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溶栓和抗凝诊疗常规

溶栓和抗凝诊疗常规

溶栓和抗凝诊疗常规
活体的心血管系统内血液成分发生析出、凝集和凝固而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物质称为血栓。

器质性心脏病由于内皮或内膜损伤,心及循环淤滞和高凝状态常可引起心内血栓形成。

病因和发病机制
1、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2、血流缓慢和涡流形成
3、血液凝固性增强
诊断
(一)症状
1、栓塞的症状
(1)肺动脉的栓塞:95%的血栓栓子来自下肢静脉,少数是盆腔静脉,偶尔来自右心。

大量小血栓栓子的栓塞因为引起肺循环血量锐减,可引起右心室
压力升高和右心衰竭,如颈静脉怒张、肝大、下肢浮肿。

中等大小的血栓
栓子阻塞肺叶及段肺动脉,可引起肺梗死,突然剧烈的咳嗽、憋气胸闷。

大栓子阻塞肺动脉主干,使肝循环血量减少50%以上,均可引起患者突然
死亡。

(2)体循环动脉系统栓塞:栓子大多来自左心,栓塞多见于肾、脑、脾和下肢。

表现不同脏器局部组织发生急性缺血性梗死的症状。

多伴有皮肤的淤点淤
斑。

2、心力衰竭的症状:心慌、头晕、乏力,运动后或运动时劳累,咳嗽、咳痰,胸闷,
浮肿,不能平卧等表现。

3、也可无症状。

(二)体征
1、心大及心力衰竭的表现:面色苍黄,呼吸和心律加快,脉搏细弱,血压正常或偏低,
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向左下移动,心界向左下扩大,第一心音减弱,奔马律,心
尖部可出现轻中度吹风样收缩期杂音,肝大,下肢浮肿,颈静脉怒张。

2、根据栓塞不同脏器而出现不同体征。

(二)实验室检查
1、超声心动:左室血栓多发生在心尖部,血栓基底部较宽,附着于左室壁,形态不规
则,多呈扁平形,与室壁附着面较广,回声不均匀。

2、CT:CT值在平扫和增强扫描时无显著变化。

(三)鉴别诊断
肿瘤:心腔内肿瘤以黏液瘤最常见,绝大多数发生于心房,发生于心室者少见(左或右心室各占3%),可附着于心室游离壁和室间隔,大多右蒂,宽基底,黏液瘤的血供大多较丰富,增强CT扫描时多有强化。

【治疗】
1.溶栓:
1)尿激酶:500u/kg.次,静脉连用5-7天,隔日检测凝血象、血小板及超声心动。

监测标准范围:
Fg较治疗前降低至1.2-1.5g/l
TT为正常对照的1.5-2.5倍
FDPs在300-400mg/l
血小板正常
超声心动血栓大小及消失情况
2)口服华法令2.5mg/日,监测INR在1.5-2.0间,二个月后复查超声心动
3)低分子右旋糖苷:50ml/日,静脉注射
4)复方丹参:2ml/日,静脉注射。

2.抗凝:
低分子肝素:2-5u/kg.次,皮下注射,每日2次,共7天,隔日检测凝血象及超声心动,抗因子Ⅹa活性测定维持0.4-0.7u/ml间。

【并发症及处理】
出血
参考依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