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关妇产科护理论文

有关妇产科护理论文

有关妇产科护理论文【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1年1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程度明显比研究组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7,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57,P<0.05。

结论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妇产科;常规护理;护理满意度;焦虑情绪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护理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性化护理模式逐渐成为临床护理的重要方式[1]。

对此,选取本院收治的妇产科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人性化护理和常规护理的效果,以了解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6月~2021年1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

研究组平均年龄34.8±8.2岁;宫颈炎6例、子宫肌瘤9例、盆腔炎10例、妊娠合并症5例,月经失调10例。

对照组平均年龄35.2±9.6岁;盆腔炎9例,宫颈炎10例,子宫肌瘤7例,月经失调8例,妊娠合并症6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日常护理工作,对患者出现的病情及时进行报告和治疗。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具体如下:1人性化护理方案: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制定不同的护理方案,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护理,提高护理效果;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多给予鼓励和安慰,缓解其紧张和焦虑情绪。

给患者耐心讲解与疾病相关的知识和注意事项,增加患者对疾病的了解,树立治疗信心;3饮食护理:对患者的日常饮食进行规划,引导患者合理饮食和营养搭配。

4以患者为中心:了解和尊重患者的需求,给予全方位的护理,使患者生理和心理均能获得满足。

1.3效果评定标准对患者的焦虑情况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进行评分,根据患者的评分情况分为明显焦虑,潜在焦虑和无焦虑。

评分>14分为明显焦虑,评分在7~14分为潜在焦虑,<7分表示为无焦虑[2];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总满意度=满意度+基本满意度[3]。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

2结果2.1两组患者焦虑情况比较研究组中,明显焦虑3例,潜在焦虑7例,无焦虑30例;对照组中,明显焦虑10例,潜在焦虑14例,无焦虑16例。

对照组的焦虑程度明显比研究组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7,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对护理满意24例,基本满意14例,不满意2例,总护理满意度为95%;对照组对护理满意19例,基本满意12例,不满意9例,总护理满意度为77.5%。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研究组x2=12.57,P<0.05。

3讨论近年来,妇产科肿瘤、妇科炎症及月经不调等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5],不仅给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影响,还会给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7],所以在对妇产科患者进行治疗时,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是非常必要的。

人性化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以给予患者舒适的生理状态和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为目的,是一种具有个性化和创造性的护理方法[8]。

如果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和疼痛感,还可以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所以该护理模式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9]。

本研究中,研究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患者的焦虑程度明显要轻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且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具有可行性。

综上所述,将人性化护理应用于妇产科临床护理中,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缓解患者焦虑和忧郁的情绪,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10],并且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缓和医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1]金丽娟.妇产科手术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06:127-128.[2]邹春岚,彭冬梅,汪春莲.人性化护理在输卵管吻合术受术者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15:3587-3588.[3]钱冰天.优质护理模式对妇产科患者生存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1,32:4430-4431.[4]郑晴亮.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15:3597-3598.[5]罗迪.对产妇进行人性化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21,05:66-67.[6]朱兰芳.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21,09:108-109.[7]刘玉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术中护理及人性化护理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21,09:4-5.[8]徐颖芬,杨若雅.人性化护理在产房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21,09:106-109.[9]古魏兰.人性化护理干预在产科护理应用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1,24:696-697.[10]李建霞.浅谈人性化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J].求医问药下半月,2021,09:13-14.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妇产科手术成为治疗妇产科疾病最常见和最重要的一种临床方法。

但是,在解决患者疾病痛苦的同时,往往引发切口疼痛等不良反应,是患者感到痛苦和畏惧的一个主要原因,同时它也是妇产科医护人员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妇产科手术中出现的常见症状之一[1]。

临床上,手术后疼痛不但给患者身体上造成一定的痛苦,也对患者精神和心理方面造成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手术满意度。

基于此,笔者对所在医院妇产科的手术患者进行观察研究,发现优质综合的妇产科术后护理,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度,缩短患者住院康复时间,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5月-2021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收治的手术患者230例。

其中附件切除术29例,子宫次全切除术19例,子宫全切除12例,剖宫产术170例,均采用持续性硬膜外麻醉,无镇痛药过敏史或成瘾史,肝功能正常。

随机分为观察组n=115和对照组n=115,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普通的常规术后疼痛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优质的术后疼痛护理方法:1提高护理人员对疼痛控制的认识。

疼痛目前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4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5生命特征,加强护理人员手术疼痛知识培训,提高对术后疼痛的重视程度,能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后疼痛主动评估,给予患者正确、合理的术后疼痛护理。

2积极的心理疏导和安抚。

患者对手术多伴有紧张、焦虑、低落等不良情绪,加重了术后疼痛程度,延长了术后疼痛时间。

针对不同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护理心理疏导方案,运用医学知识耐心地向患者解释手术的目的、意义及手术过程、手术所需时间、术后一般情况等,通过沟通交流打消患者的种种顾虑和紧张情绪,增强安全感,顺利渡过围手术期。

尊重患者对疼痛的反应,护理人员鼓励患者表达其疼痛的感受和对适应疼痛所作的努力,安慰患者,尽量减轻其心理压力。

3正确、专业的术后护理,舒适体位的摆放。

患者进行手术后,通过体位安放使患者处于非常舒服的体位,尽量避免触碰到手术伤口,一是减少伤口感染的机会,二是避免刺激到伤口引发伤口疼痛。

运用专业知识,通过通俗易懂的话语和语气指导患者对自己的四肢、躯体及神经系统全面放松,达到缓解伤口肌肉紧张,减缓术后疼痛的目的。

4创造舒适的环境。

针对术后患者容易心情烦躁的特点,保持病房周围环境安静,观察患者情绪变化,了解患者的喜好,可通过播放音乐来缓解患者浮躁的情绪,使患者神经、精神全面放松,有利于缓解术后疼痛。

1.3疼痛判定标准采用主诉疼痛的分级法:0级:无任何疼痛;1级:轻度疼痛,疼痛可忍受,能够正常睡眠生活;2级:中度疼痛,疼痛较明显,不能忍受,需服用睡眠药物,睡眠受影响;3级:重度疼痛,疼痛剧烈,难以忍受,需要服用止痛剂,睡眠受到严重影响,同时伴有植物神经紊乱或者被动体位[2]。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比较,观察组仅有21.8%的术后患者存在中度以上的疼痛,78.2%的术后患者无疼痛或轻度疼痛;对照组有43.5%的术后患者存在中度以上的疼痛,56.5%的术后患者无头痛或轻度疼痛,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两组术后患者术后疼痛康复时间情况比较,观察组术后患者平均疼痛康复时间7.8±1.5d,对照组平均疼痛康复时间13.8±1.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妇产科术后疼痛护理是术后的一个特殊的阶段,既往对于术后疼痛的护理,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通常认为仅是术后药物止痛的一个过程,只需服用镇痛药物即可。

但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尤其是妇产科手术患者性别的特殊性,因为相对来讲,女性心理比较脆弱,更惧怕术后疼痛,术后易产生抑郁、焦虑、紧张、烦躁等不良情绪,对于护理工作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综合护理越来越受到重视。

所谓的综合护理是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对护理人员术后疼痛知识培训,提高自身认识,了解妇产科手术患者的特殊性,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疼痛知识健康宣教;对术后患者及时有效的疼痛评估,针对不同患者制订出适合的护理方案;指导患者缓解术后疼痛的技巧;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护理治疗环境等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有研究表明,让患者发泄自己的疼痛或不安的情绪,缓解内心压力,有利于术后患者缓解术后疼痛痛苦。

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尤其对术后疼痛有深刻的认识,掌握各种疼痛治疗方法,做好术前术后心理疏导宣教工作,对每个患者术后疼痛及时的评估和治疗,最大程度减少患者的术后疼痛痛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