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七课汉字与书法第八课笔墨丹青精品PPT课件
第七课汉字与书法第八课笔墨丹青精品PPT课件
1.新石器时代: 刻画符号
2.商周时期: 甲骨文 金文
3.春秋战国时期: 文字混乱
4.秦朝: 小篆
隶书
陶器上的图画文字
“旦”
“斧”
甲骨文—最早的成熟汉字
幸 手铐
执 铐起双手
劓 割掉鼻子
甲骨文字体现的刑罚
散氏盘为西周后期 厉王时代的青铜器, 其铭文结构奇古,线 条圆润,因取横势而 重心偏低,故愈显朴 厚。在碑学体系中, 占有重要的位置。
艺术特色
魏晋南 社会危机及 北朝 文具的改进
王羲之
虚玄灵动
隋唐
张旭、怀素
狂放不羁
盛世气象 颜真卿、柳公权 注重规范法度
社会生活丰
宋代 富多样
宋四家、赵佶
有意无法
明代 社 世会俗平化民化、祝枝山、文徵明 强调个性化
第8课 笔 墨 丹 青
国画,就是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 美习惯而画出来的画。 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
东汉壁画《夫妇宴饮图》马王堆汉墓帛画
C、特点:色彩鲜艳、、气势宏大、神秘又不失古拙
战国《人物龙凤图》 画中人物长袍细腰、 侧身而立,双手合掌 颇具虔诚之态。上方 有神龙祥凤。全图表 示着祈神引导,使灵 魂升天这一主题。
(东汉)夫妇宴饮图
(东汉)和林格尔墓壁画
一、中国古代绘画的起源与发展脉络
1、起源(原始社会) 2、从萌芽走向成熟(夏商周-春秋战国)
宋代绘画的最大亮点----民间风俗画
《清明上河图》张择端
一、中国古代绘画的起源与发展脉络
1、起源(原始社会) 2、从萌芽走向成熟(夏商周-春秋战国) 3、凸显个性的文人画的出现(魏晋南北朝) 4、“灿烂而求备”(隋唐) 5、转折点(两宋时期) A、代表: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B、特点:文人山水画注重意境,风俗画是最大亮点
退之,画至吴道子,书至颜鲁公,而古
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欧 阳 询 书 法
宋代书法 各具情态
苏轼 书法
黄庭坚 书法
宋代书法
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 倡导“有意无法”
米蔡 芾襄
书书 法法
宋徽宗 赵佶 作品 芙蓉锦鸡图
瘦金体 千字文
明代
更加强调个性化
文征明小楷
祝枝山手札
朝代 时代风貌 书法名家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7、8课
汉字、书
课标要求:概述汉字、绘画起源、 演变的过程,了解书法和绘画的 发展脉络和每个时代基本特征
艾弗森脖子上的“忠” 字
贝克汉姆腰上的汉字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穷天地之变, 仰观奎星圆曲之势, 俯察龟文鸟羽山川, 指掌而创文字,天 为雨粟,鬼为夜哭, 龙乃潜藏。
仓颉
一、 文字的发展历程
书 同 文
峄山石刻
隶书
秦朝为什么要统一文字?文字的统 一与国家的发展之间有什么联系
统一文字原因: 各诸侯国对汉字任意减省笔画,造成异体杂
出、一字多形等混乱状况,削弱了汉字的交流功 能,不利于文化的发展的生产的进步
统一文字影响: 对统一的国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
深远影响
甲 骨 文
甲骨文
从“鱼”字的演变可
B、代表作:《山径春行图》(宋 马远) ; 《听琴图》 (宋徽宗 赵佶) 《清明上河图》(张择端)
南宋·马远 《山径春行图》
马一角、夏半边的 残山剩水,象征南 宋朝廷偏暗一隅
夏圭《山水十二景》
宋徽宗不但书法独创一格,且 以花鸟见长。建立皇家画院,而 且还有考试制度。对中国的绘画 起了推动作用。
听 琴 图
以推断汉字演变的过
程
大 篆
金文
(籀文)
小
篆 小篆 隶 隶书
草
楷
二、书艺历程
为什么到了魏晋南北朝汉字发展 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1、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汉字,为个性化 的艺术再创造准备了很好的材料
2、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形成 3、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东晋时期:
王羲之 《兰亭序》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中国古代绘画的起源与发展脉络
1、起源(原始社会) A、彩陶画、岩画、壁画、地画 B、代表:《集体舞蹈图》、《鹳鱼石斧图》 C、特点:自然、生动、质朴、粗犷、浪漫
一、中国古代绘画的起源与发展脉络
1、起源(原始社会) 2、从萌芽走向成熟(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 A、帛画、壁画 B、代表: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
吴道子改革传统的线描,用圆润丰腴、粗细变化 的线条,将晕染法的立体效果融入传统线描法, 又颇有动感。被誉为“吴带当风”。
吴道子《天王送子图》摹本(局部)
敦煌彩塑
敦煌壁画
一、中国古代绘画的起源与发展脉络
1、起源(原始社会) 2、从萌芽走向成熟(夏商周-春秋战国) 3、凸显个性的文人画的出现(魏晋南北朝) 4、“灿烂而求备”(隋唐) A、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壁画
B、代表:画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敦煌壁画 C、特点:表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吸收印度等外 来美术风格
D、时代背景:政治统一,经济繁荣
一、中国古代绘画的起源与发展脉络
1、起源(原始社会) 2、从萌芽走向成熟(夏商周-春秋战国)
3、凸显个性的文人画的出现(魏晋南北朝) 4、“灿烂而求备”(隋唐) 5、转折点(两宋时期) A、类型:文人山水画;宫廷画;民俗画
B、代表:顾恺之《洛神赋图》、《女史箴图》 开创“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
C、特点:单幅卷轴画、注重写意传神、总结绘画理论 D、时代背景:社会动荡、政治混乱、佛教和道教对 儒学的冲击,士人将自己的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融入 绘画创作中。
一、中国古代绘画的起源与发展脉络
1、起源(原始社会) 2、从萌芽走向成熟(夏商周-春秋战国) 3、凸显个性的文人画的出现(魏晋南北朝) 4、“灿烂而求备”(隋唐) A、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壁画 B、代表:画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敦煌壁画
隋唐书法
顿伏
如 山 峙 , 控 如 流 泉
如 虎 卧 , 起 如 龙 跳
张 旭 《
肚 痛 帖 》
。,
新的高峰
怀素 草书 惊蛇走虺,骤雨狂风, 与张旭合成“颠张醉素”
柳公权《玄秘塔碑》
颜 真 卿 《 多 宝 塔 碑 》
隋唐书法
新的高峰
狂放不羁的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宋代苏轼云:“诗至杜子美,文至韩
3、凸显个性的文人画的出现(魏晋南北朝)
A、人物画、宗教画、早期山水画 B、代表:顾恺之《洛神赋图》、《女史箴图》
开创“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
女史箴图(局部)
一、中国古代绘画的起源与发展脉络
1、起源(原始社会) 2、从萌芽走向成熟(夏商周-春秋战国)
3、凸显个性的文人画的出现(魏晋南北朝)
A、人物画、宗教画、早期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