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历史第二学期(人教版)选修三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2课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高二历史第二学期(人教版)选修三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2课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高二历史第二学期(人教版)选修三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2课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选择题(每个小题有四个选项,把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里)1.德国法西斯头目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写道:“1939年初,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

这个计划的实施,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这个计划”是指A.割占苏台德地区B.吞并奥地利C.吞并捷克斯洛伐克D.进攻波兰2.20世纪30年代各国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相继失败的原因不包括A.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B.都没有得到国际援助C.法西斯势力较早实现了联合D.各国反法西斯的力量相对弱小3.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它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重新武装的唯一办法。

”以下各项体现了希特勒这一意图的是A.发动对波兰的战争B.进入莱茵非军事区C.建立德、意、日三国轴心D.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4.墨索里尼曾明确规定“事情的解决必须不迟于1936年”;在打几场胜仗之后,“要想瓦解那个帝国不应该是一桩艰难的任务”,“用这种方法什九能够保证成功”。

这件“事情”指的是A.颠覆西班牙人民阵线政府B.吞并埃塞俄比亚C.建立“新罗马帝国”D.同德国缔结盟约5.30年代国际关系领域的主要矛盾是A.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B.帝国主义与殖民地的矛盾C.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D.法西斯势力与反法西斯势力的矛盾6.二战前夕,法西斯国家以反共作为招牌结盟的主要目的是()A.以反共迷惑西方大国,掩盖侵略意图B.以反苏为诱饵,鼓励西方大国执行绥靖政策C.打破共产国际提倡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D.拉拢西方大国加入轴心国军事同盟7.观察下面的漫画,该漫画A.讥讽了英国的均势政策B.讽刺了英法的绥靖政策C.揭示了西方社会的和平思潮D.反映了法德两国之间的矛盾8.对于二战全面爆发前举行的某次会议,美国历史学家R.R.帕尔默曾深有感触地说:“他们极其爱好和平,愿意以高昂的代价去换取它,而不敢相信与他们打交道的人竟是一个贪得无厌的敲竹杠的恶棍。

"R.R.帕尔默所说的这次会议A.使得德军摆脱了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困境B.承认了德国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的现实C.使德国法西斯得到了“向西进军”的鼓励D.使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最终破产9.下列事件若按照发生时间排列,位列第三的是A.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B.日本正式确立法西斯统治C.德国法西斯统治开始D.《慕尼黑协定》签订10.1934年,美国情报机关搜集到一本日本小人书并送交白宫。

其中有一幅插图:两个日本小孩一个身着陆军制服,头戴钢盔;另一个身着海军制服,嘴巴大张。

他们脚底下的地图包括整个太平洋,从菲律宾群岛到旧金山和马雷岛。

日本国旗第一面插在标明为菲律宾的地方,第二面插在关岛,第三面插在夏威夷,第四面插在旧金山。

对此现象解读最为合理的是A.该插图说明了日本陆海军分别觊觎着不同的战略目标B.该插图一定程度上预示出美日之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C.该插图反映了一战结束后所签订的《五国海军协定》D.反映美国情报部门战前对日本国内动态保持高度关切11.“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订立之后的整个形势,大大地打击了日本,援助了中国,加强了中国抗战派的地位,打击了投降派。

中国人民,对于这个协定表示欢迎,是很正确的。

"(《毛泽东选集·苏联利益和人类利益的一致》)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给毛泽东这段话的合理评价是A.非常正确B.比较片面C.完全错误D.比较客观12.二战之前,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都发生了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局部战争,但未能遏制二战的爆发。

下列对这一结局出现原因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国力量弱小,且各自为战B.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C.德意日法西斯正式结成军事同盟D.美国、英国等实行中立或自保政策13.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国际联盟对其采取的措施有:①石油禁运②封闭苏伊士运河③经济制裁④宣布意大利为侵略国A.①②④B.③④C.①③D.②③④14.共产国际“七大”提出的反法西斯侵略的斗争策略,未对下列哪一国家的反法西斯斗争产生重大影响:A.捷克斯洛伐克B.西班牙C.中国D.朝鲜15.有一种观点认为西班牙民族革命战争在某种程度上又可看作是“二战的彩排”。

这主要是因为A.西班牙战争导致了二战的爆发B.西班牙成为参加二战举足轻重的国家C.西班牙战争充分反映了当时各主要国家之间的矛盾D.国际纵队的参与使西班牙内战变成了一场国际冲突★非选择题16.材料一战以后,英国的和平主义思想严重,许多人对战争造成的巨大苦难刻骨铭心,希望和平永久保留,反对一切战争。

但纳粹党在德国掌权后,战争的阴云正在聚集,英国是否要重整军务、防范侵略?这成为重大的政治问题,大多数政治家此时坚持和平主义立场,他们虽然反对纳粹的黩武政策,却希望用经济手投来安慰希特勒,因此,反对重整军务。

对于时局的变化,保守党从1935年起开始进行有限度的重整军备。

尽管保守党重整军备是半心半意的,其政策重心是经济主义,但这些半心半意的的军备措施仍然发挥了作用,在二战初期帮助英国度过了难关。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前英国备战“半心半意”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绥靖主义的影响。

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35年1月法国同意把法属吉布提港到埃塞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铁路20%的股票让给意大利。

意大利则放弃对法属突尼斯的要求,并同意照顾法国在埃塞俄比亚的特殊利益。

……赖伐尔后来曾露骨地说:“如果意大利扩张,向着巴尔干、多瑙河和近东,那对全欧洲是一种灾害,势必演成欧洲战争。

所以把这个潮流澎湃的意大利转移一个方向‘开渠疏通’岂不更好些吗?让我们向着非洲沙漠吧!在那里它将畅流无阻,或者就能安静下来了。

”——摘自卢文璞主编《世界现代史》材料二 1935年10月3日,墨索里尼的军团侵人独立的非洲王国埃塞俄比亚。

……墨索里尼决心排除出现第二个阿杜瓦惨败的任何可能性。

他准备了一支25万人的军队,这支军队加上非洲的援军和劳工队伍共达40万人。

这支队伍装备着难以对付的坦克队、摩托化部队和飞机。

相比之下,埃塞俄比亚军队不到30万人,且几乎所有人员的装备都比意大利非战斗人员的装备差。

……摩洛哥里夫(部落)人的胜利证明用游击战术来对付装备优良的欧洲军队是十分有效的,但埃塞俄比亚部族首领以其自取灭亡的傲慢和无知藐视游击战,认为它毫无价值,有失身份。

相反,他们企图进行阵地战,结果遭到无情的炮击、轰炸,甚至还遭到了芥子气的喷洒。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材料三国际联盟行政院于1935年10月7日宣布意大利为侵略者。

4天之后,国际联盟大会投票表决对意大利实行经济制裁。

但石油或煤不在制裁项目之内,同时国联没有对意大利采取海上封锁或对意大利关闭苏伊士运河以切断在埃意军的供应线。

……墨索里尼在1938年承认:如果国联“把经济制裁扩大到石油上去,我就将不得不在一周中从埃塞俄比亚撤退。

这对我来说将会是一个无比的灾祸!”——摘自卢文璞主编《世界现代史》请回答:①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法国对意大利在非洲扩张的态度,其目的是什么?②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把埃塞俄比亚反法西斯战争失败的原因概括提炼、逐条列出。

(不得摘抄材料原句)③材料三表明英法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采取了什么政策?从中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3年12月,苏联拟定了一项关于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苏联同意在一定条件下参加国联;不反对在国联范围内缔结反对德国侵略的区域性共同防御协定;同意让比、法、捷、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和芬兰其中某几个国家参加这个协定,但法国和波兰必须参加;一旦遭到侵略国的军事进攻,各参加国应相互提供外交、道义和可能的物质援助。

材料二1934年2月,法国也提出了一项建立欧洲集团安全体系的建议:对德国毁约扩军行动采取强硬立场,不承认其合法性,坚持维护国联,维护欧洲现存的国际秩序和领土边界;加强法国的欧洲同盟体系,创建一个由若干区域性防御条约和互助公约构成的欧洲集体安全体系。

材料三1935年6月,英德两国签订《英德海军协定》。

英国同意德国提出的要求,即德国海军舰艇总吨位同英联邦成员国舰艇总吨位的比例为35∶100;德潜艇总吨位同英联邦成员国潜艇总吨位的比例为45∶100。

这与《凡尔赛和约》所规定的德国海军实力限额相比大幅度增加。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苏、法两国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建议的相同点。

苏、法两国为什么都提出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苏联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为什么要求法国和波兰必须参加?(3)材料三中,英国为什么要同德国签订《英德海军协定》?(4)为什么欧洲集体安全体系在二战前没有建立起来?参考答案1.C2.B3.C4.B5.D6.A7.B8.C9.B10.B11.B12.C13.B14.A15.C16.(1)原因:一战对英国的创伤;和平主义思潮的影响;英国对德实行绥靖政策;英国对欧洲大陆采取“均势”政策。

(2)影响:助长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气焰;使欧洲局势进一步恶化,加速了二战的爆发;苏联对英法失去信任感,与德国签署条约,使希特勒更加有恃无恐;英法白食其果,也损害了其自身利益。

17.①态度:与意大利达成妥协,将祸水引向埃塞俄比亚。

目的:确保法国在北非殖民地,特别是欧洲的利益和自身安全。

②原因:意大利侵埃准备充分;埃意实力对比相差悬殊;埃领导人军事指挥不当;国际联盟对意未采取有效的经济制裁。

③政策:采取了妥协退让的绥靖政策。

该政策实质是纵容侵略,促进了大战的爆发。

教训:必须吸取历史教训,防止局部战争扩大为全面战争,及早组成一个强大的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18.(1)相同点:都主张在国联范围内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防御的主要对象是德国。

原因:德国法西斯势力上台,面临德国侵略的威胁。

(2)互相承担抵制德国侵略的责任,形成对德国的包围;在德国进攻苏联时,有一个东方的屏障。

(3)推行欧洲大陆均势政策,扶植德国,抑制法国。

(4)英、法、苏等大国矛盾重重,英法有欧洲霸权之争,英国不希望法国过于强大;英法与苏联在意识形态上存在矛盾,互不信任;德国采取灵活的外交,分化瓦解欧洲大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