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1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对数函数的单调性.
②会进行同底数对数和不同底数的对数的大小比较.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对数函数的学习,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重、难点【重点】:知识技能目标①②【难点】:知识技能目标②
教学第一环节:预习导学、自主学习(教师交给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通用工具、设置多样化预习题、对预习情况进行督察;学生在预习课自主完成文本阅读、提取有效信息、自主完成预习任务、梳理生成问题、建构文本知识体
系。
)认真阅读“对数函数及其性质”一节,回答下列问题。
一、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0<a<1a>1
图像
定义域
值域
性质
试试:常用对数函数:,自然对数函数:。
二、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区别和联系(结合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来分析)
三、反函数
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
互为反函数,它们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预习小结】:
【需要解答的问题】组长收集本组困惑问题和学生预习生成问题,并将其中一份教学案上交任课教师。
问题:
组长签字:
教学第二环节:教师点拨与解读(教师点拨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困惑的地方、生成的问题、教材重点难点;解读文本核心知识、知识体系、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利用典型例题进行导学、变式演示、交给学生解题通用工具、提升学生的感悟力。
)[典例分析]例1 比较下列各组数中两个值的大小:
(1)log23.4,log23.8;(2)log0.51.8,log0.52.1;
(3)log a5.1,log a5.9;(4)log75,log67.
例2、解不等式:)5
(
2
)1
2(
2
log
log+
-
-<x
x
【总结提升】:各小组推荐本组展示人员,开展小结展示活动,教师点评
教学第三环节:探究展示,教师点评(教师设计适当的探究性问题交给学生当堂讨论、小组集体合作派代表展示成果、教师巡查答疑、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点评、在探究中师生共同总结解决一类问题的规律、提升学生自我概括、归纳、描述、说明等综合能力)【课堂检测】:
1、比较下列各组数中两个值的大小:
(1)log0.7 1.3和log0.71.8;(2)log35和log64.
(3)(lg n)1.7和(lg n)2 (n>1);
2、若n
m
2
1
2
1log
log<,则有()
A m>n;
B m<n;
C m=n;
D m和n的大小不确定。
3、不等式)2
(
3
)
1(
3
log
log+
->x
x
的解集。
4、函数log(1)
a
y x
=-(01)
a a
>≠
且的反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4),求a的值.
教师/学生
评价与反思
做得较好的地方:
尚需改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