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原生动物

原生动物

科研训练项目
——昆明常见类型土壤中原生动物生物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相关技术资料
土壤原生动物是指生活在土壤或土壤表面覆盖的凋落物中的原生动物,是一个相对独立存在的以土壤为栖息地的微型生物群落。

土壤原生动物种类繁多,生物量巨大,它们消耗土壤中大部分细菌,对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以及提高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的活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土壤原生动物也产生了许多适应土壤生活的生理性状。

土壤原生动物的种质资源调查是一项有价值的研究。

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份,项目小组对西山所采土样中原生动物的种类进行了培养和鉴定,因各种原因导致未能按时完成项目内容,获得预期的成果。

现将项目说完成内容中获得的相关技术资料整理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培养基
1.11Ⅰ号培养基:
2g琼脂,200ml蒸馏水,加热至琼脂全部溶解,121℃灭菌30min,倒板;
1.12Ⅱ号培养基:
葡萄糖5克;KH
3PO
4
0.1克;MgSO
4
•7H
2
O 0.1克;NaCl 0.1克;CaSO
4
•2H
2
O0.05
克;CaCO
3
2.5克;琼脂7.5克加入到500ml蒸馏水中充分搅拌溶解,并用加热器进行加热至溶解(CaCO3不能全溶),再加入琼脂,不断搅拌至完全溶解,倒板(由于是缺氮培养基,因而不需要灭菌)——培养肉足纲动物。

1.2主要仪器与设备
恒温培养箱、显微镜及显微摄影设备。

2试验方法
2.1土样采集及保存
2.11采集地点和时间
昆明市西山北坡
2.12采样点自然环境
植被种类丰富,分布均匀,纵向分布明显;地表有较好的腐殖质堆积层,土壤湿度适中;从早上10点到下午6点,经过多次测量,气温在20~23℃之间,土表空气湿度在68~72之间;土质为棕红壤,坡度在30°到45°之间,无雨水冲刷痕迹;
2.13采集方法
以选定采集点中的一棵较大的树为中心,半径2米的范围,等距选择6个采样点,除去表层较大的落叶,采集从腐殖质层开始以下5厘米的土壤,尽量保留块状,维持疏松度,将土样装到保鲜袋中密封,尽快带回;
2.14土样的实验室保存
采回土样后,选用合适的经消毒的陶花盆若干,将采回的土壤样品混合均匀,减少由于原生动物的分布特征导致土样中或有或无原生动物;将土样分装到花盆中,播种菜籽,喷洒少量水,放于户外较阴暗处保存,早晚各一次检测空气和土壤湿度,温度,以保持土壤中原生动物群落自然稳定状态。

2.2原生动物培养
培养方法——“非淹没培养皿法”:称取3g土壤均匀放于Ⅰ号培养基和Ⅱ号培养基的平板,加蒸馏水至刚要淹没土壤,在25℃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培养周期为1个月。

在培养过程中,定期补充蒸馏水,至半淹没状态,并保持较高的培养箱内空气湿度。

2.3镜鉴方法
2.31方法一
定期(培养的第3、7、11、15、19、23、27、30天)倾出培养中平板部分液体,制成临时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拍摄记录不同种类原生动物的形态特征。

此方法可记录到原生动物运动状态的形态特征,尤其对于运动缓慢的肉足虫,可以辨别虫体与周围环境的区别,及不同种类的运动特征。

但一滴原液中原生动物的数量巨大,多数纤毛虫和鞭毛虫处于快速运动状态,不易拍摄到清晰的特征照片。

2.32方法二
把1g琼脂溶于2升水中,121℃30min灭菌,冷却后形成琼脂液。

定期(培养的第3、7、11、15、19、23、27、30天)倾出培养中平板部分液体,取一滴
培养原液,与一定量的琼脂液混合均匀,制成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拍摄记录不同种类原生动物的形态特征。

此方法可是纤毛虫和鞭毛虫停止运动或使其运动变缓,可很好的拍摄到其形态特征。

2.4种类鉴定
根据实验拍摄获得的原生动物形态特征照片及运动特征视频,结合相关参考书籍文献,进行种类鉴定。

3结果
参考土壤原生动物检索表可鉴定出以下种:
3.1球波豆虫Bodo globosus Stein
动体虫目Kinetoplastida
波豆科Bodonidae
波豆虫属Bodo
球波豆虫Bodo globosus
Stein
体呈球形或宽卵形,但前端仍
浑圆。

2根鞭毛自身体前端伸出,
游泳鞭毛相当于体长,舵鞭毛为体
长的2倍。

运动方式拖曳的抖动。

伸缩泡1个,在中部。

体内有带金黄色、绿色、褐色的十食物块,淡水中甚普遍。

在浙江天目山和湖南衡山各站四季土壤样品中均有发现,数量较多。

体长9—13um,体宽8—12um。

3.2表壳虫属Arcella
表壳目Arcellinida
表壳亚目Arcellina
表壳科Arcellidae
表壳虫属Arcella
原生质体被壳裹住。

壳膜状或类似几丁质的成分,柔软或坚硬。

壳表面没有覆盖鳞片或片板,但可能有固着的碎屑。

3.3膨大肾形虫Colpoda inflata
前庭亚纲Vestibulitera
肾形科Colpodidae
肾形虫属Colpoda
膨大肾形虫Colpoda
inflate
体矮状的肾形,口前龙骨笔直,有6—8个缺缺刻。

体后半部呈腹肚状膨大,因此比前半部粗壮得多。

纤毛行距中等宽度,纤毛短而密。

大核圆形,居中。

伸缩泡1个,在后端。

在浙江天目山和湖南衡山5个站四季土壤样品中均有发现,数量较多。

体长40—72um。

3.4简变虫属Vahlkampfia
肉足纲Sarcodina
根足纲Rhizopodea
叶足亚纲Lobosia
裸变总目Gymnamoebidea
裂芡目Schizopyrenida
简变科Vahlkampfidae
简变虫属Vahlkampfia
伪足为典型的叶片状,原生质体裸露,单伪足圆柱状,很激烈的连续的爆破式前进;无鞭毛期。

3.5气球屋滴虫Oikomonas termo (Ehrenberg)S.Kent,1882
植鞭毛亚纲Phytomastigophorea
金滴虫目Chrysomonadida
屋滴虫属Oikomonas
气球屋滴虫Oikomonas termo
(Ehrenberg)S.Kent,1882
细胞卵形或球形,前端有唇状突出。

一根鞭毛,自唇状突出的底部的凹处伸出,此面为腹面。

鞭毛长度为体长的2倍。

无色素体。

伸缩泡1个,位于前端靠近鞭毛基部。

核位于体中或前半部。

喜在污秽的静水中生长。

在浙江天目山和湖南衡山的土壤样品中全年各站均有发现,数量相当多。

体长5-9um,但不会超过20um。

3.6罗氏虫属Rosuculus
肉足纲Sarcodina
根足纲Rhizopodea
叶足亚纲Lobosia
裸变总目Gymnamoebidea
变形目Amoebid
扇变形科Flabellulidae
罗氏虫属Rosuculus
伪足为典型的叶片状,原生质体赤裸,单伪足,平稳缓慢的质流,不会爆破式前进;无鞭毛期,体呈扁平的扇形、盘形、卵形,无亚伪足;外质未表膜化,有微弱的爆破行动,前端透明区可从两侧包围粒区。

3.7肉鞭亚门Eniosophon suicatum
植鞭毛纲Phytomastigophorea
眼虫目Euglenida
楔滴虫科Peranemacidae
肉管虫属Entosiphon
3.8圆壳虫属Cyclopyxis
表壳目Arcellinida
砂壳亚目Difflugina
匣壳科Centropyxidae
圆壳虫属Cyclopyxi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