怡人风光秀美,境内拥有五道河国家级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澜沧江百里长湖自然风光带、金鸡古茶树群等多项生态自然景观资源,并可依托小湾水电站库区,开展以户外运动为主的康体旅游项目。
鲁史镇五道河原始森林公园
2.1.3历史文化特色
鲁史镇是茶马古道上的要塞,拥有塘房、凤凰、金鸡、犀牛等诸多特色村落,鲁史古镇闲适、幽雅、古朴,现今保存完整的“三街、七巷、一广场”较好的体现其历史文化底蕴,为将来旅游产业开发提供了保障。
鲁史镇全景照片
2.1.4绿色农产品优势
依托良好农业基础,已初步形成山区立体农业综合开发模式(库区养鱼,山脚为水田,山中部种植烤烟、玉米、豆类,山上部养牛羊、种植核桃,农户家里养猪、养蚕),可依托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开展绿色食品加工。
鲁史镇生态农产品
2.2面临的挑战
(1)对外联系薄弱
鲁史镇地处山区,山高地远成为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境内大部分乡道、村道未硬化,交通通达性较差。
(2)用地局促
鲁史镇是典型的山区镇,98%的土地属于山地,目前鲁史镇区的已建区均位于山脊上。
(3)基础设施急需改善
镇内给排水、电力电信、水利、旅游服务、环境卫生等设施条件较差,急需改善。
(4)非农产业发展滞后
旅游、农副产品加工、商贸集散功能有待开发。
农产品结构单一,农业抗风险能力低。
3规划对策及思路
3.1突出优势、特色发展
注重发掘和利用好鲁史镇的地缘区位、历史文化、生态条件、小湾库区等优势资源,抓重点、抓特点、避免雷同,突出产业、文化、自然环境、村镇风貌等方面特色,建设内涵丰富的特色小城镇。
3.2多轮驱动、产业强镇
以城镇为平台、产业为支撑,在进一步优化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同时,大力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旅游、商贸物流为主的非农产业。
推进城镇建设与产业培育的有机融合,通过产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务,增加群众收入、提高生活质量。
3.3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科学布局镇域生产力,统筹城乡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城乡劳动力就业安排、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特色小镇建设与优化城乡结构联动发展,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良性格局。
3.4集约建设、上山上坡
立足鲁史镇域山区多、坝区少的实际,转变城镇建设发展理念,坚持多利用坡地、荒地搞建设,用“山水田园一幅画、城镇村落一体化”的思想来布局城镇建设,建设山地田园城镇,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促进城镇可持续发展。
3.5生态优先、循环利用
包括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建设生态村镇,推广生态文化;开发可再生能源,发展农村清洁能源;着力改善重点流域、重点地区的环境质量,维护生物多样性;积极推进生态环保工程建设,加强地质灾害生态防治;提高城镇公共绿化水平,加强城镇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生态恢复措施。
3.6文化传承、多元融合
充分发掘、整合并开发鲁史镇丰厚、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突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个性特征,成为融茶马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和明清历史文化多元文化一体的特色文化旅游古镇。
4鲁史镇特色规划
4.1空间布局特色
在城镇空间布局上,不拘泥形式,沿山脊带状、组团发展,保留鲁史镇周边的小山包、沟箐、大树、田园等地物特征,做到既尊重地形同时也尊重地物特征,总体构建“带状山地
田园组团型”小镇。
土地使用规划图
4.2产业发展特色
基于鲁史镇特殊的区位条件,在农业方面,依托山区,大力发展山地立体绿色农业,推广“林果+饲草+畜牧+沼气”为主的循环农业模式,鼓励发展渔业、蚕桑、牲畜等特色养殖村寨,避免单纯农田开恳造成的水土流失。
工业方面,依托绿色农产品,重点发展以农特产品加工、旅游产品加工为主的轻加工产业。
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以历史文化感知、生态农庄、山地康体运动为主的休闲体验式旅游、以农产品集散交易为主的商贸物流。
山区农业综合开发模式图
4.3 文化特色
通过建设多个人文景点及以设置传统农产品加工、特色工艺品制作、茶艺展示等为主的非物质文化传习馆,充分传承及展示了茶马文化及民间民俗文化。
晒酱油 榨油 织布 制茶
茶文化主题公园 四方街广场 4.4 交通组织特色
“之”字型路网最大限度减少土方量,结合绿化带设置纵向“楼梯街式”步行体系体现山城特色。
综合交通规划图
4.5城镇风貌特色
一是鲁史镇整体突出明清建筑风格,古镇以传统风貌为主,古镇与新区之间的风貌协调区以简化风格为主,新镇区演绎风格为主,实现古镇与新区的总体协调。
二是古镇“长流水”项目的建设,充分利用山形地势,也丰富了文化内涵及景观风貌。
传统建筑风格简化建筑风格演绎建筑风格
4.6绿化景观特色
充分结合山地路网中的三角地块、自然沟箐设置公共绿地及防护绿带;保留古镇周边古树大树及田园风光,形成山、水、田、镇有机共融的景观特色。
绿化景观规划图
4.7历史文化保护特色
调整镇区用地布局方向,新镇区不再沿古镇周边发展,实现古镇的最大保护;扩大保护范围,核心保护区除文保单位,还包括主要街巷,并将古镇周边田园风光纳入风貌协调区。
古镇保护范围规划图
4.8旅游特色
就鲁史镇目前的旅游环境、交通条件看来,它无法与丽江束河、腾冲和顺等古镇相比,它最大的特点是没有过度商业化,古朴、幽静,因此,对其旅游服务对象定位为:厌倦都市烦扰,向往“返璞归真”、“慢节奏”的休闲生活,以科考、摄影、艺术创作、自助游为主的人群。
5特色小镇规划设计重点
就目前情况来看,云南省小城镇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盲目照搬大中城市的规划、建设手法;2、建设松散,土地使用低效;3、缺少特色,千镇一面;4、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滞后;5、生态环境恶化,缺少必要的防污、治污设施。
针对上述问题,云南省特色小城镇规划的重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特色小镇构筑模式图
5.1找准城镇定位
根据小城镇所承担的主要区域职能,确定城镇性质与主导产业类型,判断与其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区域地位。
5.2灵活确定发展规模
小城镇的发展规模具有不确定性,既要实事求是,防止盲目夸大,也要为今后可能存在的跨越式发展留出弹性空间。
5.3科学确定城镇发展方向
充分考虑小城镇发展方向的可变性,既要有长远眼光,判断大的发展趋势,又要多方比较,留出调整的可能性。
5.4创造积极的街道空间
小城镇特有的经济规律与商业发展模式,决定了城镇主要服务设施布局不同于大中城市区块分明、功能清晰的街区模式,而是常常沿街展开,同时街道的使用功能也更为复合,活跃的街道成为城镇活力的展示空间。
5.5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潜在威胁
城镇污染工业项目、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危险品仓库等对城镇居民生活、生产存在安全、污染隐患的各类设施,均应按照国家的有关具体规定规范,合理选址或搬迁。
一般应处于城镇常年主导风向下风向和地表或地下水流下游侧,并与城镇保持必要的安全防护距离。
5.6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主要包括产业发展、文化传承、自然环境、城镇风貌等四方面的特色。
应尽可能做到小镇建设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城镇形态灵活自由又实用便捷;城镇建筑群适宜的尺度,既要
有利于节约宝贵的建设用地,也不是处处高楼林立;加强公共空间利用,特别是街巷空间的综合利用。
参考文献
(1)建设部课题组.新时期小城镇发展研究 [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孔祥智、盛来运.中国小城镇发展报告(2009)[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3)潘宜、陈佳骆.小城镇规划编制的理论与方法[M].中国建筑工业 2007
作者简介:赵磊,男,1982年3月,本科,云南省设计院,镇村规划室主任,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