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_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

第二章_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


第三节 统计分组
一、统计整理的意义和内容
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统计整理的内容
审核原 始资料
对数据的分 组、汇总
绘制统 计图表
检查统计 误差
整理的中心 工作
显示数据的 基本特征
资料的积 累和保管
深入分析 的基础
二、统计分组的意义和作用
(一)统计分组的意义
▪ 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将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
区分为若干个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
▪ 确定组数、组距、组限(等距分组)
i R k
R-全距 K-组数 i -组距
重叠组限----“上组限不在内”原则
(二)等距分组和异距分组
▪ 计算各组频数、频率(等距分组)
营业额(元) 1000元以下 1000~2000 2000~3000 3000~4000 4000~5000 5000~6000 6000~7000 7000元以上
▪ 顺序排列数字资料,观察其中的集中与变异情况,确 定数列形式,计算全距(全距=8874 – 899 = 7975)
调查得到40家个体餐饮企业上月的营业额如下(元): 899、 975、1258、1879、1988、2270、2593、2889、3012、3458 3598、3688、3954、4015、4115、4228、4332、4402、4557、4682、4689、 4794、4856、5105、5112、5234、5581、5622、5645、5876、5987、6078、 6250、 6315、 6384、6572、6850、7224、7753、8874
2、各调查单位应同时进行 3、调查项目不能任意更改
2、统计报 自下而上地定期向国家和主管部门
表制度
报送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报告制度
▪ 特点:统一性 基层性 周期性 稳定性
▪ 分类: 按实施范围不同:国家、部门、地方报表
按调查范围不同:全面、非全面报表 按报送周期长短:日、旬、月、季、半年、年报 按填报单位不同:基层、综合 按报送方式不同:电讯报表、书面报表
(三)确定调查项目
调查项目是所要调查的具体内容。
列出调查项目的表格形式就是调查表。 单一表:每个调查单位一份 一览表:许多单位填列在一张表上
(四)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调查时间:调查资料所属的时点或时期。 调查期限:完成调查工作的期限。
(五)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六)选择调查方法
资料搜 集方法
直接观察法、登记法 报告法、采访法、网上调查法
3、抽样调查
1.以随机取样为基础
▪ 特 点:2.由部分推算整体的认识方法
3.抽样推断是运用概率估计方法 4.抽样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
▪ 作 用: 1.解决全面调查无法或难以解决的问题
2、补充修正全面调查的结果
▪ 优越性: 经济性、时效性、准确性、灵活性
▪ 组织形式:简单随机抽样、类型抽样、等距抽样、
曲线图
钟形分布
U形分布
J形分布
电 视 机
微 波 炉
电 冰 箱
洗 衣 机
家 用 空 调
条形图
50
45.8
45
40
34.5
35
30
25 20.5
20
24.1
15
12.6
10
5
0
系列1
饼形图
家用空调 33%
洗衣机 18%
电视机 15% 微波炉 9%
电冰箱 25%
一、判 断 对 错
1、组中值是根据各组上限和下限计算的平均值,所以它代表 了各组的平均分配次数。( )×
适用于离散变量
重叠式确定组限 适用于连续变量
2、组中值
每组上限与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 是各组的假定平均数。
组中值 = (上限值+下限值)÷2
开口组组中值的计算: 缺下限:组中值=本组上限— 相邻组组距/2
例如
缺上限:组中值=本组下限+ 相邻组组距/2
产值(万元)
50以下 50 — 60 60 — 70 70以上
合计
企业个数(个) 2 3 3 5 10 8 6 3 40
频率 5% 7.5% 7.5% 12.5% 25% 20% 15% 7.5% 100%
频数(率)密度 = 频数(率)/组距 (异距分组)
年生产能 力(百吨)
1百吨以下 1~5 5 ~ 20 20 ~ 50
合计
企业个 频数密度 数(个) (个/百吨)
10
10
20
5
30
2
10
0.3
70
等距 分组
不等距 分组
各组组距均相等。如: 10—20 20—30 30—40
以上各组组距均为10。 这种分组适用于均匀分布的总体。
各组组距不一定相等。如: 10—20 20—50 50—60 60—70
以上分组中,其中第二组与其它各组的组距 不同。这种分组适用于资料分布离差较大或者 是为了满足特殊的研究目的的需要。
合计
10901
-----
---
---
四、次数分布的主要类型
(一)钟型分布 (二)U型分布 (三)J型分布
钟形分布
U形分布
J形分布
第五节 统计图表
一、统计表 ➢ 统计表的构成
各类节目收视情况统计表
横行 标题
节目类型
新闻节目类 教育讲座类 体育比赛类 综合文艺类
收视率
82.3% 42.6% 80.7% 88.4%
目的: 组内同质性、 组间差异性
(二)统计分组的作用 划分现象的类型 揭示现象内部结构 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三、分组标志的选择
• 根据研究问题的目的来选择 • 选择最能反映被研究现象本质特征的标志 • 结合现象的历史或经济条件选择
分组 标志
数量标志 品质标志
四、简四单、分组、复合分组和分组体系
第一组组中值: 50-(10÷2)= 45 最后一组组中值:
70+(10÷2)= 75
三、累计次数分布
向上 累计
向下 累计
从变量值低的组开始,将各组次数(频 率)逐次向变量值高的组累计,说明某一 组上限以下各组的累计次数(频率)。
从变量值高的组开始,将各组次数(频 率)逐次向变量值低的组累计,说明某一 组下限以上各组的累计次数(频率)。
第二节 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 一、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分类
调查 范围
全面调查 非全面调查
普查 全面统计报表 抽样调查 重点调查 典型调查
1、普 查
▪ 特点: 一次性、全面调查
▪ 意义:◎掌握基本国情国力资料,为长期规
划提供依据; ◎为其它非全面调查提供总体单位的
基本信息
▪ 要求: 1、确定标准调查时间
B、普查
C、典型调查
D、重点调查
E、专门调查
5、对某城市职工家庭生活情况进行调查,适宜采用( CE)
A、全面调查
B、经常性调查
C、抽样调查
D、重点调查
E、采访法
6、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BCDE) A、调查对象是每一户家庭 B、调查项目较多时应采用单一表 C、一览表可同时填列若干个调查单位 D、调查单位是每个人 E、我国人口普查属专门调查
7、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 B ) A. 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 B. 推断总体数量特征 C. 对调查单位作深入研究 D. 广泛运用数学方法
三、多项选择题
1、在工业设备普查中( BDE) A、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C、每台设备是填报单位 D、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 E、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是调查对象
某市居民家庭储蓄统计表
家庭储蓄额 (万元)
0~1
储蓄总额 (万元)
158
储蓄额累 计比重
1.45%
家庭 家庭累 比重 计比重
18% 18%
1~5
325
4.43% 29% 47%
5~10
1568 18.81% 35% 82%
10~50
5380 68.16% 12% 94%
50万以上
3470
100% 6% 100%
2、制定统计调查方案,应确定( ABC)E A、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 C、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D、调查资料的使用范围 E、调查的时间和时限
3、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共同点是( AB) A、两者都是非全面调查 B、两者选取单位都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C、两者都按随机原则选取单位 D、两者都按非随机原则选取单位 E、两者都可以用来推断总体指标
简单分组 复合分组
对总体只按一个标志分组; 只反映现象在某一标志特 征上的差异
选择两个及以上标志层叠 起来分组; 从不同角度反映总体内部 的差异
分组 体系
用一系列标志对总体的多 种分组结合成的体系。
第四节 分配数列
一、分配数列的概念和种类:
▪ 反映总体结构分布状况及特征 ▪ 构成要素
各组的单位
数(频数)、
D.统计报表
2、对我国各铁路交通枢纽的货运量调查以了解铁路货运的总体 状况,这属于( B)
A.普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典型调查
3 、在国营工业企业设备普查中,调查单位是( A ) A.国营工业企业的每台设备 B.每个国营工业企业 C.国营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 D.所有国营工业企业
4、抽样调查是一种( A)
频率
总体 的各 个组
某地区从业劳动者产业分组统计
产 业 从业人数(万人) 频率(%)
第一产业
428
第二产业
364
第三产业
129
合计
921
46.47 39.52 14.01 1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