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1.的倒数是()A.﹣B.﹣C. D.2.今年2月份,某市经济开发区完成出口316000000美元,将这个数据3160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A.316×106B.31.6×107C.3.16×108D.0.316×1093.学校为了丰富学生课余活动开展了一次“爱我云南,唱我云南”的歌咏比赛,共有18名同学入围,他们的决赛成绩如下表:9.40 9.50 9.60 9.70 9.80 9.90成绩(分)人数 2 3 5 4 3 1则入围同学决赛成绩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A.9.70,9.60 B.9.60,9.60 C.9.60,9.70 D.9.65,9.604.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中装有a个除颜色外完全相同的球,这a个球中只有3个红球,若每次将球充分搅匀后,任意摸出1个球记下颜色再放回盒子.通过大量重复试验后,发现摸到红球的频率稳定在20%左右,则a的值约为()A.12 B.15 C.18 D.215.不等式的解集是()A.x≥3 B.x≥2 C.2≤x≤3 D.空集6.点A(﹣1,y1),B(﹣2,y2)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则y1,y2的大小关系是()A.y1>y2B.y1=y2 C.y1<y2D.不能确定7.如图,△ABC内接于⊙O,∠BAC=120°,AB=AC=4,BD为⊙O的直径,则BD等于()A.4 B.6 C.8 D.128.平行四边形ABCD与等边△AEF如图放置,如果∠B=45°,则∠BAE的大小是()A.75° B.70° C.65° D.60°9.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P从起点B出发,沿BC,CD逆时针方向向终点D匀速运动.设点P所走过的路程为x,则线段AP,AD与平行四边形的边所围成的图形面积为y,表示y 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如下图,则AB边上的高是()A.3 B.4 C.5 D.610.如图,菱形ABCD放置在直线l上(AB与直线l重合),AB=4,∠DAB=60°,将菱形ABCD 沿直线l向右无滑动地在直线l上滚动,从点A离开出发点到点A第一次落在直线l上为止,点A运动经过的路径总长度为()A. B. C. 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11.﹣的绝对值等于.12.在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13.方程x(x﹣1)=x的解为.14.分解因式:2b2﹣8b+8= .15.在如图的正方形纸片上做随机扎针实验,则针头扎在阴影区域内的概率为.16.如图,已知点A是双曲线y=在第一象限的分支上的一个动点,连结AO并延长交另一分支于点B,以AB为边作等边△ABC,点C在第四象限.随着点A的运动,点C的位置也不断变化,但点C始终在双曲线y=(k<0)上运动,则k的值是.17.如图,点P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的一个动点(不与B、D重合),连结AP,过点B作直线AP的垂线,垂足为H,连结DH.若正方形的边长为4,则线段DH长度的最小值是.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平行四边形OABC的顶点A,B的坐标分别为(6,0),(7,3),将平行四边形OABC绕点O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平行四边形OA′B′C′,当点C′落在BC的延长线上时,线段OA′交BC于点E,则线段C′E的长度为.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0题,共76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推演步骤或文字说明)19.计算:(﹣3)2﹣+()﹣1.20.解方程:1﹣=.21.先化简,再求值:,其中a=﹣1.22.如图,点B在线段AF上,分别以AB、BF为边在线段AF的同侧作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BFGE,连接CF和DE,CF交EG于H.(1)若E是BC的中点,求证:DE=CF;(2)若∠CDE=30°,求的值.23.我市某中学决定在八年级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中开设A:实心球,B:立定跳远,C:跳绳,D:跑步四种活动项目.为了了解学生对四种项目的喜欢情况,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图①②的统计图.请结合图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在这项调查中,共调查了多少名学生?(2)将两个统计图补充完整;(3)若调查到喜欢“立定跳远”的5名学生中有3名男生,2名女生.现从这5名学生中任意抽取2名学生.请用画树状图或列表的方法,求出刚好抽到同性别学生的概率.24.某物流公司承接A、B两种货物运输业务,已知3月份A货物运费单价为50元/吨,B 货物运费单价为30元/吨,共收取运费9500元;4月份由于工人工资上涨,运费单价上涨情况为:A货物运费单价增加了40%,B货物运费单价上涨到40元/吨;该物流公司4月承接的A种货物和B种数量与3月份相同,4月份共收取运费13000元.试求该物流公司月运输A、B两种货物各多少吨?25.如图,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交于A,B两点,点A的坐标为(2,6),点B的坐标为(n,1).(1)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点E为y轴上一个动点,若S△AEB=10,求点E的坐标.26.如图,在⊙O的内接四边形ACDB中,AB为直径,AC:BC=1:2,点D为弧AB的中点,BE⊥CD垂足为E.(1)求∠BCE的度数;(2)求证:D为CE的中点;(3)连接OE交BC于点F,若AB=,求OE的长度.27.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x﹣4)(a为常数,且a>0)与x轴从左至右依次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经过点B的直线y=﹣x+b与抛物线的另一交点为D,且点D的横坐标为﹣5.(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P为直线BD下方的抛物线上的一点,连接PD、PB,求△PBD面积的最大值;(3)设F为线段BD上一点(不含端点),连接AF,一动点M从点A出发,沿线段AF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到F,再沿线段FD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到D后停止,当点F 的坐标是多少时,点M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用时最少?2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4,0),B(0,3),动点P从点O出发,沿x轴负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B出发,沿射线BO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运动,过点P作PC⊥AB于点C,连接PQ,CQ,以PQ,CQ为邻边构造平行四边形PQCD,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1)当点Q在线段OB上时,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PC,AC的长;(2)在运动过程中.①当点D落在x轴上时,求出满足条件的t的值;②若点D落在△ABO内部(不包括边界)时,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3)作点Q关于x轴的对称点Q′,连接CQ′,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时刻使过A,P,C三点的圆与△CQQ′三边中的一条边相切?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D.2017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1.的倒数是()A.﹣B.﹣C. D.【考点】17:倒数.【分析】根据倒数的定义求解即可.【解答】解:的倒数是,故选:D.2.今年2月份,某市经济开发区完成出口316000000美元,将这个数据3160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A.316×106B.31.6×107C.3.16×108D.0.316×109【考点】1I: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解答】解:将3160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3.16×108.故选:C.3.学校为了丰富学生课余活动开展了一次“爱我云南,唱我云南”的歌咏比赛,共有18名同学入围,他们的决赛成绩如下表:9.40 9.50 9.60 9.70 9.80 9.90成绩(分)人数 2 3 5 4 3 1则入围同学决赛成绩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A.9.70,9.60 B.9.60,9.60 C.9.60,9.70 D.9.65,9.60【考点】W5:众数;W4:中位数.【分析】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求解.【解答】解:∵共有18名同学,则中位数为第9名和第10名同学成绩的平均分,即中位数为: =9.60,众数为:9.60.故选:B.4.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中装有a个除颜色外完全相同的球,这a个球中只有3个红球,若每次将球充分搅匀后,任意摸出1个球记下颜色再放回盒子.通过大量重复试验后,发现摸到红球的频率稳定在20%左右,则a的值约为()A.12 B.15 C.18 D.21【考点】X8:利用频率估计概率.【分析】在同样条件下,大量反复试验时,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在概率附近,可以从比例关系入手,列出方程求解.【解答】解:由题意可得,×100%=20%,解得,a=15.故选:B.5.不等式的解集是()A.x≥3 B.x≥2 C.2≤x≤3 D.空集【考点】CB: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分析】先求出不等式组中每一个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它们的公共部分,就是不等式组的解集.【解答】解:,解①得:x≥2,解②得:x≥3.则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3.故选A.6.点A(﹣1,y1),B(﹣2,y2)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则y1,y2的大小关系是()A.y1>y2B.y1=y2 C.y1<y2D.不能确定【考点】G6: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分析】先根据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判断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所在的象限及其增减性,再根据A、B两点的横坐标判断出两点所在的象限,进而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反比例函数y=中,k=2>0,∴此函数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一、三象限,且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1<0,﹣2<0,∴点A(﹣1,y1)、B(﹣2,y2)均位于第三象限,∵﹣1>﹣2,∴y1<y2.故选C.7.如图,△ABC内接于⊙O,∠BAC=120°,AB=AC=4,BD为⊙O的直径,则BD等于()A.4 B.6 C.8 D.12【考点】M5:圆周角定理.【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得∠C=∠ABC=30°,再根据圆周角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得BD的长.【解答】解:∵∠BAC=120°,AB=AC=4∴∠C=∠ABC=30°∴∠D=30°∵BD是直径∴∠BAD=90°∴BD=2AB=8.故选C.8.平行四边形ABCD与等边△AEF如图放置,如果∠B=45°,则∠BAE的大小是()A.75° B.70° C.65° D.60°【考点】L5:平行四边形的性质;KK: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分析】由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45°,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可求得∠DAB的度数,又由△EAF是等边三角形,即可求得∠EAF的度数,继而求得答案.【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BAD=180°﹣∠B=180°﹣45°=135°,∵△AEF是等边三角形,∴∠EAF=60°,∴∠BAE=∠BAD﹣∠EAF=75°.故选A.9.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P从起点B出发,沿BC,CD逆时针方向向终点D匀速运动.设点P所走过的路程为x,则线段AP,AD与平行四边形的边所围成的图形面积为y,表示y 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如下图,则AB边上的高是()A.3 B.4 C.5 D.6【考点】E7: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分析】要找出准确反映y与x之间对应关系的图象,需分析在不同阶段中s随x变化的情况.【解答】解:由图象可以看出BC=5,CD=6,S行四边形ABCD=24,∵S行四边形ABCD=AB×h=6h=24,∴h=4.故选:B.10.如图,菱形ABCD放置在直线l上(AB与直线l重合),AB=4,∠DAB=60°,将菱形ABCD 沿直线l向右无滑动地在直线l上滚动,从点A离开出发点到点A第一次落在直线l上为止,点A运动经过的路径总长度为()A. B. C. D.【考点】O4:轨迹;L8:菱形的性质;MN:弧长的计算.【分析】画出图形即可知道,从点A离开出发点到点A第一次落在直线l上为止,点A运动经过的路径的长度为图中的弧线长,由此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如图,从点A离开出发点到点A第一次落在直线l上为止,点A运动经过的路径的长度为图中弧线长.由题意可知=,∠DOA2=120°,DO=4,所以点A运动经过的路径的长度=2×+=π+π,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11.﹣的绝对值等于.【考点】15:绝对值.【分析】绝对值的性质: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解答】解:根据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得﹣的绝对值等于.12.在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1 .【考点】E4: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分析】因为当函数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为非负数,所以x﹣1≥0,解不等式可求x的范围.【解答】解:根据题意得:x﹣1≥0,解得:x≥1.故答案为:x≥1.13.方程x(x﹣1)=x的解为x1=0,x2=2 .【考点】A8: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分析】移项后分解因式,即可得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解答】解:x(x﹣1)=x,x(x﹣1)﹣x=0,x(x﹣1﹣1)=0,x=0,x﹣1﹣1=0,x1=0,x2=2.故答案为:x1=0,x2=2.14.分解因式:2b2﹣8b+8= 2(b﹣2)2.【考点】55: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分析】先提取公因式2,再根据完全平方公式进行二次分解.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解答】解:原式=2(b2﹣4b+4)=2(b﹣2)2.故答案为:2(b﹣2)2.15.在如图的正方形纸片上做随机扎针实验,则针头扎在阴影区域内的概率为.【考点】X5:几何概率.【分析】先根据矩形的性质求出矩形对角线所分的四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再根据旋转的性质求出阴影区域的面积即可.【解答】解:根据矩形的性质易证矩形的对角线把矩形分成的四个三角形均为同底等高的三角形,故其面积相等,根据旋转的性质易证阴影区域的面积=正方形面积4份中的一份,故针头扎在阴影区域的概率为;故答案为:.16.如图,已知点A是双曲线y=在第一象限的分支上的一个动点,连结AO并延长交另一分支于点B,以AB为边作等边△ABC,点C在第四象限.随着点A的运动,点C的位置也不断变化,但点C始终在双曲线y=(k<0)上运动,则k的值是﹣3 .【考点】G6: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KK: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分析】连接OC,易证AO⊥OC,OC=OA.由∠AOC=90°想到构造K型相似,过点A作AE⊥y 轴,垂足为E,过点C作CF⊥y轴,垂足为F,可证△AEO∽△OFC.从而得到OF=AE,FC=EO..设点A坐标为(a,b)则ab=1,可得FC•OF=3.设点C坐标为(x,y),从而有FC•OF=﹣xy=﹣3,即k=xy=﹣3.【解答】解:∵双曲线y=关于原点对称,∴点A与点B关于原点对称.∴OA=OB.连接OC,如图所示.∵△ABC是等边三角形,OA=OB,∴OC⊥AB.∠BAC=60°.∴tan∠OAC==.∴OC=OA.过点A作AE⊥y轴,垂足为E,过点C作CF⊥y轴,垂足为F,∵AE⊥OE,CF⊥OF,OC⊥OA,∴∠AEO=∠OFC,∠AOE=90°﹣∠FOC=∠OCF.∴△AEO∽△OFC.∴==.∵OC=OA,∴OF=AE,FC=EO.设点A坐标为(a,b),∵点A在第一象限,∴AE=a,OE=b.∴OF=AE=a,FC=EO=b.∵点A在双曲线y=上,∴ab=1.∴FC•OF=b•a=3ab=3,设点C坐标为(x,y),∵点C在第四象限,∴FC=x,OF=﹣y.∴FC•OF=x•(﹣y)=﹣xy=3.∴xy=﹣3.∵点C在双曲线y=上,∴k=xy=﹣3.故答案为:﹣3.17.如图,点P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的一个动点(不与B、D重合),连结AP,过点B作直线AP的垂线,垂足为H,连结DH.若正方形的边长为4,则线段DH长度的最小值是2﹣2 .【考点】LE:正方形的性质;M8: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取AB的中点O,连接OH、OD,然后求出OH=AB=2,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OD,然后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知当O、D、H 三点共线时,DH的长度最小.【解答】解:如图,取AB的中点O,连接OH、OD,则OH=AO=AB=2,在Rt△AOD中,OD===2,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OH+DH>OD,∴当O、D、H三点共线时,DH的长度最小,DH的最小值=OD﹣OH=2﹣2.故答案为:2﹣2.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平行四边形OABC的顶点A,B的坐标分别为(6,0),(7,3),将平行四边形OABC绕点O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平行四边形OA′B′C′,当点C′落在BC的延长线上时,线段OA′交BC于点E,则线段C′E的长度为 5 .【考点】R7: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L5:平行四边形的性质;T7:解直角三角形.【分析】过点C作CD⊥OC′于点D.利用旋转的性质和面积法求得CD的长,然后通过解直角三角形推知:tan∠COC′=.结合图形和旋转的性质得到∠COC′=∠AOE,自点E向x轴引垂线,交x轴于点F,则EF=3.利用等角的正切值相等tan∠AOE=tan∠COC′==,进而求得OF的长度,则C′E=O′E+O′C=4+1=5.【解答】解:∵OC=OC′,CC′⊥y轴,A,B的坐标分别为(6,0),(7,3),∴点C到y轴的距离:7﹣6=1.∴O′C=O′C′=1,O点到CC′的距离是3,∴OC=OC′=,S△OCC′=×2×3=3.如图,过点C作CD⊥OC′于点D,则OC′•CD=3,∴CD=,sin∠COC′==,tan∠COC′=.∵∠COC′+∠COE=∠AOE+∠COE,∴∠COC′=∠AOE,∴tan∠AOE=tan∠COC′=.如图,过E作x轴的垂线,交x轴于点F,则EF=OO'=3.∵tan∠AOE=,∴OF==4,∵OF=O′E=4,∴C′E=O′E+O′C′=4+1=5.故答案为:5.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0题,共76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推演步骤或文字说明)19.计算:(﹣3)2﹣+()﹣1.【考点】6F:负整数指数幂;1E:有理数的乘方;22:算术平方根.【分析】本题根据有理数的乘方、算术平方根、负整数指数幂等知识点进行解答.【解答】解:原式=9﹣2+2=9.20.解方程:1﹣=.【考点】B3:解分式方程.【分析】观察可得最简公分母是(x﹣1),方程两边乘最简公分母,可以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解答】解:x﹣1﹣1=﹣2x,3x=2,x=,经检验:把x=代入(x﹣1)≠0故x=是原方程的解.21.先化简,再求值:,其中a=﹣1.【考点】6D:分式的化简求值.【分析】先根据分式混合运算的法则把原分式化为最简形式,再把a=﹣1代入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原式=•,=a+1,把a=﹣1代入得,原式=﹣1+1=.22.如图,点B在线段AF上,分别以AB、BF为边在线段AF的同侧作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BFGE,连接CF和DE,CF交EG于H.(1)若E是BC的中点,求证:DE=CF;(2)若∠CDE=30°,求的值.【考点】LE:正方形的性质;KD: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可得BE=CE,再根据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可得BC=CD,BE=BF,然后求出BF=CE,再利用“边角边”证明△BCF和△CDE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DE=CF;(2)设CE=x,根据∠CDE的正切值表示出CD,然后求出BE,从而得到∠BCF的正切值,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BCF=∠GFH,然后根据等角的正切值相等解答即可.【解答】(1)证明:∵E是BC的中点,∴BE=CE,在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BFGE中,BC=CD,BE=BF,∴BF=CE,在△BCF和△CDE中,,∴△BCF≌△CDE(SAS),∴DE=CF;(2)解:设CE=x,∵∠CDE=30°,∴tan∠CDE==,∴CD=x,∵正方形ABCD的边BC=CD,∴BE=BC﹣CE=x﹣x,∵正方形BFGE的边长BF=BE,∴tan∠BCF===,∵正方形BGFE对边BC∥GF,∴∠BCF=∠GFH,∵tan∠GFH=,∴=.23.我市某中学决定在八年级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中开设A:实心球,B:立定跳远,C:跳绳,D:跑步四种活动项目.为了了解学生对四种项目的喜欢情况,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图①②的统计图.请结合图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在这项调查中,共调查了多少名学生?(2)将两个统计图补充完整;(3)若调查到喜欢“立定跳远”的5名学生中有3名男生,2名女生.现从这5名学生中任意抽取2名学生.请用画树状图或列表的方法,求出刚好抽到同性别学生的概率.【考点】X6:列表法与树状图法;V5:用样本估计总体;VB:扇形统计图;VC:条形统计图.【分析】(1)用D的人数除以所占的百分比,即可求出调查的学生数;(2)用抽查的总人数减去A、B、D的人数,求出喜欢“立定跳远”的学生人数,再除以被调查的学生数,求出所占的百分比,再画图即可;(3)用A表示男生,B表示女生,画出树形图,再根据概率公式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1)根据题意得:15÷30%=50(名).答;在这项调查中,共调查了50名学生;(2)C项目的人数为50﹣(10+5+15)=20,其百分比为×100%=40%,补全图形如下:(3)用A表示男生,B表示女生,画图如下:共有20种情况,同性别学生的情况是8种,则刚好抽到同性别学生的概率是=.24.某物流公司承接A、B两种货物运输业务,已知3月份A货物运费单价为50元/吨,B 货物运费单价为30元/吨,共收取运费9500元;4月份由于工人工资上涨,运费单价上涨情况为:A货物运费单价增加了40%,B货物运费单价上涨到40元/吨;该物流公司4月承接的A种货物和B种数量与3月份相同,4月份共收取运费13000元.试求该物流公司月运输A、B两种货物各多少吨?【考点】9A: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分析】首先设A种货物运输了x吨,设B种货物运输了y吨,根据题意可得等量关系:3月份A货物的运费+B货物运费=9500元;4月份A货物的运费+B货物运费=13000元,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再解即可.【解答】解:设A种货物运输了x吨,设B种货物运输了y吨,由题意得:,解之得:.答:物流公司月运输A种货物100吨,B种货物150吨.25.如图,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交于A,B两点,点A的坐标为(2,6),点B的坐标为(n,1).(1)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点E为y轴上一个动点,若S△AEB=10,求点E的坐标.【考点】G8: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分析】(1)把点A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把点B的坐标代入已求出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得出n的值,得出点B的坐标,再把A、B的坐标代入直线y=kx+b,求出k、b的值,从而得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设点E的坐标为(0,m),连接AE,BE,先求出点P的坐标(0,7),得出PE=|m﹣7|,根据S△AEB=S△BEP﹣S△AEP=10,求出m的值,从而得出点E的坐标.【解答】解:(1)把点A(2,6)代入y=,得m=12,则y=.把点B(n,1)代入y=,得n=12,则点B的坐标为(12,1).由直线y=kx+b过点A(2,6),点B(12,1)得,解得,则所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x+7.(2)如图,直线AB与y轴的交点为P,设点E的坐标为(0,m),连接AE,BE,则点P的坐标为(0,7).∴PE=|m﹣7|.∵S△AEB=S△BEP﹣S△AEP=10,∴×|m﹣7|×(12﹣2)=10.∴|m﹣7|=2.∴m1=5,m2=9.∴点E的坐标为(0,5)或(0,9).26.如图,在⊙O的内接四边形ACDB中,AB为直径,AC:BC=1:2,点D为弧AB的中点,BE⊥CD垂足为E.(1)求∠BCE的度数;(2)求证:D为CE的中点;(3)连接OE交BC于点F,若AB=,求OE的长度.【考点】MR:圆的综合题.【分析】(1)连接AD,由D为弧AB的中点,得到AD=BD,根据圆周角定理即可得到结论;(2)由已知条件得到∠CBE=45°,根据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得到∠A=∠BD,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E:AC=BE:BC,即可得到结论.(3)连接CO,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得到OE垂直平分BC,由三角形的中位线到现在得到OF=AC,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EF=BC,由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解答】(1)解:连接AD,∵D为弧AB的中点,∴AD=BD,∵AB为直径,∴∠ADB=90°,∴∠DAB=∠DBA=45°,∴∠DCB=∠DAB=45°;(2)证明:∵BE⊥CD,又∵∠ECB=45°,∴∠CBE=45°,∴CE=BE,∵四边形ACDB是圆O的内接四边形,∴∠A+∠BDC=180°,又∵∠BDE+∠BDC=180°,∴∠A=∠BD,又∵∠ACB=∠BED=90°,∴△ABC∽△DBE,∴DE:AC=BE:BC,∴DE:BE=AC:BC=1:2,又∵CE=BE,∴DE:CE=1:2,∴D为CE的中点;(3)解:连接EO,∵CO=BO,CE=BE,∴OE垂直平分BC,∴F为BC中点,又∵O为AB中点,∴OF为△ABC的中位线,∴OF=AC,∵∠BEC=90°,EF为中线,∴EF=BC,在Rt△ACB中,AC2+BC2=AB2,∵AC:BC=1:2,AB=,∴AC=,BC=2,∴OE=OF+EF=1.5.27.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x﹣4)(a为常数,且a>0)与x轴从左至右依次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经过点B的直线y=﹣x+b与抛物线的另一交点为D,且点D的横坐标为﹣5.(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P为直线BD下方的抛物线上的一点,连接PD、PB,求△PBD面积的最大值;(3)设F为线段BD上一点(不含端点),连接AF,一动点M从点A出发,沿线段AF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到F,再沿线段FD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到D后停止,当点F 的坐标是多少时,点M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用时最少?【考点】HF: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首先求出点A、B坐标,然后求出直线BD的解析式,求得点D坐标,代入抛物线解析式,求得a的值;(2)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建立函数关系式,再确定出最大值;(3)由题意,动点M运动的路径为折线AF+DF,运动时间:t=AF+DF.如图,作辅助线,将AF+DF转化为AF+FG;再由垂线段最短,得到垂线段AH与直线BD的交点,即为所求的F点.【解答】解:(1)抛物线y=a(x+2)(x﹣4),令y=0,解得x=﹣2或x=4,∴A(﹣2,0),B(4,0).∵直线y=﹣x+b经过点B(4,0),∴﹣×4+b=0,解得b=,∴直线BD解析式为:y=﹣x+,当x=﹣5时,y=3,∴D(﹣5,3),∵点D(﹣5,3)在抛物线y=a(x+2)(x﹣4)上,∴a(﹣5+2)(﹣5﹣4)=3,∴a=.∴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y=x2﹣x﹣(2)设P(m, m2﹣m﹣)∴S△BPD=×9[(﹣m+)﹣(m2﹣m﹣)]=﹣m2﹣m+10=﹣(m+)2+∴△BPD面积的最大值为;(3)如图,作DK∥AB,AH⊥DK,AH交直线BD于点F,∵由(2)得,DN=3,BN=9,∵∠DBA=30°,∴∠BDH=30°,∴FG=DF×sin30°=FD,∴当且仅当AH⊥DK时,AF+FH最小,点M在整个运动中用时为:t=AF+FD=AF+FH,∵l BD:y=﹣x+,∴F x=A x=﹣2,F(﹣2,2)∴当F坐标为(﹣2,2)时,用时最少.2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4,0),B(0,3),动点P从点O出发,沿x轴负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B出发,沿射线BO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运动,过点P作PC⊥AB于点C,连接PQ,CQ,以PQ,CQ为邻边构造平行四边形PQCD,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1)当点Q在线段OB上时,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PC,AC的长;(2)在运动过程中.①当点D落在x轴上时,求出满足条件的t的值;②若点D落在△ABO内部(不包括边界)时,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3)作点Q关于x轴的对称点Q′,连接CQ′,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时刻使过A,P,C三点的圆与△CQQ′三边中的一条边相切?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D.【考点】MR:圆的综合题.【分析】(1)利用三角函数sin∠OAB==,cos∠OAB==,列出关系式即可解决问题.(2)①当D在x轴上时,如图2中,由QC∥OA,得 =,由此即可解决问题.②当点D在AB上时,如图3中,由PQ∥AB,得=,求出时间t,求出①②两种情形时的△POQ 的面积即可解决问题.(3)如图4中,当QC与⊙M相切时,则QC⊥CM,首先证明QB=QC,作QN∠BC于N,根据cos∠ABO==,列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当CQ′是⊙M切线时,方法类似.【解答】解:(1)如图1中,∵OA=3,OB=4,∴AB===5,在Rt△ACP中,PA=4﹣t,∵sin∠OAB==,∴PC=(4﹣t),∵cos∠OAB==,∴AC=(4﹣t).(2)①当D在x轴上时,如图2中,∵QC∥OA,∴=,∴=,解得t=.∴t=s时,点D在x轴上,②如图3中,∵PQ∥AB,∴=,∴=,∴t=,综上所述,当<t<时,点D落在△ABO内部(不包括边界).(3)如图3中,作QN⊥BC于N,∵Q(0,3﹣2t),Q′(0,2t﹣3),当QC与⊙M相切时,则QC⊥CM,∴∠QCM=90°,∴∠QCP+∠PCM=90°,∵∠QCP+∠QCB=90°,∴∠BCQ=∠PCM=∠CPM,∵∠CPM+∠PAC=90°,∠OBA+∠OAB=90°,∴∠APC=∠OBA,∴∠QBC=∠QCB,∴BQ=CQ,∵cos∠ABO==,∴=,解得t=,当CQ′是⊙M切线时,同法可得=,解得t=,∴t=s或时,过A,P,C三点的圆与△CQQ′三边中的一条边相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