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pdf文件2-浙江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课件网资料精

pdf文件2-浙江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课件网资料精

2、临床表现: 3、检查
\ 妇科检查:功能性痛经盆腔器官无器质性病变 \ 辅助检查:B超、宫腔镜、腹腔镜、子宫输卵管碘
油造影
临床表现
腹痛(腹胀)多发生在经前1~2天,行经第1天达 高峰,可呈阵发性痉挛性或胀痛伴下坠感,严重者 可放射到腰骶部、肛门、阴道、股内侧。甚至可见 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发凉等晕厥现象。但不伴 有腹肌紧张或反跳痛。少数于经血将净或经净后 1~2天开始觉腹痛或腰腹痛。
痛经
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教学目标
掌握 (1)痛经的定义 (2)痛经的护理措施 熟悉 (1)痛经的病因病机 (2)痛经的临床证型及证候表现 (3)各证型痛经的护治法则及代表方
定义
痛经是指由情志所伤,六淫为害,导致冲任受阻, 或因素体不足,胞宫失于濡养,而致经期或经行前 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伴腰酸腰痛等症状, 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者
西医治疗原则
避免精神刺激和过度劳累 对症治疗
两种有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药物 (1)口服避孕药 (2)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
(如芬必得、散利痛、扶他林、西乐葆等)
辨证施护
(一)辨证要点 本病属妇科痛证,腹痛为主症,辨证时应辨识腹
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以及疼痛的程度 要点一:根据痛经发生的时间辨虚、实
临床上痛经以实证居多,虚证较少。
(二)施护要点
1、健康教育
M 月经期保健教育 M 协助诊断原发病
2、病情观察:
观察疼痛部位、性质、发生时间、 程度及伴随症状等 3、精神心理护理
4、缓解症状
M 热敷、进食热饮、按摩等 M 遵医嘱服用药物 M 针灸、按摩等
M 体针:中极、次髎、地机;足三里、三阴交 M 耳针:子宫、内分泌、交感、肾
肉桂 小茴香 干姜 当归 川芎 赤芍 蒲黄 五灵脂 延胡索 没药
护理要点 \ 注意腹部保暖,可热敷、热熨等 \ 饮食以温性为主,如红糖、大枣等 忌食生冷
3、肝郁湿热
主症: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或胀痛不适,有灼热 感,或痛连腰骶,或平时小腹疼痛,经前加剧; 经血量多或经期长,色黯红,质稠或夹较多黏 液;素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臭味 + 湿热瘀阻证
辨证分型及护理要点
1、气血瘀滞
主症: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 行而不畅,血色紫黯有块 ,块下则痛减 + 气滞血瘀证
舌脉: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沉弦或涩。 治法:行气化瘀止痛
方药: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红花 桃仁 赤芍 川芎 当归 丹皮 乌药 枳壳 香附 甘草 五灵脂 延胡索
舌脉:舌质淡,脉细弦。 治法:益气补血止痛
方药:圣愈汤(《兰室秘藏》)
党参 黄芪 熟地 当归 川芎 生地
护理要点 \针刺用补法,可用热敷、热熨 \避免劳累,充分休息 \给予高营养、易消化饮食
5、肝肾亏虚
主症:经期或经后1~2天小腹绵绵作痛, 伴腰骶酸痛; 经色黯淡,量少质稀薄 + 肾气亏损证(偏阴虚)
护理要点 \腹痛时可卧床休息,平时加强锻炼 \宜多食理气活血之品,如玫瑰花、陈皮、 山楂等 \加强心理护理
2、寒湿凝滞
主症: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 月经或见推后,量少,经色黯 +实寒证
舌脉:舌黯,苔白,脉沉紧 治法: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方药:少腹逐瘀汤( 《医林改错》)
病因病机
痛经的主要病机为“不通则痛”、 “不荣而 痛”。与素体及经期、经期前后特殊生理状 态有关。
常见病因病机有气滞血瘀、寒凝胞中、湿热 下注与气血虚弱、肝肾虚损。


素性抑郁


愤怒伤肝

感受寒邪

过食生冷

冒雨涉水

久居阴湿
素体湿热
湿 热
内蕴

感受湿热


胞冲
伏 冲 任
脉任 经前经期 壅 不
滞畅
不通则痛
痛 经
气血下注


经 通则不痛 任 经后



通 经水外泄

脾胃虚弱

气血乏源

大病久病

大失血后

禀赋素弱 气

多产房劳


冲胞
任 不 足
经后 虚



经 缓
荣则不痛
气 血



经前 气血下注
诊断要点
1、病史:有伴随月经周期规律性发作的以小 腹疼痛为主证的病史,或经量异常、不孕、放 置宫内节育器、盆腔炎等病史。
\经前或经行初期疼痛多属实证 \月经将净或经后疼痛多属虚证
要点二:根据疼痛的部位察病位在肝在肾,在气 在血
\痛在少腹一侧或双侧多属气滞,病在肝 \痛在小腹正中常与子宫瘀滞有关 \痛及腰脊多属病在肾
要点三:详查疼痛的性质、程度是本病辨证 的重要内容 \掣痛、绞痛、灼痛、刺痛、拒按——实证 \隐痛、坠痛、揉喜按——虚证 \灼痛得热反剧——热证 \冷痛得热减轻——寒证 \痛甚于胀,持续作痛——血瘀 \胀甚于痛,时痛时止——气滞
舌脉:舌质淡红,苔薄,脉细弦 治法:益肾养肝止痛
方药:调肝汤(《傅青主女科》)
当归 白芍 山茱萸 巴戟天 阿胶 山药 甘草
护理要点 \ 节制房事 \ 进食补益肝肾之品
5、急症护理
\田七痛经胶囊 3~6粒 Tid。 \痛经丸 6~9克,日1~2次,临经时服用。
\麝香痛经膏 穴位外贴,取穴:气海、子宫、 三阴交或腹部痛点敷贴,每次选1~2穴,每穴 一片,1~3天更换。
\剧痛晕厥者——迅速平卧,头低脚高位,可肌 注阿托品、654-2等解痉剂。或前列腺素合成 酶抑制剂。同时针刺或按摩合谷、内关、人中 等穴。
舌脉: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方药:清热调血汤(《古今医鉴》)
生地 当归 川芎 白芍 桃仁 红花 牡丹皮 黄连 香附 莪术 延胡索
护理要点 \症状护理:呕吐者、带下黄稠者 \室温偏低,忌用热敷 \饮食偏凉,忌食辛辣助湿之品
4、气血亏虚
主症: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或小腹 及阴部空坠不适;月经量少,色淡、质清稀 + 气血虚证
经前或经后第一、第二天,小腹轻微胀痛,不影 响工作,过后自然消失,不属病态
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 无器质性病变者。
继发性痛经:是指由于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 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盆腔炎或宫颈狭窄 等引起的痛经。
传统的中医痛经病名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痛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