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化炉维护检修规程

气化炉维护检修规程

气化炉维护检修规程1总则1.1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A气化炉及B/C气化炉的维护检修。

1.2设备概述气化炉为华鲁恒升大氮肥国产化装置中核心设备之一,用于水煤浆的加压气化,为合成氨或甲醇生产提供粗原料气。

我公司采用的气化炉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西北化工研究院的专有技术(B/C气化炉,类似于德士古气化炉);另一种为华东理工大学的专有技术(A气化炉,为四烧嘴对撞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1.3设备结构与技术性能简介1.3.1设备结构A气化炉和B/C气化炉均由燃烧室和激冷室组成。

燃烧室内衬耐火材料,就燃烧室筒体来说,从内到外依次为热面砖、背衬砖、隔热砖和可压缩层(膨胀材料)。

衬里材料结构为:炉膛基本为竖向直筒;上面为球形拱顶;下面为收缩的渣口结构,即锥底。

在使用中蚀损最严重的部位是向火面砖。

A气化炉和B/C气化炉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有:a)A气化炉安四个烧嘴,在炉子侧面即燃烧室筒体上水平对置安装, A 气化炉开车时在炉子顶部安装预热烧嘴,正常生产时炉子顶部用堵头堵死;B/C气化炉只一个烧嘴,在炉子顶部朝下安装,开车时预热烧嘴也安装在此。

b)A气化炉在激冷室只有下降管没有上升管,而设置了气泡分离器;B/C 气化炉既有下降管也有上升管,没有设置气泡分离器。

1.3.2技术参数与性能A气化炉和B/C气化炉的介质均为02、H2、CO、C02、H2O、H2S、N2和炉渣,工作压力均为6.5MPa,燃烧室工作温度均为1450C,激冷室工作温度均为252°C。

单炉日处理煤量A气化炉比B/C气化炉略高。

另外,A气化炉产生的气化气中有效气体成分(CO+ H2)含量高。

1.4设备完好标准1.4.1零部件a)各零部件和附件完整、齐全,质量符合要求b)仪表、仪器、安全联锁装置准确、灵敏,不超期使用1.4.2设备性能a)气化气产量、纯度达到设计要求b)各项工艺参数符合操作指标144技术资料144.1技术资料准确齐全,至少包括:c)竣工图,制造、安装技术文件(含无损检测记录、设备制造合格证、压力容器制造质量证明书、安装工程交工技术文件),设备调试记录,使用说明书d)设备结构及易损件图纸e)设备运行累计时间f)设备检修方案,实际修理情况记录及技术鉴定记录g)设备技术改造的方案、图样、材料质量证明书、施工质量检验技术文件和资料h)安全附件校验、修理和更换记录i)历年设备缺陷、事故情况记录及处理报告1.6.4.2操作规程和维护检修规程齐全1.6.5设备及环境a)设备静密封点达到《化学工业设备动力管理规定》中的静密封检验标准b)设备保温良好,无跑冷现象c)设备防腐完整d)设备及周围环境清洁,无杂物2日常维护与常见故障处理2.1日常维护2.1.1严格按照气化炉工艺操作规程调整工艺参数,使设备正常运行。

2.1.2坚持每班巡检,主要检查项目有:a)气化炉筒体、拱顶部位的温度高低变化情况;b)仪表调节阀、热电偶测温是否灵敏、准确、可靠;c)设备有无跑冒滴漏现象。

2.1.3应在每运行15天或过滤器压差超过0.2MPa时对激冷水过滤器进行切换清洗。

2.1.4应每天对激冷水的水质进行分析,重点是激冷水的灰份含量。

2.1.5在投料后升压过程中,对气化炉安装烧嘴的大法兰、全部烧嘴法兰、激冷室人孔法兰、破渣机连接法兰及气化炉筒体上其它连接法兰进行泄漏检查,并按规定对检修过的法兰螺栓进行热紧。

2.1.6应在气化炉刚开车并升压至正常操作条件后,定期对下列数据进行分析:a)烧嘴冷却水进出口温度;b)烧嘴冷却水出口 CO含量;c)烧嘴压差与水煤浆流量关系;d)中心氧量/总氧量比率。

2.1.7气化炉在升压及正常运行期间,应检查并确认气化炉仪表吹扫、冷却用氮的流量是否达到设计运行规定,应保证氮气管线畅通、无堵塞和高温气体倒流。

2.2定期检查3.2.1当气化炉累计运行一定时间后,对激冷环及下降管检查有无穿孔、腐蚀、过烧、变形、龟裂、局部鼓胀,激冷环四周环隙是否均匀,有无异物堵塞,并疏通下降管平衡孔。

3.2.2打开激冷水外环管两端盲法兰,对激冷水外环管进行高压水清洗。

运行超过一个月,应从激冷环四个进水法兰处用高压水枪对激冷环进行冲洗,确认激冷环四个小孔通畅;超过两个月,应将激冷室内的激冷环的激冷水管抽出检查冲洗。

在封闭激冷环四个进水法兰前,送激冷水对进口短管进行冲洗、确认。

3.2.3打开激冷水过滤器,对过滤器进行清理、确认。

3.2.4应在每次停车后,对FV1304管线、FV1312管线进行清理和高压水冲洗, 同时疏通FV1305排水管线并确认。

3.2.5对激冷环送激冷水进行激冷环及下降管的水分布试验,确认沿下降管壁四周激冷水分布均匀,无局部缺水或水膜脱离壁面,同时确认水分布试验前激冷水系统全部已经清理干净。

326当累计运行超过一个月,应拆下文丘里洗涤器进行检查和清洗,确认其清洁完好。

3.2.7当气化炉耐火砖从上一次进炉检查后累计运行超过两个月,或停炉次数超过5次,或其它异常情况认为有必要进炉检查时,应对炉内的耐火砖的表面蚀损、剥落掉块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确认,并作好记录。

3.2.8每次从气化炉拔出的烧嘴,原则上应予更换,并将烧嘴上粘附的灰渣立即用洁净水冲洗干净。

烧嘴使用前应经车间、检修单位、公司设备主管部门三方对烧嘴的主要尺寸、内部清洁度以及法兰密封面进行共同确认签字认可。

3.2.9检修后应对激冷室内部壁面及导气管及气化炉出口管线清理,并同时检查激冷室内所有连接牢固可靠,下降管与上升管之间的环隙符合要求。

3.2.10仪表人员打热电偶前应确认气化炉内温度高于1000C ;打热电偶时,工艺人员必须在场监护。

在每次气化炉停炉时,仪表人员应对气化炉的玻璃液计、浮筒、膜盒等进行拆检调校,以便下次测量准确,并对重要的流量计的导压管进行冲洗和检查。

3.3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3.4紧急停车3.4.1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操作人员应立即报告主控室采取紧急措施作系统停车处理:a)工艺管线及气化炉人孔处严重泄漏危及安全生产时;b)激冷水中断、烧嘴盘管烧穿;C)气化炉筒体、拱顶部位温度逐渐升高,且不能迅速查明原因时;d)其它危及人身及设备安全的紧急情况。

342停车保护措施a)停车时必须按操作规程要求进行操作。

b)在降温、降压过程中,泄压要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泄压速率不能太快,同时要密切监视部位(包括:气化炉托盘温度、工艺气出口温度变化),如温度异常,立即停止泄压,待稳定后再重新开始。

c)确认各程控阀门状态在正确的位置。

d)控制激冷室液位,防止满液对耐火材料损坏。

e)停、断电跳车后,立即关闭气化炉系统,前后切断S2阀系统保压以防止系统压力突降,电源恢复后禁止启动激冷水泵向激冷环通水,防止对激冷环的损坏。

4耐火材料检修方法4.1对耐火材料的质量要求4.1.1耐火砖等耐火材料质量应符合《气化炉耐火材料要求》。

4.1.2每批耐火砖合格质量标准取 AQL = 4%。

4.1.3耐火砖的验收按照《GB10325耐火制品堆放、取样、验收、保管和运输规则》进行。

.4.2砌筑前的准备4.2.1砌筑前炉壳、锚固件和托砖板等应经验收,与砌体接触的金属表面应经过清理,表面应无油污、铁锈及其它污物,焊缝应圆滑。

4.2.2与砌体接触的金属表面清理除锈后宜涂一层防锈层,与耐火纤维粘贴的金属表面可不涂。

4.3耐火砖的砌筑4.3.1锥底耐火砖的砌筑a)激冷表面用耐火泥进行找平后衬10mm厚的高温耐火毯垫。

?b)4.2.2筒体耐火砖的砌筑4.2.3拱顶耐火砖的砌筑424浇注料的施工5竣工验收5.1验收前的准备工作5.1.1拆除炉膛内、外临时设施,并彻底清扫干净锁斗内砖块、铁器杂物。

5.1.2仪表、电气检修完毕5.2验收时应提供如下资料:a)施工记录,包括壳体主要尺寸的测量,主要隐蔽工程,气化炉主要部位的标高、半径、水平度、环隙、砖缝及每条砖缝的宽度。

b)设计变更资料c)材料证明资料:主要材料质量证明书和/或合格证,材料代用证明,必要的试验报告,耐火泥和浇注料的配比记录。

5.3耐火砖砌筑检查验收5.3.1耐火砖缝用塞尺检查,厚度应等于被检查砖缝的规定厚度,当塞尺插入砖缝深度不超过20mm时则该砖缝认为合格。

5.3.2炉子砌筑应具备平整表面,按图样要求用水平尺检查。

砌筑异形砖时用斜度样板检查;垂直度用线坠或靠尺检查;砌筑圆墙时用弧样板检查。

5.3.3整个工程竣工验收应组织有设备管理、使用单位和施工单位有关人员参加共同验收,竣工验收证书应由参加部门代表签署意见后存档。

6烘炉6.1烘炉曲线见下图6.2验收结束,气化炉应自然干燥48h、炉内温度应保持在15C、并在其生产流程有关的机器和设备单体试运转并调整合格后安装预热烧嘴。

6.3烘炉采用煤气热风源,热风从炉口开口处的拱顶进入气化炉,以锥底开口排出。

6.4升温速率以25T/h为宜,降温速率以50C /h为宜。

7检修安全注意事项7.1 进炉检查和进炉从事其它工作,必须办理进塔入罐许可证,并按《气化炉切断隔离确认表》对气化炉的全部盲板位置和切断隔离阀的切断情况进行确认。

7.2 气化炉内进行焊接、切割等动火作业,应严格进行动火分析,并确认气化炉完全与系统可靠隔离,动火时保证炉内空气流通。

7.3气化炉内照明应采用24V安全电源。

7.4从炉内吊出或吊入耐火砖前,应对吊具的安全性进行确认。

起吊过程中,工作人员不得直接位于起吊物之下,以防砸伤。

起吊前,应对起吊的安全技术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并向检查人员交底,起重吊物由专人负责。

7.5拆、装耐火砖时,燃烧室下渣口应用木板或其它方法可靠圭寸闭,防止炉砖落下砸坏下降管和激冷环。

拆下部砖时,应防止上部砖坍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