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改革的原因
托马斯阿奎那神学体系
托马斯阿奎那神学体系可谓“因行称义”。 一、由于上帝的救赎恩典不是不可抗拒的, 人们可以自由地拒绝上帝的主动姿态,并改 变自己的厄运; 二、由于教会举行的圣餐仪式传递的是不断 的恩典,因而它们有助于犯有罪过的人们增 加得到救赎的机会。圣餐仪式由牧师主持, 他们因此具有与上帝配合赦免罪愆、实现圣 餐奇迹的权力。
奥古斯丁的神学体系
马丁路德钟爱奥古斯丁的神学体系。 奥古斯丁神学是一种前定论学说,坚信只有 上帝才能决定人类能否得救,同时上帝在确 定救赎那些人、惩罚哪些人时依据的不是人 们在世上短暂停留时是否因行善而积了功德, 而是永恒做出的决定。这种极端的观点仅仅 给人类的自由和责任留下极小的空间。
因信称义
马丁路德反叛教会的原因
1、反对迷信; 2、出售特许状和赎罪券; 3、反对中世纪天主教神学。
赎罪券
根据天主教神学理论,赎罪是在罪过本身经 过忏悔而免除之后再由教皇赦免全部或部分 。 中世纪流行的观点是:教皇可以从“功德保 电”——基督和圣徒积累起来的剩余的山功 德仓库——中赐予恩典,人们理所应当地认 为教皇也可以允诺不让进入炼狱。
在《基督教的自由》中,路德阐释了“因信称义” 的思想,使该思想成为新教神学理论的核心和基础。 认为一个人如果心中没有对上帝的坚定信仰,任何 善功皆无用,若心中有信仰,就不需任何善功,信 仰是灵魂获救的唯一根据,是蒙受上帝恩典的唯一 确证。“只是信,不是行为,才使人称义,使人自 由,使人得救。” 人的得救全在于信仰,不能依靠善功得救。 人类“称义”,全是上帝的恩典,是上帝赐予预定 得救的人的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