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学习目标】
1、识记:1915年,马丁·路德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社会背景的分析,理解其必要性;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冲击和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统治地位,影响巨大。
3、运用: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规律分析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分析比较马丁·路德思想同天主教会说教的不同。
【学习重点】马丁·路德改革的背景和实质
【学习难点】马丁·路德改革的内容和实质
【学习建议】
1、结合课后“解析与探究”分析马丁·路德宗教“因信称义”的内涵和影响,并通过与天主教会的区别增强对新教内涵的认识。
2、结合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和宗教改革的具体主张,引导学生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学前思考】1517年10月,马丁·路德以惊人的勇气发表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交它张贴在维登堡的教堂门口。
德意志成为宗教改革风暴的生源地。
“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的背景是怎样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产生了哪些重要的历史影响?
【知识梳理】
一、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原因:
1、根本原因:16世纪初,四分五裂的局面严重阻碍了德国经济的发展;
2、主要原因: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搜刮;
3、主观原因:马丁·路德深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立志改革;
4、直接原因: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教皇利奥十世);
二、目的:摆脱罗马教廷的桎梏,建立促进民族复兴的本国教会。
三、经过:
1、开始:1517年10月“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
①内容:教皇无权免罪,他只能宣示和确证上帝对罪行的赦免实行;当钱落入钱箱丁当一响,贪婪和爱财的欲念就会增加;基督教徒凡诚心忏悔者,不用免罪符也可以赦罪免罚。
②意义:A、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
B、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权威。
2、1520年,马丁·路德发表了《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等,提出其改革主张。
五、影响:
1、实质: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实质上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为德意志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2、对德国:①在德意志各地反响极大,迅速得到广泛传播;②推动了广大下层民众的反封建斗争,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势力,如闵采尔农民起义等;③路德将《圣经》译成德文,促进其民族语言的发展,有利于改革的拓展;④1555年“教随国定”原则确立,路德派取得合法的地位。
注意:马丁·路德明确反对农民起义,要求人民服从政府。
3、对欧洲:在天主教神权统治体系中打开了一个缺口,为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学思之窗】马丁·路德的思想同教会的说教有什么冲突?
解题关键:理解“因信称义”。
思路引领:从教义、教皇和教会组织的作用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答案提示:马丁·路德宗教思想的核心是“因信称义”,他认为人的灵魂得救,要靠个人对上帝的虔诚的信仰,信仰得救,《圣经》为人们信仰的惟一权威和依据,—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信仰上帝,与上帝直接交往才是正道。
这同天主教的传统说法,即主张只通过教会和教皇才能赎罪,必须靠繁缛的宗教仪式才能使灵魂进天堂是根本相反的,这种论点对教皇和天主教会是一个沉重打击。
【探究总结】
1.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发表有何意义?
解题关键:“九十五条论纲”是宗教改革开始的标志。
思路引领:从内容和影响两个方面回答。
答案提示:“九十五条论纲”的内容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权威;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2.简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解题关键:“因信称义”
思路引领:从教义、教会组织两个方面回答。
3、阅读材料,联系相关历史事实,分析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实质。
解题关键:材料中的核心思想实际上就是“因信称义”。
思路引领:结合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内容回答。
答案提示: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实质上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为德意志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