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艺术构成与社会发展

艺术构成与社会发展

目录摘要:关键词 (1)一.艺术与文明社会发展的统一性 (1)二、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1)三.社会生活与艺术创作 (2)四.艺术创作对社会影响 (2)五.文艺创作如何引领时代发展 (3)第一.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时代主流 (3)第二、坚持“三贴近”,讴歌人民群众 (4)第三、尊重艺术规律,大胆探索创新 (4)第四、组织精兵强将,精心打造精品 (4)第五、加强文艺评论,引导审美和创作 (4)六.小结 (5)摘要:艺术作为精神文化的一种形式,其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其所在的社会环境,艺术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艺术是一种比理性的论证更普遍的语言。

豪泽尔曾说过:“世上只有无艺术的社会,而没有无社会的艺术”,任何一个艺术家都是在一定的家庭、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一定的民族文化以及一定的世界潮流与时代精神等因素的影响与熏陶下逐渐成长起来的。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大多为满足主观与情感的需求,亦是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

其根本在于不断创造新兴之美,借此宣泄内心的欲望与情绪,属浓缩化和夸张化的生活。

由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任何可以表达美的行为或事物,皆属艺术。

因此,我就要以社会的角度从下面几方面来进行探讨研究。

艺术对社会影响及其发展。

关键词:艺术社会影响发展一.艺术与文明社会发展的统一性艺术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人类所创造出来的,是人类意识的反应,是人类价值观的反应,是人类对美的理解,社会是发展的,艺术也是发展的,每个时期人民的审美需求都是不同的,粗犷的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原始社会的人们,对美的理解也是粗犷的,这时候的艺术更多的被当成文字,起着记录某场战役或某场祭祀的作用,到了奴隶社会,艺术品才变成一种单纯的奢侈品,呗少数奴隶主所占有,这个时期大多数的艺术只能作为装饰品没有太多的思想内涵,封建社会艺术记录的功能,有了新的内容,肖像画(这是由于绘画水平的提高),资本主义社会照相机的出现让绘画艺术遭到了严峻的考验,新的语言开始出现,艺术家更注重情感和想法的表达,由于艺术是具有记录性质的,也由于从事艺术工作的人不同,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艺术是社会的反应,所以说艺术与文明社会发展是统一的。

二、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1)艺术在整体社会结构中从属于意识形态,它既具有一般意识形态的特性,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质,因而它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即审美的意识形态。

(2)艺术的特质是审美,它是人类审美情趣、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的体现。

艺术不同于其他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是以具体的形象反映客观世界。

(3)艺术隶属于社会精神层面,是一种有别于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等特殊社会意识形态,它为经济基础所决定,并服务于经济基础。

它同经济基础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政治、法律、道德等“中间环节”作用于经济基础的,艺术与意识形态各部门以及政治、科学等均有密切关系。

三.社会生活与艺术创作艺术创作有三个阶段:生活体验,艺术构思,意象物化。

其中社会生活对艺术创作的第一个阶段有着最直接的影响。

最典型的例子是欧洲17世纪的荷兰小画派和唐宋时期的人物画,都是艺术家观察生活和忠实地表现生活的范例,画面上都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对当时的生活场景做了最真实生动的记录,表现了人对世俗生活的热爱。

艺术发展到现代阶段,从造型手段上往往较含蓄,甚至带有很多非写实的因素,但是丝毫没有削弱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体验。

比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和达利的《大战的预感》表现的都是当时战争的消息对艺术家的情感最真实的冲击。

另外社会生活的积累也是一个艺术家的修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丰富曲折的生活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材料和前提条件。

往往涉世的深浅,会直接影响到看问题的深刻程度,这种思想深度与文化修养则直接决定艺术作品的格调与品味。

四.艺术创作对社会影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的交流、人与自然及人文环境之间的交流,艺术是其互动关系的重要媒介,也就是说,艺术可以成为相互促进与不断改变的促成媒介。

当然,不同社会有它不同的发展进程以及个别的需求。

但是,在建立人类社会的过程中,过去、现在以及未来艺术都将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部分。

不管怎样,艺术都永远不会消失,甚至由于社会的发展而更显得重要。

艺术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深地根植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艺术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之广泛、存在之深入、作用之微妙,往往使我们意识不到它的存在。

一般的人可能从不作画,从不光顾美术馆和博物馆,可是,当他在选择一件艺术作品时,他却会表露出自己对这件艺术作品的评鉴。

同样,人们在选择同类物品时,也无不处处都在用审美的眼光。

艺术已经不再是与我们日常的生活相互分离;它已经成为我们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艺术是可以直接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服务的,我们也需要艺术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做些什么,使我们的日常生活充实和完美。

一个物质生活丰富的社会,它的灵魂深处实际上缺少一些什么,而这缺少的正好是艺术创作可以促成的。

我们熟悉的语言是由词汇构成的。

通过写与说,告诉别人我们的思想和感觉。

然而,我们还有为其它的特殊目的服务的语言,像数学、音乐和美术。

美术的语言由线条、形状、颜色、纹理、图案和形式构成。

它们像词汇一样共同工作,造出形象的“句子”。

在日常生活的语言中,我们懂得从许多词汇中选出我们想说的那些词汇。

对待视觉语言,也应如此。

艺术往往是时代变迁的动力,它以新颖的视角向旧的观念发起挑战,或者对人们熟悉的观念做出独创的阐释。

艺术学科有其自身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

各门艺术学科之间差异之遥远、个性之丰富,足以同生物学与哲学之间的差异相比拟。

从另一层意义上看,艺术是社会对其本身的馈赠。

它给人们的记忆里留下希望,激发着人们的勇气,丰富着各类庆典、礼仪,使人们勇于承受悲伤。

艺术又是一种使人们愉快和轻松的独特的源泉。

艺术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益处的,因为它能够陶冶人的心灵,能够在表达和交流的形式和过程中,起到润滑的作用,从而使得生活内涵逐渐丰厚。

艺术还有助于我们激发多种感知和思维方式。

由于我们受早期教育模式的影响,使得我们的思维方式只能是线性的和序列的,理解的路径只能是从始到终,从因至果。

在这种思维方式作用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方式都是很单一的,或缺乏色彩。

而且,只能是人们在经验中发展成长,从而与其生活割裂开来。

而生活中有了艺术则不然,艺术靠的是直接的感觉经验,艺术是对生活非冥想的闪念和顿悟。

艺术成为严密逻辑和情感之间的润滑液,以便使人类社会更加完美和统一。

艺术对于社会也是有益的,人类社会在形成和发展中,艺术反映出各种不同文化的力量,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所有方面都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艺术对更广范围中的观念和行动起到很大的作用。

同时,在艺术中不同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表达方式;以及学会解决问题的艺术方式,为人类社会提供了表达、分析和发展的工具。

了解艺术对我们的影响,和对我们社会的帮助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在没有标准答案的情境中的决策;分析非词语的交流,并对有关文化的产物和问题做出有见识的判断;用各种方式交流他们的思想和感情,有力地增强自我表达的内涵。

在充满令人困惑的信息的世界里,艺术教育还有助于年轻人探索、理解、接受和运用模糊性和主观性的事物。

如同生活,艺术中往往不存在明确的或"正确"的答案,而这一点正是艺术追求的价值所在。

五.文艺创作如何引领时代发展对于当下文艺创作引领时代发展以下是我的看法。

例如我国是一个年产1万多集电视剧的电视文艺生产和消费大国。

在所有电视文艺节目中,电视剧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一部优秀电视剧的收视观众往往数以亿计。

收看电视剧,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最为喜爱的文化消费形式,成为13亿中国老百姓的精神文化主餐。

在各类文艺形式中,电视剧这门艺术受众之广、社会影响之大,是其他所有艺术门类都难以相比的。

但我们也要看到,群众基础、社会影响越是广泛,电视文艺工作者肩负的责任也就越大。

面对当前文艺蓬勃发展的新形势,面对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如何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不断提高电视剧创作生产的质量和水平,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美好的精神食粮,是当代电视文艺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重大课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电视剧以及其他文艺创作生产需要着力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时代主流当代文艺发展进步最深刻的根源、最显著的标志,就在于大力弘扬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和主导精神,唱响代表时代发展方向、体现社会进步要求的主旋律,为构筑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添砖加瓦。

正如大家所研究分析的那样,2007年度我国优秀电视剧最内在、最本质的规律,就在于这些作品都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时代主流,艺术地体现了时代风尚、社会正气和民族品格,生动地弘扬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不断给人以信心和力量,这些成功经验和做法应当成为今后电视剧创作的出发点和基本遵循。

第二、坚持“三贴近”,讴歌人民群众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人民群众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

这两句朴素的至理名言,电视剧创作者应当时刻牢记心中、始终坚持和遵循。

离开火热的生活,远离人民大众,创作之源就会枯竭,艺术之树就会枯萎。

这也是我们党把“三贴近”作为文艺应当始终坚持的重要原则的根本原因。

广大电视文艺工作者只有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自觉向实践学习,虚心向群众学习,才能获取创作素材和艺术灵感,才能激发澎湃的创作热情,才能使自己的作品充满生活色彩、富有生活气息,更加具有吸引力、感染力。

第三、尊重艺术规律,大胆探索创新创新是文艺的生命之魂,是文艺的魅力之本,也是文艺发展的动力之源。

文艺贵在创新,也难在创新。

当前,我国电视文艺在总体上繁荣发展的同时,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新要求、新期待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还令人担忧。

比如,一段时间以来,复制、临摹和翻拍成风,文化快餐和泛娱乐化倾向泛滥,宫廷和武侠情结流行,等等。

这些现象各有原因,究其根本,则在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的缺乏。

可以说,我们的时代需要创新,我们的民族期盼创新,解决阻碍文艺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也在于创新。

因此,我们今天每创作一部作品,都一定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在遵循艺术规律的基础上,把创新放在首位,努力使自己的作品在水平、质量上不断有新的超越,在内容、形式、手法上不断有新的突破。

并且在艺术发展的各种因素中,继承和创新是一对重要的范畴和基本规律。

(1)艺术在它发展过程中其内在结构是有继承性的,这种继承性,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的审美观念的连续性。

每一时代的基础上得以发展。

(2)艺术的历史继承性,首先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吸取和接受,以及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和艺术成果的吸纳;艺术的历史继承性,在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面均有突出的表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